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決戰電影和電視劇中的衛立煌,演員形象和歷史人物的照片相似度極高,乍看之下可能有很多人會弄混。
在電視劇中,對老蔣逆來順受言聽計從的杜聿明想讓衛立煌貿然出兵遼西,結果被衛立煌一通猛懟:“他們說我衛立煌只守不打,可是你知道我為什么這么做嗎?我衛立煌一生愛兵如子,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我的士兵做無謂的犧牲……這仗你能打得贏嗎?這個大局你能改變嗎?你好好想想吧,為什么要打這仗、為誰打?如果單單是為了他蔣公的面子,你發個槍,讓他自己打去!”
杜聿明被衛立煌懟得啞口無言訕訕而去,這段劇情,基本符合史實:衛立煌確實對打內戰毫無興趣,對老蔣的越級指揮也極為反感,但要說他到東北就想戰敗,那也不完全準確,他一開始也有守住東北靜觀時變的打算,結果老蔣東一榔頭西一棒,打亂了衛立煌的部署,最后居然還想讓衛立煌來背全線潰敗的黑鍋。
原東北“剿總”中將副參謀長兼第一兵團副司令官、東北“剿總”葫蘆島指揮所副主任兼參謀長彭杰如寫了一篇題為《衛立煌到東北難挽危局》的回憶文章,他在文章中披露,衛立煌到東北,其實也是想“積極”一點,甚至還想出八個“高招”,力圖保住東北靜觀時變,奈何老蔣一意孤行,再加上杜聿明立功心切,有時候像老蔣一樣越過衛立煌,直接指揮兵團甚至軍級部隊,這才導致衛立煌心灰意冷,干脆徹底躺平:“委員長的用人,人人可以直接通天,誰也無法統一指揮。東北局勢恐難收拾!”
彭杰如擔任湖南省保安司令部副司令時參加了程潛陳明仁起義,后以解放軍第二十一兵團第五十三軍軍長的新身份痛擊白崇禧的逃跑部隊。衛立煌也于1955年返回大陸并擔任新中國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兩個“老戰友”重逢,應該有說不完的話,彭杰如寫關于衛立煌的回憶文章,當然也不可能有半點虛構。
彭杰如跟衛立煌私交極好,他去東北,就是衛立煌力邀的:“我原系他的第十四軍舊屬,當時正閑居長沙,經屢電相邀去東北,于八月到達沈陽。隨即明令發表我為東北“剿總”副參謀長、第一兵團副司令官,暫留總部工作。我在東北雖為時不及兩個月,但經常與他接觸,關于他到東北的情況,見聞較多。(本文黑體字均出自彭杰如回憶文章)”
彭杰如只會說實話而不會說衛立煌的“壞話” ,證實衛立煌當時既不想參與內戰,更不想接陳誠留下的爛攤子,所以當面拒絕了老蔣的任命,奈何張群、顧祝同輪番勸說,陳誠老婆譚祥又登門懇求,老蔣更是答應把東北黨、政、軍大權全交給他,還承諾讓衛立煌新編四個軍以彌補陳誠的損失,并表示還要從關內為衛立煌充實兵員、補充裝備,衛立煌無奈之下只好勉為其難。
衛立煌是職業軍人,既然“臨危受命”,就不能不管手下的死活,他既然主管東北軍政,就不能不想一些辦法,能保住一個兵團是一個兵團,能保住一個軍是一個軍:“他不管解放軍打到什么地方,各地守軍如何告急,就是蔣介石一再令他打通沈錦線,他都一概不為所動。他把主力集中在沈陽附近,進行網羅舊屬,收攬人心,補充兵員裝備,加緊整訓等一系列活動。”
衛立煌為了穩住東北局勢,先后采取了八項措施,也就是本文所說的八個“高招”:第一招就是網羅舊屬,除了任命原第十四軍舊部陳鐵為東北“剿總”副總司令,還讓彭杰如“把十四軍的老同事多找幾個來。”
第二是收攬人心,衛立煌跟陳誠的剛愎自用囂張跋扈排除異己作風完全不同,杜聿明(杜聿明曾任東北保安總司令,也有一套班子,后來被陳誠收拾得差不多了)和陳誠在東北的原班底,他都一律留用。
第三是爭取美國軍援助,衛立煌精通英文,跟美軍顧問團團長巴達維私交甚篤,巴達維 直接協調給衛立煌空運了十個師的美械裝備。
接下來是第四補充兵員,第五加緊整訓,第六構筑和加固沈陽及外圍防御工事,第七搶購糧食。
