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時捷遭遇滑鐵盧:中國富人不買賬 全球裁員近4000人】
保時捷交出了近五年來最差成績單。3月12日公布的財報顯示,這個德國跑車品牌去年在全球市場栽了大跟頭:凈利潤36億歐元縮水三成,中國市場銷量暴跌28%,不得不啟動涉及3900人的裁員計劃。
數據最能說明問題:2024年全球賣出31萬輛車,比前年少賣9000輛,每輛車的利潤從1.5萬歐元跌到1.16萬歐元。最要命的是中國市場,銷量從8萬輛直接腰斬到5.7萬輛,這個曾經貢獻全球三分之一銷量的市場,現在成了業績最大拖累。
保時捷把鍋甩給"高成本和中國需求疲軟",但明眼人都看得出問題所在。中國本土新能源豪車正在改寫游戲規則:仰望U8售價百萬照樣月銷千輛,蔚來ET9、昊鉑SSR這些電動超跑搶走了不少年輕富豪。保時捷引以為傲的發動機轟鳴聲,在電動車時代成了過時的炫耀資本。
面對危機,德國人祭出兩招:全系車型降價10-30萬,經銷商網絡從150家砍到100家。不過這些傳統打法未必奏效,隔壁奔馳寶馬早就驗證過,降價只會傷害品牌溢價,而關閉4S店更可能削弱服務能力——畢竟買百萬豪車的客戶,最看重的就是尊貴體驗。
更嚴峻的是轉型困局。雖然保時捷Taycan電動車去年賣了4萬多輛,但相比特斯拉Model S/X超過10萬的銷量,這個成績單實在不夠看。更尷尬的是,保時捷至今沒有拿出能對抗Model X的電動SUV,而中國廠商的電動越野車已經賣瘋了。
裁員計劃暴露了更深層危機。3900個崗位裁撤中,有2000個要硬性裁員,主要集中在研發和行政崗位。這側面反映出企業在電動化、智能化轉型中的人才結構失衡——內燃機工程師過剩,軟件工程師緊缺。要知道,現在一輛智能汽車的代碼量是傳統汽車的100倍。
值得玩味的是市場格局變化。北美市場以8.6萬輛銷量首次超越中國,但考慮到美國電動車滲透率剛過7%,這個勝利更像是矮子里拔將軍。反觀中國市場新能源車滲透率已達36%,保時捷在該市場的潰敗,本質上是對電動化浪潮反應遲鈍的必然結果。
眼下保時捷把中期利潤率目標從20%檔下調到15%檔,這個信號再明顯不過:豪華車躺著賺錢的時代結束了。當中國新勢力用全域800V高壓平臺、城市NOA這些硬科技重新定義豪華,德國人若還死守"底盤調校""操控質感"這些傳統賣點,恐怕連剩下的陣地都保不住。
這場危機給所有傳統豪車品牌敲響警鐘:要么像比亞迪那樣All in電動化,要么像蘋果造車那樣果斷止損。保時捷選擇第三條路——邊裁員邊轉型,這個走鋼絲的策略能撐多久,2024年的財報已經給出預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