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有言:“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
真正厲害的人,懂得篩選去繁,活得通透簡單。
簡單,是一種人生境界,也是一種人生修行。
01
目標至簡,方能致遠
學會制定目標很重要,沒有方向的船,很難行得遠。
擁有明確、具體、清晰的目標的人往往更可能獲得成功。
目標不是越多越好,越簡單的目標越管用。
心理學上有個“半途效應”,發現人的目標行為的中止期多發生在“半途附近”。
目標選擇的不合理就是導致半途效應的原因之一。
我們往往有太多想要完成的目標。但實際上人的大腦在短期內只能處理好少數任務,貪多求快的結果往往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首先,學會精簡目標。比如,短期內不要超過三個,才能讓大腦更專注地去執行。
其次,要讓目標更加具體。例如,可以將每天學習,改成每天早起堅持看新聞、每天睡前讀半小時書。?
定期復盤目標的達成情況,去除掉不合適自己的方式,不斷耕耘。
02
堅持篤定,有始有終
《詩經·大雅·蕩》中說:“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能夠做到純粹地堅持、有始有終,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生活中也有許多人,做事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大多事情都淺藏輒止,最終一事無成。
《道德經》中也說,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事情快要成功的時候,也是危險的。就好像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有些人就放棄了。前面的工作也就成了無用功。
善始善終,善作善成。
做事情既要有好的開頭,也有好的結尾;既要善于做事,更要善于把事做成。
一件事,要么不做,既然開了頭,就要有頭有尾,有始有終。
曾國藩就是最好的例子,他給自己定的“修身十二日課”,從三十歲開始,堅持了半生。
世上有很多失敗并不是因為不夠努力,而是缺乏善始善終的精神。
真正的強大,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堅持到底,有始有終。
03
專注當下,厚積薄發
“所有對未來的恐懼,無非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很多時候,人之所以會感到焦慮,就是因為現階段的思維方式和工作能力,無法應對未來復雜的狀況。
實際上,沒有人天生強大無比,也沒有人天生什么都會。
成功者之所以能夠登高望遠,并不在于先天高人一等,而在于后天全力以赴。
與其總是活在對未知的恐懼里,不如試著冷靜下來,克服內心的焦慮,專注眼前的行動。
靜下心,沉住氣;不會就學,不懂就問。
做好每一件小事,過好每一個今天;每天進步一點點,利用好每一個碎片化時間。
真正聰明的人,懂得將時間和精力花在當下。
踏實走好每一步,才能到達想要的地方。
最好的生活,從不是在將來,而是過好現在。
本期編輯 | 李丹妮
?人民論壇新媒體出品
資料來源 | 有書、十點讀書等;圖片已獲授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