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虹是一名初一年級的女生。家庭經濟狀況較好,阿虹是家中的姐姐,兩年前家中新增一位弟弟。阿虹來到咨詢室時表現得很畏懼,交談中不敢對視,聲音低弱,頭發掩蓋了半邊臉,不停地咬手指,表現出明顯的焦慮和煩悶情緒。
根據阿虹的自我描述,她在過去一年多來感到焦慮煩躁、情緒低落,還有入睡困難,感覺渾身不舒服。她認為家人對弟弟的過度疼愛導致她的情感需求被忽視,覺得自己在家中是多余的。阿虹提到,自從弟弟出生后,原本一家人的旅游計劃被打破,父母不再愿意接送她上下學,對她的學業也不再上心。在與阿虹的溝通過程中,她情緒低落,注意力不集中。
與父母訪談了解到,阿虹之前外向開朗,成績優異,自弟弟出生后,她的脾氣和情緒波動較大,經常無緣無故生氣,成績也明顯下降。隨著負面情緒的積累,一次因弟弟問題與父母爭吵后,阿虹出現了軀體化表現。
父母發現阿虹的狀態較為低沉,對任何事物提不起興趣,請假頻率增加,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成績也有所下降。父母與阿虹交談,阿虹不愿意透露具體原因。阿虹父母經過了解后,決定找我們進行干預,希望從根源上解決心理問題。
剛步入青春期的女孩子,由于身體的變化,可能會產生情緒波動。主要是家庭教育因素,如弟弟的到來及家里喜歡男孩的觀念,導致父母對阿虹的情感需求有所忽視。阿虹自身比較敏感,情緒不穩定,這些人格特點間接導致面對這些問題時她出現負面情緒。
阿虹原先認為弟弟的出生剝奪了她的愛,導致她感到被忽視和多余。因為弟弟出生前,阿虹是家庭模式中的被保衛者,習慣了自我為主的生活方式。我通過場景重建干預,幫助她認識到,弟弟的出生并未減少父母對她的愛,而是需要更合理地分配家庭成員的愛。
讓阿虹意識到,用軀體表現表達內心的不愉快情緒并不健康,應該學會與家人溝通,表達自己的感受。同時我幫助阿虹逐步調整她的扭曲想法,學會分享與合作,建立正面的自我價值感和安全感。
我與阿虹父母進行家庭指導,引導他們回顧并反思在與阿虹相處過程中,造成她心理創傷的時刻,提出了妥善平衡姐弟關系的建議,如減少對阿虹的指責,明確表達對她的愛,避免使她產生被拋棄的感覺。父母應抽出時間陪伴阿虹,關注她的情緒變化,讓她明白父母對她的愛沒有減少。父母需要及時感謝和表揚她,讓她感受到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
我通過場景重建干預,鼓勵阿虹參與照顧弟弟,培養阿虹的責任感,增強她的家庭歸屬感。幫助她理解父母的決定,并引導她通過參與照顧弟弟、與弟弟互動來接納他。我解釋家庭中沒有喜歡男孩的思想,強調每個孩子都會受到平等的愛護和關注。由此幫助阿虹理解并體諒父母的辛苦,學會與父母和弟弟有效溝通,表達自己的想法,重建認知,調整心態。
我在潛意識狀態下找到了阿虹的病理性記憶,弟弟出生的時候,親戚們都來探望弟弟,大家都忙得不可開交,沒空照顧她。有個親戚特意給看她一個漂亮的玩偶,問她想不想要?她說想。可是那個親戚卻說,這不是給你的,這個是要給你弟弟的。她心里有種說不出的委屈。我對阿虹的病理性記憶進行重組,她低落的情緒穩定了許多。
記憶重組干預兩個多月后,阿虹能從父母的言行中感受到他們對自己的愛,并在幫助父母分擔家務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就感和責任感。阿虹的嫉妒心理基本消失,身體不適表現已經很久沒出現了,生活作息恢復了正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