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8日,霍金在劍橋大學舉辦了一場晚宴,邀請未來的時間旅行者赴約,但這個宴會有一個特別的安排:邀請函是在晚宴結束后才公開發布的,坐標精確到經緯度和時間(52°12'21"N, 0°7'4.7"E,下午5點)。
霍金認為如果時間旅行在未來成為現實,未來的旅行者看到邀請后應能穿越回來,然而當晚無人現身,因此有人認為:人類文明可能在發展出時間旅行技術之前就滅據了,所以沒人來赴宴。
然而從科學角度來看,這個針對時間旅行的晚宴最多只是個思想實驗,因為關于時間的本質,科學界現在還不清楚,霍金提供的時間坐標只是下午五點,精度遠不足以定位,也許要精確到普朗克時間才行。
不過霍金本人認為,沒人來赴宴說明愛因斯坦的理論依舊有效,即時間旅行只能到達未來,而不能回到過去。
狹義相對論中的“時間膨脹”表明,高速運動會減緩時間流逝,宇航員可能“跳躍”到未來,而廣義相對論提出,強引力場也能扭曲時空讓時間變慢,但是霍金本人對回到過去持懷疑態度,他提出了“時序保護猜想”,認為量子效應可能阻止時間機器的形成,比如蟲洞會在試圖穿越時崩潰。
但如果理論是灰色的,時間旅行是可以成功的話,沒人來赴宴就顯得很微妙,甚至是有點細思極恐了。
首先就是人類可能在未來某一時刻滅絕了,比如氣候變化、核戰爭或AI失控,或者10億年后,太陽亮度增加10%,50億年后,太陽膨脹為紅巨星,這些不可控力都有可能毀滅人類文明。
又或者,面向過去的時間旅行在未來是被嚴格控制的,未來人類可能掌握時間旅行,卻選擇不干預過去,或對2009年的派對不感興趣。甚至未來人可能來了,卻選擇隱身,避免干擾歷史。
目前的科學家更傾向于認為,時間旅行的物理限制或人類行為選擇(如不干預過去)是主要原因,SETI計劃監聽數十年未果,也未證明外星人不存在,同樣,晚宴也不能定論人類滅絕。
更大的問題是,人類的未來充滿變數,樂觀者相信,我們可通過技術(如碳中和、星際移民)延續億萬年,悲觀者警告,地球的脆弱性(氣候、資源)和宇宙的冷漠(熱寂)終將終結一切。
卡爾·薩根在《暗淡藍點》中寫道,地球是“懸浮在太陽光束中的一粒塵埃”,霍金的實驗延續了這一視角:我們在時間長河中如此短暫,未來是否延續,取決于今天的抉擇。無人赴約可能是滅絕的陰影,也可能是人類仍在書寫的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