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圖由豆包生成,提示詞:900只貓
一則令愛貓人士心碎的新聞:
某地農業執法部門從黑作坊屠宰場查獲數百只不明來源的貓,隨后將這些貓送到填埋場,動用挖機掘出深坑,將它們全部掩埋。
在愛貓人士的視角里,這是數百個可愛的小生命被殘忍活埋,挑戰人倫底線。
在執法人員的視角里,這是對一批未經檢疫有安全隱患的流浪動物開展無害化處理,是保護公共安全。
同一件事,立場不同,觀感天差地別,善惡評判殊異。真實世界的復雜性也正體現在這里,因為兩邊的觀點其實都是對的,活埋和無害化處理在這里是一體兩面的。
站在反對活埋小生命的角度來說,執法人員從屠宰場把待宰的貓“解救”出來本是大功一件,完美的做法是幫助那些被偷的貓尋找原主人,幫助那些被遺棄的貓尋找領養者。在此之前,還要給每一只貓驅蟲、做治療,補打疫苗以及絕育,精心飼養直到每一只貓都找到歸宿。
即便非要殺死,也應該用盡量給貓減少痛苦的方式,同時避免給公眾造成情感傷害,無害化處理也應該做到人道化處理。
站在支持無害化處理的角度來說,面對一批數百只來源不明、未經檢疫,而且大概率會有相互感染(寄生蟲)的小動物,治療和飼養的投入會非常高,因為長年執法面對的還不止一批。在貓本身沒有芯片或證件的前提下,要尋找原主人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基層執法部門通常也不具備足夠的注意力資源來幫這些貓尋找領養者。而貓的安樂死也涉及到危險藥品管制、技術人員短缺、資金不足等問題。
即便執法人員有心救助,現實中也會面臨每一條路都走不通的實際困難。人性化地處理數百只貓,也就成了空中樓閣般的善良愿景。
社會的運行有一個基本規律:
每一種良好愿望的實現,都需要滿足特定條件,且需要消耗社會資源。
愛護小動物是一個良好愿望,維護公共衛生安全也是一個良好愿望,在一個以人類為中心的社會里,法律規定很自然是偏向維護人類利益的,社會資源很自然是向保護人類安全來傾斜的。這是殘酷但理性的現實。
真要說起來,要避免出現更多這樣大規模處理小動物和傷害公眾感情的事件,可以從這么幾個方向去努力:
第一是愛寵人士更廣泛地采用領養代替購買,不得遺棄貓狗;
第二是愛寵人士主動承擔更高成本為貓狗植入芯片,以避免遺失和被盜后難以找回的遺憾;
第三是政府加大對偷盜寵物和非法屠宰的查處懲治力度,考慮修訂相關法規,讓偷盜寵物的處罰高于偷盜一般財物;
第四是執法部門在開展流浪動物無害化處理的工作時應盡量低調,避免影像資料流出傷害公眾感情。
是的,可能超出很多人的認知,但整件事情里真正做了錯事的,其實是那個把掩埋小動物的過程拍下來傳上網的人。
一點建設性意見:
領養代替購買,不要遺棄,不要遺棄,不要遺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