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作家網 用文學點亮夢想
具有影響力的文學平臺
擁有二十多年圖書出版經驗
出版優秀文學作品 培育知名青年作家
◆青年作家網長期致力于圖書策劃、編輯、設計、出版、印制、發行和宣傳等工作,與國內五十多家大型出版社簽署戰略合作,攜手打造高品質的出版品牌!
◆安排新華書店、京東、當當、淘寶等線上線下多渠道上架發行,國內外三百余家省市級圖書館和高校圖書館收藏!
◆詩歌、小說、散文、童話、傳記、志書、社科等體裁不限,均可出版!
◆圖書出版微信咨詢:2416378191
文瀾珊長篇小說《山河故人》分享會
在北大縱橫“作者面對面”成功舉辦
2025年3月9日,文瀾珊長篇小說《山河故人》分享會在北大縱橫“作者面對面”成功舉辦。這是《山河故人》自出版以來舉辦的第二場線下分享會,活動由北大縱橫和遠方出版社聯合主辦,由青年作家網和元宇宙文學社聯合協辦。
活動吸引了部分學者專家、文學愛好者參加。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評論家譚五昌,北大縱橫創始人王璞,縱橫讀書會聯盟秘書長陳保辰,賈明老師,李文華老師,中國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進會理事曾金勝,北大縱橫顧問衣寧,導演柴金龍,海南省青年作家協會副主席吳霈之,北京建院青年建筑師歐陽文,國學文化新銳學者王韜,國學文化研究者劉丹霞,網絡作家衛蕓荷,00后詩人賈瀟涵,志愿者鄧智罡,大學生創就業顧問張文遠、北京語言大學學生劉嘉薈及作者文瀾珊等,共同出席了本次活動。
文瀾珊《山河故人》分享會合影
活動伊始,首先由主辦方代表歐陽文女士向作者文瀾珊贈送了十張“作者面對面”的入場券。券面上寫著:“與高人為伍,和名師同行,就在作者面對面”。
接著,由北大縱橫創始人王璞先生致辭,他說,作者面對面活動開辦一年多來,已經連續組織了五百多場活動,希望以后,各個城市也能開展這樣的讀書分享活動,為作者和讀者之間架起橋梁,讓閱讀變得更有樂趣。接著,他說,《山河故人》的作者,是他見過的五百多期活動來,最為年輕的作者之一。這么年輕,能寫出這么沉甸甸的一本書,他感到不可思議。
北大縱橫創始人王璞老師(左一)
隨后,由作者文瀾珊分享了《山河故人》的創作歷程與感悟。她表示,這部作品從2009年起筆,歷時近十五年磨礪才得以問世。她希望通過這部作品,讓更多人了解八九十年代的鄉村生活,以及普通百姓在時代變遷中的喜怒哀樂。希望讀到這本書的人,不論離開故鄉有多遠,多少年,通過這本書中所講述的故事,描述的場景,能讓大家憶起故鄉,憶起在故鄉的人和事,進而熱愛故鄉,熱愛我們的國家。這本書也謳歌了普通百姓,贊頌了勞動人民。
朗讀環節,文瀾珊聲情并茂地朗誦了《山河故人》書中的自序,現場掌聲熱烈。接著,00后詩人賈瀟涵毛遂自薦,朗誦了書中第三十六章“露天電影人潮涌”中的前半段。文瀾珊鼓勵他說,這段挑得很好,再過若干年后,沒有多少人會知道露天電影是怎么回事了,通過這本書,大致可以還原那個場景,所以這本書,也有文化傳承的使命。
互動交流環節,在場的嘉賓和讀者們,各自分享了他們讀后感。
賈明老師說,提到八九十年代,我們似乎是同齡人,因為我們同樣都走過那個年代,所以,讀這本書很親切,也很感慨,這些都是我們兒時和青春的記憶,是您的情懷把這些歷史記錄下來,這么看來,您是歷史的見證者,也是歷史的記錄者。
李文華老師說,身為80后,看到書中的故事,那些兒時的畫面感又在心中蕩漾,這本書中飽含著濃厚的親情,有種愛在人間的感覺,是跨越時代的一種情感投入。
國學文化新銳學者王韜說,書還沒有看完,但看到這本《山河故人》,想到了《白鹿原》第一頁巴爾扎克的話,“小說被認為是一個民族的秘史。”作為出生在關中平原上的人,深知關中平原的歷史非常厚重。
《山河故人》分享會現場
網絡作家衛蕓荷說,一個好的作家一定是非常接地氣,很有親和力的作家,讀到《山河故人》時,很受觸動。看到自序,能感受到文瀾珊老師在創作過程中所經歷的一些痛苦、選擇、煎熬和無可奈何。也被文瀾珊老師的責任感和創作的嚴謹性所感動,這些都值得她學習。
北京語言大學學生劉嘉薈說,《山河故人》讓她想到了“文化記憶”這個詞,對小說而言,集體文化記憶很重要,《山河故人》有點像新寫實派小說。
文瀾珊《山河故人》分享會現場
志愿者鄧智罡說,《白鹿原》和《平凡的世界》,主要講八十年代以前的陜西歷史,還沒有寫到八九十年代,《山河故人》這本書剛好寫的是八九十年代的陜西故事,是否可以續到這兩部著作后面?
