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炳輝出生于1897年,云南彝良人。早年時期,他曾在云南的滇軍當兵,參加過護國戰爭,因為表現出色,羅炳輝很快就得到提拔,并且成為了唐繼堯的親兵。唐繼堯下野之后,羅炳輝跟隨他前往香港,擔任唐繼堯的副官,一段時間后,羅炳輝重新返回云南,再次進入滇軍作戰。
大革命時期,羅炳輝擔任了國民革命軍第三軍第九師第二十五團第二營營長等職務,參加了北伐,1928年11月,他受到不公正對待,被遣散出部隊。那段時期,羅炳輝也意識到舊式軍隊的弱點,他心中彷徨過,也猶豫過,在彷徨與猶豫中,羅炳輝逐漸了解了馬克思主義,并在1929年加入了我黨,成為一名光榮的黨員。
入黨之后,羅炳輝參加了紅軍,擔任了紅六軍第二旅旅長、紅十二軍副軍長與軍長等職務,率部參加了中央根據地的歷次反“圍剿”作戰,立下赫赫戰功。舉例來說,在第一次反“圍剿”作戰期間,羅炳輝承擔誘敵深入的任務,他成功把張輝瓚的部隊引入龍岡地區,為全殲張輝瓚的部隊立下汗馬功勞。另外,在第三次反“圍剿”作戰期間,羅炳輝奉命掩護紅軍主力突圍,并率部大造聲勢,打得國民黨措手不及,紅軍也取得了第三次反“圍剿”的勝利。
1933年9月,羅炳輝被任命為紅九軍團軍團長,此后他率部參加了第五次反“圍剿”,并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踏上了長征之路。長征期間,羅炳輝率領的紅九軍團主要承擔掩護大部隊的任務,比如遵義會議期間,羅炳輝雖然接到了參會通知,但因為要掩護主力,所以他沒有參加遵義會議,而是派出代表前往遵義。
紅一方面軍與紅四方面軍會師之后,羅炳輝率部跟隨左路軍行動,此后他南下川康一帶,三過雪山與草地,歷經千難萬險取得長征的勝利。長征勝利后,羅炳輝進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他擔任了八路軍副參謀長,并被派到武漢從事統戰工作。
1938年,羅炳輝被派到新四軍,擔任了新四軍第一支隊副司令員,此后他主要活躍在茅山一帶,多次率部粉碎日本侵略者的“掃蕩”計劃,建設與鞏固了根據地。1939年,羅炳輝率部進入津浦鐵路以東地區,參加了淮南抗日根據地的開辟工作,期間,他多次擊退國民黨頑固派的進攻,壯大了新四軍的武裝力量。
1941年,國民黨包圍了正在向江北轉移的新四軍,制造了皖南事變。皖南事變后,新四軍軍部重建,羅炳輝被任命為新四軍第二師副師長,此后他率部轉戰淮河以南、長江以北的津浦鐵路兩側,與日本侵略者以及國民黨頑固派進行了堅決的斗爭。
1943年,羅炳輝升任新四軍第二師師長,此后他繼續廢寢忘食地投身抗戰事業當中,在百忙之際還編寫了《指揮員實用手冊》、《民兵戰術》等教材,為我軍培養了大量優秀的作戰指揮員。
抗戰勝利后,羅炳輝率部轉戰山東,可惜的是,常年的勞累工作使得羅炳輝的身體每況愈下,在皖南事變后5年,也就是1946年,羅炳輝因病休養。6月,羅炳輝的病情突然加重,于6月21日因病去世,享年49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