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與歐洲在烏克蘭問題上對立僵持,美國既不愿繼續支持烏克蘭,也無意為北約盟友提供保護,并試圖擺脫歐洲的負擔。長期依賴華盛頓的北約國家因此陷入戰略困境,而面對俄烏沖突的持續,他們必須重新評估自身的安全責任和外交自主權。 與此同時,德國國內政治同樣迎來變化,新政府即將上臺,外交政策或將發生巨大調整。“交通燈聯盟”政府執政期間,德中關系一度趨冷,而新的政治格局是否會促使兩國關系迎來新的轉折?《柏林日報》采訪了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的學者高建。相關采訪現編譯如下:
在“交通燈聯盟”執政期間,德中關系明顯降溫。您對即將到來的默茨新政府有何期待?
高建:首先,我想糾正您的說法。我不認為近年來中國與歐洲、中國與德國的關系有明顯惡化。相反,在過去十年里,兩國關系取得了重要進展,并始終堅持相互尊重與雙贏合作的原則。盡管中德在政治體制和意識形態上存在分歧,但兩國領導人都致力于維護雙邊關系的穩定發展。
▲圖源:Michael Kappeler/dpa
綠黨的對華政策曾給中德關系帶來不少挑戰。上屆政府執政期間,德國首次發布了《中國戰略》,外長貝爾伯克更是頻頻發表強硬對華言論,您如何看待這一點?
高建:近年來,德國政府的對華立場確實有所搖擺。德國曾將中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將正常的經貿關系過度意識形態化,并強調降低對華經濟依賴的風險。然而,現實與政治話語之間存在明顯落差。數據顯示,中歐貿易關系依然保持強勁增長。自疫情爆發以來,中歐雙邊貿易額創下歷史新高,過去兩年約為7500億歐元。2024年,中德雙邊貿易額約為2470億歐元。同時,德國對華直接投資大幅增長,過去三年占歐盟對華投資的一半以上。
▲圖源:berliner-zeitung
特朗普贏得大選,而德國執政聯盟卻在同一天走向崩潰,美國新政府給德國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未來德中關系會如何發展?
高建:新任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外交路線與拜登政府截然不同,導致國際政治格局發生劇變。跨大西洋關系正經歷半個世紀以來最深刻的裂變,我認為這不是一個暫時的變化,而是根本和持久的轉變。
新的德國政府在外交政策上將面臨百年未有之變局。我雖無法具體預測默茨政府的對華政策,但可以強調兩點。首先,在所有大國中,中國對德國的外交政策最具穩定性。中國政府將中歐關系視為“兩大文明、兩大市場、兩大力量”,而在歐洲國家中,德國對中國的優先級最高。其次,考慮到特朗普政府“美國利益優先”的外交方針以及歐洲日益復雜的地緣政治環境,德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與中國保持穩定、互利的雙邊關系。
▲圖源:Gao Jing/imago
默茨警告德國商界不要在中國進行投資,您認為他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
高建:據我的觀察,默茨在中國的相關言論上往往顯示出一定程度的矛盾,無論是在嚴厲的聲明還是在實際合作意向上。默茨曾多次公開表示,“在中國投資存在巨大風險”,并敦促德國公司仔細審查對華投資,并不過分依賴中國市場。
然而,在與外交部部長王毅的會晤中,默茨表示他“非常重視對華關系”,并愿意促進中德合作,支持自由貿易和維護多邊主義。默茨承認中國市場對德國經濟的重要性,認為“脫鉤”將損害德國利益,并主張通過對話解決中歐之間的貿易沖突。這些言論將為中德以及中歐關系創造更獨立的外交空間。
(歐洲時報德國版曉夢編譯報道,轉載請注明公眾號GermanReport)
【德易知(GermanReport)】(原名“道德經”)秉持“以報道德國經典,成報道德國經典”這一宗旨,立足德國,輻射全歐,服務華人,是德國有關新聞資訊的主要微信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