北京建院青年建筑師歐陽文說,聽到文老師真誠的分享,很有感觸。雖然她是湖北人,但書中寫到的故事,和她小時候所經歷的生活場景十分相似,都是八零后九零后共同的記憶。
00后詩人賈瀟涵從內蒙古烏蘭察布遠道而來,他的詩集《和光集》剛剛出版,他說,讀完《山河故人》,默默寫了兩句評語:“山河無恙在我胸,百轉千折與君同。”
分享會現場
國學文化研究者劉丹霞說:作為作者的同鄉,讀到《山河故人》,看到書中所描繪的山、河、人,基本上把這些事物都寫活了,最熟悉的做面皮,書中描寫得十分細致。她雖不會寫書,但她會看書,還會評書。拿《紅樓夢》中的描寫,跟這本《山河故人》對比,覺得這本書非常生動形象。如果有導演把這本書拍成關中地區的人物風情,她認為很可行。
中國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進會理事曾金勝說,看到《山河故人》這個名字,就有閱讀的欲望,這也是文字的魅力。很佩服文瀾珊能在這么年輕的時候,有初心,抒寫自己的家鄉,抒寫關于人心和人性的作品。每個人都是一本大書,能像莫言老師寫《紅高粱》那樣,抒寫故鄉,抒寫精神家園,啟發未來,很難得。
海南省青年作家協會副主席吳霈之說,讀了《山河故人》后,首先,覺得文瀾珊的歷史底蘊比較深,其次,在創作過程中,她能多次進行實地調研,查閱地方志,這點難能可貴。尤其非虛構的作品,許多人會走捷徑,像她這樣去實地調研的,其實很少人能做到。
文瀾珊《山河故人》分享會合影
導演柴金龍說,看到《山河故人》,既高興又覺得沉重,現在讀大部頭小說的機會很少,但如果真的能讀進去,會發現很有價值。在快節奏的當下,創作這么一本厚厚的書,很不容易,尤其看到自序中,作者的心路歷程……說到這里,柴金龍導演當場起身,給作者文瀾珊鞠躬,眾人驚訝不已,作者文瀾珊緊忙起身回禮。
鞠完躬,柴金龍導演略帶哽咽地講,作為一個同樣生活在黃河中下游地區的人,看到《山河故人》第六章“奇人落腳南河灘”中寫到一位云游的道長,羽化歸去的場景,勾起了他的人生經歷,不禁感慨萬千。其實在來到讀書會之前,他也曾一個人云游,修道……
會后,作者文瀾珊告訴柴金龍導演,其實寫到道士去世那段,她自己寫到淚流滿面,所以,讀到這段文字時,讀者才會感同身受。
討論最后,由北師大文學院教授、著名評論家譚五昌教授總結發言,他說今天是他見過的最為低調、最為誠懇的新書分享會之一,大家的發言都很誠懇,也對文瀾珊的《山河故人》,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他為什么來參加?因為文瀾珊是一位對文學很虔誠,很執著的青年作家,做事很踏實,也很嚴謹。他很欣賞把文學,把詩歌看得很重的人,德才兼備的人。
著名評論家 譚五昌教授
《山河故人》這本書有它的歷史價值、社會價值、民俗價值,也有它的美學價值。還有一點打動他的地方,就是這本書耗時將近十五年,這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都是罕見的。因為曹雪芹的《紅樓夢》才寫了十年。從自序中,大家可以看到文瀾珊在創作過程中“死了又活,活了又死”的痛苦掙扎,這種對文學的執著,有點像文學的“圣徒”。哪怕明天要死,她也要把這本書完成,這種精神非常可貴。所以,再忙,他也要過來支持。當然這本書,還有一些需要提高的地方,有些故事可以濃縮,可以向先鋒作家借鑒一些寫作方式……
分享會最后,文瀾珊簽名贈書給“作者面對面”,并與到場嘉賓們合影。活動在熱烈的氛圍中圓滿結束。
在作者面對面封面墻前合影留念
此次分享會不僅為《山河故人》的傳播提供了新的契機,也為文學愛好者提供了一個與作者近距離交流的平臺。據悉,《山河故人》自出版以來,受到了廣泛好評,未來還將在不同城市舉辦更多線下分享活動,進一步推動作者與讀者的深度對話,促進《山河故人》的廣泛傳播和閱讀,拉近文學與大眾的距離,進一步推動鄉土文學的發展!
文瀾珊簽名贈書給“作者面對面”
※本文由青年作家網編輯部發布
★近期已出版圖書★
作家會員申請表
投稿出版
掃碼填寫
多重福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