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俄烏戰爭的過程中,人們發現了歐洲已經失去了發達國家的光環了,怎么,這么多國一起上,都還打成這個樣子? 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歐洲早已掉進了福利主義陷阱。 歐洲福利國家制度是個迷人的幻象,遠看是天堂,近看是陷阱——尤其對那些還沒掉進去的人。而那些已經掉進去的人?他們正在慢性中毒,只是毒藥太甜了,以至于自己都沒感覺到。
很多人有個荒謬的錯覺,說歐洲福利制度是"文明的最高階段"。 這是他們自己的自戀,我們可千萬別當真。
文明與福利,區別是什么?
文明——教你釣魚。
你餓了?來,我教你使用魚竿。但是學會之后,你得自己去釣。你說你不想學?那好,我可以給你一條魚充饑,然后明天繼續教你。你說你只想要魚,不想學釣?抱歉,人類進化出大腦是為了學習的,不是為了啃老的。既然能學,為什么要依賴?
福利——沒收你的魚竿。
你會釣魚?那太可惜了,我們這有個政策,不會釣的才能領魚。你能自食其力?那實在遺憾,我們這有個補貼,無業才能申請。你有積蓄?那太糟糕了,我們有公屋分配,但只給那些一分錢都沒攢下的人。你想奮斗?別搞笑了,奮斗會讓你失去福利資格,還是躺下吧,政府會投喂你。
有個朋友跟我說,歐洲福利制度是人性的最高體現,因為它能保障每個人的生存權!
在這個現實的星球上,不存在"免費的尊嚴"這種東西。一個人的尊嚴,是用汗水澆灌出來的,不是靠施舍長出來的。
殘酷點說,最能摧毀"個人奮斗"的,恰恰是"政府援助"。越是"高福利、重稅負"的地方,這種毒性就越強。
假設你是歐洲某國的普通公民,此刻,誰是你真正的敵人?
答:除了至親摯友,幾乎所有同胞。
你的收入,被稅收咬走了40%,因為你還在"工作",而一群人選擇了不工作。他們盯著你的錢包不放!對那個把你辛苦錢分給他們的制度,感恩戴德!他們在吸你的血。
你交的稅,比同等收入的美國人多一倍,比亞洲人多兩倍,因為你生活在"福利樂園"里,你的勞動成果要養活整個社會的閑人。
乍看之下,似乎那些靠福利生活的人是你的天敵?
且慢,且慢。你自己不會遇到困難嗎?你自己不會生病養老嗎?你自己不需要公共服務嗎?都是白給的嗎?
越來越多的人卷入其中,就他們躺著,你就一定要站著?
就他們有資格拿福利,你沒資格是嗎?就他們的懶惰受保護,你的勤勞受懲罰是嗎?不行,每一個人都得要。
福利制度,是個完美的陷阱呀。生活在陷阱里的人,美滋滋地想,反正不干活也有人養我,國家會兜底,法律會保障。
福利主義,縱觀古今中外,無不是慢性自殺。雅典泛濫救濟,城邦衰落;羅馬大搞面包與馬戲,帝國瓦解;歐洲全民福利,大陸沉淪。
經濟規律,如同引力定律。不因地域、種族、時代、意識形態而改變絲毫。外星人搞福利,照樣會破產。
歐洲的問題積重難返。他們花了幾個世紀構建市場體系,卻只用了幾十年,就把市場機制摧毀殆盡。
摧毀的手段很多,但最致命的一擊,是他們顛覆了"付出與收獲的自然聯系"。
在健康的經濟環境中,人的收入應該與創造的價值相匹配。多做多得,少做少得,不做不得——這是經濟學的基本原理。福利國家硬生生把這個原理扭曲成:多做反倒少得,少做反而多得,什么都不做倒是最劃算。
讓我們算筆賬:
一個德國中產,年收入6萬歐。繳稅后只剩3.5萬。這是他揮灑汗水工作2000小時換來的。平均每小時到手只有17.5歐。
而一個靠福利生活的人,什么都不干,每月能領1500歐,一年就是18000歐。如果按每天8小時"不工作"計算,他靠"職業躺平"每小時能賺7.5歐。
表面看,工作的人收入還是高一些,對吧?大錯特錯!
我們漏算了最寶貴的資源:時間。
工作的人,每年要獻祭2000小時生命。而吃福利的人,這2000小時可以隨心所欲:鉆研技術、經營副業、照顧家人、享受生活——這些都是實打實的價值啊!
