從前有一個青鳥的傳說。在一片森林里隱藏著一只能為人帶來幸福的青鳥,因此有好多人傾其所有去尋找它。在風和日麗的季節或在凄風苦雨的日子里毫不氣餒地去追尋它、捕捉它。而在那密林里青鳥總是時隱時現著。后來有一天,一個筋疲力盡的男人終于在一條溪邊捕獲了它,然后心滿意足地進入了夢鄉,不想醒來后那只鳥居然變換了顏色,成了一只普通的鳥,那人因此便氣絕而死。
幸福,人人都不放棄對它的追尋,于是在追逐過程中嘗盡人生的悲喜和哀愁。楊絳先生說:“人這一生,不可能占盡世間所有的好,大千世界每個人的生活,各有各難,也各有各好,沒必要去和別人比較,更別站在自己的煩惱里,去仰望別人的幸福。”幸福是伴著汗水和淚水的那只鳥,無論你經歷過什么,請帶上你的感恩和善良,遇見溫暖的幸福。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每一個決定轉身的人,都在風里站了很久!瓊瑤86歲選擇了輕生、她一生不缺錢,死后還有25億的遺產。她的故事告訴我們,不要相信年輕時努力奮斗,老了以后再享福這種鬼話。老了以后身體廢了,眼都花了,耳朵聾了,走路也走不動了,還享受什么?享受孤獨病痛,享受兒女的嫌棄?
幸福不是抵達某個終點的勛章,而是靈魂與世界的和弦。幸福是養自己的心,不是養別人的眼。不要總說等有錢了等有時間了,現在就是現在,你有能力的時候,去愛你想愛的人,去見你想見的人,珍惜現在,享受當下,才是最好的活法。不要等著等著等到什么都沒了。
瓊瑤相信愛情,寫了那么多愛情故事,忽悠了那么多的人,可她一生沒有一個真愛她的人。為自己所愛的人守護那么長時間,最后看到的是一個冷冰冰的遺囑,最終放棄了合葬,選擇了孤身花葬。
誰的老年不是血雨腥風?武俠小說金庸走了,愛情小說瓊瑤也走了,熟悉的世界在一點點消逝,我們也開始慢慢變老了。我們這代人,點過煤油燈,看過黑白電視,看過連環畫,騎過二八大杠。拿著玉米桿當甘蔗吃,在村口偷過瓜, 小河里摸過魚蝦,田地烤紅薯,逮過蟈蟈螞蚱……這一切仿佛都在昨天,卻已經成為了遙遠的回憶。
小時候畫在手腕上的表,從來也沒有走過,卻帶走了我們美好的時光。小時候小賣鋪的東西都想買,但是口袋里空空如也。長大以后超市里的東西都能買,卻不知道買什么才能快樂。為什么擁有的越多,幸福感卻越來越少?
小時候哭著哭著就笑了,長大以后笑著笑著就哭了,屬于我們這代人的童年與青春也徹底地落幕了。
看了瓊瑤先生的花葬,落袋為安,心里很有感觸。幸福到底是什么?在內心深處一次次發出心靈的拷問。古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提出“幸福是欲望的適度滿足”,但現代社會的悖論在于:物質越豐富,欲望反而越膨脹。幸福似乎總在“擁有”與“渴望”的間隙中游走。尼采認為“幸福是對比的藝術”,叔本華則指出“幸福是痛苦的暫時缺席”。 佛教“離苦得樂”指向放下執念,道家“知足常樂”強調順應自然。日本“侘寂”美學甚至在不完美中尋找幸福痕跡。
我們每個人都坐在時代的列車上,在流動的生命中捕捉永恒的微光。而坐在高鐵和綠皮火車上的風景卻大不相同。高鐵上,每個人都很安靜,綠皮火車上卻是嘰嘰喳喳。因為高鐵上坐的是兒女,火車上坐的是父母。高鐵是理想,火車是歸途。高鐵是中國的速度,火車是中國溫度。
高鐵很快,快的到你記不清鄰坐人的樣子。火車很慢,慢到你可以聽一個人講完她的一生。高鐵是朝九晚五的奔波,而火車是人間煙火的相逢。
人生如同白駒過隙,轉眼已過花甲,想想,流動的生命中失去了好多幸福。20歲時,為了學業上的某個選擇,與父母爭論不休,多年后再回想,計較那么多傷了和氣實屬不值得。30歲時,為了柴米油鹽的多少,與伴侶爭執不斷,多日后再回想,最傷人的話將最愛的人推得越來越遠。40歲時,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與孩子爭吵不停,多時后再回想,難得的相處時間卻傷了感情。……
也許那些年,有許多糾葛是因為一個“窮”字。作家李筱懿曾經感慨道,在她四十歲之前,把幸福解讀為“有”:有錢,有車,有房,有事業。于是從那之后,她拼命尋找各種工作機會。直到40歲那年,她因為勞累過度病倒了,才突然明白,幸福是“無”:無憂、無慮、無病、無災。
記得楊絳先生說過:所謂幸福,就是一個好的身體,和一個壞的記性。生活,其實就是自己哄自己,把自己勸明白了,就什么煩惱都解決了。簡單點,糊涂點,開心點,別說以前,別想也許,別談如果。收拾好心情,把日子過得敞亮,生活才會變得幸福。人生真正的幸福,不過是燈火闌珊的溫暖和柴米油鹽的充實,生活最終總是歸于平淡。
有多少人,一生都希望比身邊人過得更好,活給別人看,把幸福解讀為一個“有”,有車、有房、有錢、有權。但真正的幸福其實是一個“無”字,無憂、無慮、無病、無災。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后,更深地理解了,“有”是給別人看的,而“無”才是才是真正給自己的。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才是淬煉心智、凈化心靈的最佳途徑。不和自己較勁,不和他人比較,不和生活較真。不羨慕別人的生活,享受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就是人生的小確幸。
站在存在主義的懸崖邊俯瞰,幸福既非神祇恩賜的禮物,也不是可計算的數學公式。它是西西弗斯推動巨石時感受山風拂面的瞬間,是禪宗弟子"饑來吃飯困來眠"的平常心,是量子物理中既在此處又在彼處的疊加態。當我們停止追逐概念的幻影,轉而耕耘當下的心田,永恒的微光自會在裂縫中涌現。幸福從來不在遠方,它正在你閱讀這些文字時,隨呼吸起伏的韻律輕輕顫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