以上七招如果都不好使,衛立煌還有第八招,也就是三十六計走為上:“衛立煌堅持固守沈陽,可是事態的發展非其所愿,因此他不得不慎重考慮后路問題。蔣介石一直沒有改變他的主張,要沈陽主力出遼西向錦州撤退。而廖耀湘等則主張趁解放軍遼南空虛之時,撤守營口。衛立煌也曾問計于我和陳鐵。我們認為強敵當前,久困沈陽絕非長久之計,既要撤退就要趁機迅速安全撤退,避免決戰,當然以出遼南退營口,利用海上這條退路為宜。”
廖耀湘是老蔣嫡系,而且一向驕橫,所以不太把衛立煌放在眼里,據杜聿明回憶,廖耀湘想成立機動兵團擴充自己的實力,衛怕廖將沈陽的主力拉走,堅決反對,結果這個機動兵團一直也沒搞成。
遼西兵團(西進兵團)司令官廖耀湘不聽話,冀熱遼邊區總司令兼熱河省政府主席、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兼錦州指揮所主任范漢杰更是難纏,這兩個人都可以跟老蔣對上話,老蔣也經常越過衛立煌給廖耀湘和范漢杰下命令。
衛立煌對彭杰如抱怨:“指揮所我主張設葫蘆島,蔣主張必須設在錦州,以后我要范移駐葫蘆島,范也是聽蔣的指示,不理我的意見。”
范漢杰當時似乎也有些野心,他私下里也在拉攏杜聿明,杜聿明在《我在遼沈戰役中所見之國民黨高層百態》一文中回憶:“南京國防部熟悉內幕的人說,蔣原擬要廖耀湘將沈陽主力帶到錦州,即將東北國民黨軍全權給廖,以后見廖受衛的牽制,不能執行蔣的命令,又擬以我打通沈錦線,撤出東北主力,將權力交給我。”
衛立煌到東北,雖然心不甘情不愿,但還是想把事情干好,但是老蔣和廖耀湘范漢杰聯起手來拆臺,彭杰如分析了當時的形勢,認為衛立煌已經無力回天:“蔣介石為了把東北主力撤到錦州,用盡心機在東北物色能執行他命令的將領。初則屬意于廖,后又屬意于范,而把衛立煌懸在一邊。弄得在東北的國民黨將領中,各有所私,各懷鬼胎,各據一部分實力,個個要直接聽蔣介石的命令,誰也無法統一指揮。”
杜聿明雖然在戰略問題上會跟衛立煌吵架,但杜聿明也知道衛立煌是對的,老蔣是錯的。只不過杜聿明作為老蔣的“學生”,只能無條件服從,而衛立煌卻敢于表達自己意見。
最為搞笑的,是老蔣用明令發表“派杜聿明為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兼冀熱遼邊區司令官”,并指定“冀熱遼邊區司令部設于葫蘆島”,衛立煌居然毫不知情,對老蔣的下一步指令,衛立煌也被蒙在鼓里,是杜聿明在飛加上告訴衛立煌,衛立煌才掏了心窩子:“委員長就三令五申要打通沈錦鐵路,將主力移到錦州,我一直頂著。蔣幾次來沈陽都是不顧大家反對,不分皂白地罵人。我不同意就不參加意見,也不執行他的命令。”
杜聿明也很無奈,就攛掇衛立煌出頭:“我是被得無勇氣了,不想直接頂了,您是否再把他的命令頂回去?”
杜聿明不敢頂,衛立煌頂不住,蔣介石要范漢杰打通沈錦線,將東北主力撤出沈陽后,取衛立煌而代之。這個消息,杜聿明知道,彭杰如也知道,衛立煌連自己的椅子都坐不穩,就更別提指揮作戰了。
錦州解放,衛立煌認為廖耀湘兵團再無西進的必要,而蔣介石卻堅令廖耀湘出遼西向錦州攻擊前進,衛立煌嚴令廖耀湘廖不得繼續西進,耀湘表示全力完成老蔣交給他的任務,結果廖耀湘兵團在遼西全軍覆沒,氣得衛立煌在軍事會議上口不擇言:“我早就向委員長說過,一出遼西走廊就會全軍覆沒,他不相信;我畫個十字,他也不信。現在你們看,我不是說中了嗎?”
彭杰如以起義將領身份當了解放軍軍長,衛立煌也成了新中國國防委員會副主席,而被老蔣寄予厚望的廖耀湘和范漢杰都進了戰犯管理所,這就給讀者諸君留下了一個有趣的問題:如果沒有老蔣和廖耀湘、范漢杰聯手拆臺,衛立煌在東北使出那八招,能管用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