更別提,上班族還要花錢通勤、置辦職業裝、負擔各種隱形成本。算上這些,工作和不工作之間的實際差距,微乎其微。
在某些情況下,找工作甚至會讓一個人經濟狀況變差。
因為一旦你有了收入,立刻就會失去一系列福利資格。這正是為何歐洲多地就業率長期低迷——因為對許多人而言,工作簡直是種經濟懲罰。
福利體系就像一副鐐銬,把整個社會的活力都鎖死了。年輕人不敢冒險創業,反正失敗了有福利墊底,何必拼命?企業不愿擴張規模,因為雇人就意味著背上沉重包袱,一旦業務下滑還面臨天價賠償。
最終,整個社會陷入一種詭異的靜止:沒有激烈競爭,沒有創新突破,就是安安靜靜地腐爛。
再說說歐洲人引以為傲的醫療保障。
歐洲人老愛諷刺美國沒有全民醫保。但他們從不會老實交代,歐洲醫療有多擁堵低效。
需要做個CT檢查?排隊三個月。要看專科醫生?等半年吧。急診?先坐四小時。
這就是所謂的"人人平等醫療":每個人都平等地等待,平等地忍受病痛,平等地錯過治療時機。
有錢人怎么辦?早就繞開公共系統,找私人醫生去了。只有中產和窮人,被困在這個華麗的迷宮里,等待那遙遙無期的救治。
福利制度最大的諷刺在于:它宣稱要保護弱者,結果卻首先傷害了弱者。
強者總能找到系統漏洞,或者運用規則為己牟利。真正被福利制度拖垮的,恰恰是那些原本可以通過努力改變命運的人——他們被誘惑放棄了奮斗,選擇了依賴,最終喪失了自我提升的能力。
歐洲福利體系的另一個致命弱點是:它建立在人口持續增長和經濟不斷擴張的假設上。
簡單說,福利制度是個變相傳銷:今天發的錢,實際上是明天的納稅人要還的。但如果明天的納稅人數量不足,或者他們創造的財富不夠多,整個系統就會坍塌。
看看歐洲人口數據就明白問題多嚴重:德國、意大利、西班牙的生育率只有1.3-1.5,遠低于人口更替所需的2.1。照此發展,半個世紀后,歐洲本土人口將萎縮三分之一。
與此同時,領取退休金的老年人卻在持續增加。
這種人口結構變化,對福利系統是滅頂之災。過去是5個年輕人養1個老人,現在變成了3個年輕人養1個老人,未來可能是1個年輕人養1個老人——這樣的退休金制度怎么可能持續?
歐洲人的應對方案是什么?大規模引入移民。
然而移民又帶來新問題:文化沖突、社會撕裂、融合困難——這些問題不是靠發更多福利就能解決的。事實上,過度慷慨的福利反而阻礙了移民融入主流社會,因為他們可以不學語言、不用工作,仍能靠福利生存。
這就是福利國家的死結:福利制度導致生育率暴跌,低生育率加劇人口老齡化,老齡化使福利負擔不可持續,于是大量引入移民,移民帶來新社會問題,又用更多福利應對這些問題,進一步加重財政負擔......循環往復,直至崩潰。
歐洲是當今發達地區中,前景最暗淡的一個。
只有新興經濟體的年輕人,內心卻仍然燃燒著欲望。在印度、在越南、在印尼。
歷史告訴我們,福利主義的結局從未改變。
古羅馬晚期,為了安撫躁動的群眾,政府大量發放免費糧食和舉辦競技表演。結果如何?財政崩潰,貨幣貶值,帝國分崩離析。
蘇聯的福利更加豪華:免費醫療、免費教育、保障就業、廉價住房......結果呢?生產力低下,物資短缺,體系最終解體。
歐洲如今正在復制同樣的錯誤,只是包裝更精致。他們不是直接發面包,而是發"食品券";不是強制就業,而是補貼失業。
本質上,都是同一個邏輯:犧牲效率,換取短期穩定。
但這種穩定是假象,是以犧牲未來換取的。
福利體系最大的惡,在于它扭曲了人的價值取向。它讓人以為,生存是一種權利,而非一種責任;它讓人相信,索取是理所當然的,而貢獻則是可有可無的。
一個健康的社會,應激勵人們創造價值,而非爭奪價值。應獎勵勤勞與創新,而非懶惰與保守。應保障產權與契約,而非無限征稅與再分配。
歐洲的福利主義,恰恰背離了這些準則。它不是在建設更公平的社會,而是在制造一個更加平庸、更加脆弱、更加不可持續的社會。
福利主義這條死胡同,歐洲走得最遠,美國緊跟其后,日本在一旁徘徊。一些新興經濟體正在往里沖。
希望人類能從歷史悲劇中吸取教訓,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道路,而不是盲目復制那些已經證明失敗的模式。
宇宙中沒有免費午餐,只有付出才有收獲,只有創造才能持續。
這不是什么冷血的資本邏輯,這是亙古不變的自然法則。
一個國家強盛的標志,不是公民不工作也能過得好,而是公民通過工作能過得越來越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