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初期,浪漫主義文學在法國盛行,強調情感、理想和個人主義。然而,到了19世紀中期,浪漫主義的虛幻和夸張逐漸被現實主義的冷靜和客觀所取代。
居斯塔夫·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就是現實主義文學的經典之作。
1.
我想故事要從包法利媽媽說起,她本是帽商女兒,只因愛上包法利的氣質,便帶著巨額嫁妝嫁給了包法利爸爸。
包法利爸爸原本是外科助理軍醫,因為征兵事件中遭殃,被迫離職,靠著風流倜儻的外表娶到有錢的媳婦。
然而能力一般,還看不起別人的包法利爸爸,婚后頭兩三年全靠妻子的錢,整日閑逛,甚至拈花惹草,岳父去世后,他到鄉下多次創業,都以失敗告終,隨后抑郁不平,怪老天不公。
妻子原本愛他發狂,活潑外向,百依百順,如今也變得陰晴不定,神經兮兮。
后來她為了孩子振作起來,操持起家里的事業。
2.
小包法利名叫夏爾,從小為人忠厚老實,夏爾的很多人生決定都是母親做的。比如讓他去上中學,又中途休學讓他自學,而后又要求他去學醫,后來還娶了一個大他很多的寡婦做媳婦。然而,寡婦媳婦因為財產被盜,刺激過大很快去世了。
3.
再來說說小說的主人公——包法利夫人——年輕的艾瑪。
艾瑪是家中的獨女,母親去世,父親非常寵愛她,她曾在修道院學習。
艾瑪從小就向往上流社會的奢華生活,而上流社會中開放、純欲的愛情故事,更是讓她想入非非,這讓修道院的修女老師們很頭疼,后被父親接回農場生活。
4.
夏爾對于年輕且自帶獨特氣質的艾瑪一見鐘情,很快兩人便結婚了,婚禮由艾瑪安排,隆重且浪漫,相比起兩個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來說,這場持續了好幾天的婚禮慶典,開銷可不小。
5.
夏爾對艾瑪很滿意,他覺得艾瑪都是優點,她漂亮,情商高,會做飯,會畫畫,會彈鋼琴,會跳舞,會女工,會穿搭,還會打理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然而夏爾的媽媽卻不看好艾瑪。
艾瑪結婚后很快就開始厭煩夏爾了,因為她理想中的丈夫與夏爾完全無關,他本應是美男子,幽默、杰出、有魅力,可他不是。
她自私地追求更好的生活,卻又不得不攀附著出現在她身邊的男人們。
夏爾無盡的愛,讓艾瑪肆無忌憚地去做各種無視婚姻,破壞婚姻的事情。
當事情敗露,巨額債務上門,她無地自容卻不愿承認錯誤,選擇自盡,一了百了。這讓夏爾一臉懵,當弄清楚一切后,他天都塌了,也選擇了自盡。
在那個社會階層固化和小資產階級崛起的時代,受過一些教育的女士,在那個保守的社會風氣中,有著諸多矛盾和沖突,包法利夫人便是小資產階級家庭中女性的代表。
《包法利夫人》這部長篇小說,既可以看到法國地方風俗特色,也有法國獨有的浪漫與現實。相比起看電影,我更推薦看紙質版的書,因為紙質書中的描述更具體,也更讓你感受到那個時代中的種種細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