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又改版啦,大家記得點擊星標,
防止以后找不到我們哦!
留置導尿護理雖是很常見的護理操作,但臨床工作中總有一些細節問題值得探討。本文將從實際工作出發,就論壇站友關注的幾個問題進行探討。
尿管從腿上過還是腿下過?
筆者查閱了人衛版的《基礎護理學》教科書,書中關于集尿袋連接的說明:集尿袋妥善地固定在低于膀胱的高度;引流管要留出足夠的長度,防止因翻身牽拉使尿管脫出;防止尿液逆流造成泌尿系感染。但教科書中并沒有明確說明引流管從腿上過還是腿下過。
筆者就此請教了本院泌尿外科護士長,她的觀點是引流管應該從腿上過。
1、放在腿下會造成人為的引流管壓迫,從而導致尿流阻斷(泌尿外科需要沖洗的病人多)。
2、只要尿袋低于膀胱,不會造成尿液返流。
搬運病人時需要夾閉引流管嗎?
留置尿管的病員在搬運過程中應該進行夾管,一是避免尿液返流逆行感染,二是方便尿袋的放置。因為搬運過程中需要提尿袋,有可能導致尿袋高于膀胱。
臨床上經常碰到護士記得夾閉,卻忘了打開,多多留意,多提醒自己,就會養成習慣了。千萬不可因噎廢食——怕忘記打開夾子而不去關閉引流管。
記尿量需要下醫囑嗎?
案例分享:范某,女性。因確診宮頸癌2月余,要求放療入院。病歷記錄中這樣描述:患者從11-13下午開始出現無尿,至11-14下午尿量400ml。行彩超示:膀胱殘余尿4ml,雙腎盂有擴張,但程度不重,考慮腫瘤所致腎功能不全。
11-15,晨交班,護士小趙在交班時提到37 床范某晚上幾乎無尿。
我問:幾乎無尿是什么意思?
小趙回答:前夜班交班50ml尿量,后夜班的尿袋里也就50ml。
我追問:那患者24小時尿量有多少?
小趙支支吾吾答:沒有記錄尿量,醫生沒有下醫囑。
我查看了護理記錄后發現14日10:50有一班記錄,提到患者少尿,接下來就是14日前夜班護士記錄的50ml尿量。至交班時(15日8:00),整整21小時,尿量的記錄只有50ml。
我們一起去到床邊評估,患者尿袋及引流管內有約50ml的血尿?;颊呒覍僬f尿袋里的尿液是從14日下午開始留下來的。
記尿量需要醫生下醫囑嗎?答案是肯定的。
但如果醫生沒有開醫囑,對于這樣一位留置導尿病人,護士是否需要記錄患者的尿量、顏色、性狀呢?
如果是三基理論考試的是非題,我想大家肯定會選擇是。
但具體到臨床實踐工作中,作為一名護士一定要學會病情評估和分析,如果醫生沒有開醫囑,就要提醒醫生補開。即使沒有醫囑,對這種少尿的患者,在護理記錄中記錄尿量也是必須的。
集尿袋中的刻度準確嗎?
關于出入量記錄,普通病人若不導尿可以采用尿壺(有刻度)記錄;對于尿失禁病人,可以通過稱紙尿褲的重量或者留置導尿管接尿袋看刻度;危重病人會要求記錄每小時出入量,這種病人一般會留置導尿管接精密尿袋,每小時看刻度就可以了。
用集尿袋上的刻度記錄尿量真的準確嗎?
我將上述案例中的尿袋豎放,可以看到約有50ml的尿量。
將尿袋側放,卻看見刻度在80ml左右。
對于少尿或無尿的患者,幾毫升的尿量都是非常珍貴的。那護士應該記錄50ml還是記錄80ml?
我拿了一個注射器抽取,尿量是58ml。
建議:對于需要記錄尿量的危重患者,如有條件,以帶有刻度的量杯測量更為準確。集尿袋上的刻度可能會有誤差,不建議作為精準測量的依據。
導尿后何時倒第一次尿并記錄尿量呢?
危重病人在導尿后,首次放尿需要記錄尿量及尿液的顏色。
對膀胱高度膨脹且極度虛弱的患者,第一次放尿不得超過1000ml;如果尿量很少要及時通知醫生做好相應的治療與處理;如果是休克病人,尿量少,至少一個小時有一次評估記錄;如果尿量在正常范圍,可以每3-4小時記錄一次。
至于如何記錄,具體還是按各家醫院護理部的質量標準規定執行。
尿管周圍漏尿是什么原因?
留置導尿的患者遇到漏尿也是件頭疼的事。常見原因以及對策如下:
1、膀胱痙攣:氣囊刺激膀胱頸部肌肉引起強烈收縮,引起陰莖痛和漏尿。
對策:減少氣囊內液體量;給予抗膽堿藥;考慮換小一號的導尿管。
2、尿管過細或氣囊內液體過少或氣囊畸形:使膀胱頸處于一個開放狀態,當膀胱內壓力大于尿道夾閉能力時即出現漏尿。
對策:換略粗的尿管;按規定往氣囊再注水。
3、導尿管堵塞導致漏尿:急性尿路感染、尿沉淀物產生、鈣鹽沉積、出血會導致尿管堵塞,尿液流出不暢,當膀胱容量達到一定量時,出現尿液從尿管周圍溢出或伴有尿潴留。
對策:更換導尿管時需更加小心操作。
4、尿道括約肌和盆底肌肉松弛:使膀胱頸處于一個開放狀態,出現漏尿。多見于脊柱科病人。
對策:換略粗的尿管;將尿管向外稍牽拉。
尿管周圍漏尿怎么辦?
1、前提:前提是保障尿管通暢?;颊叱霈F導尿管外漏尿,護士首先要檢查導尿管是否通暢。(這一點,在留置導尿術前操作流程中,有明確指示:術前用物要準備一次性雙腔導尿管2條,插管前要檢查導尿管是否漏氣……這些都是為防漏尿的前期準備)。
2、排除:留置尿管漏尿問題,首先要排除膀胱過度活動綜合征,為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對癥用藥。
3、評估:進行留置導尿操作前,責任護士注意評估患者的既往史,詢問患者既往有無尿頻、尿急、漏尿等癥狀,排除膀胱過度活動綜合征。
4、輔檢:有的患者做了前列腺手術,術后還是會有尿頻尿急癥狀?;谶@種情況,醫護人員就要做好問診,對于有尿頻、尿急、漏尿等癥狀者,除了做前列腺相關檢查,還可提前做MRI檢查,排除骶神經囊腫,確診后手術,臨床癥狀得到緩解,而無須再留置尿管。
5、長度:尿管時,要注意把尿管下到位(見尿液就停者是大忌),見尿液流出再插入2cm(甚至更多),勿過深或過淺,以確保尿管頭端完全進入膀胱,而不致因插入過淺導致氣囊注水后嵌頓在后尿道,造成膀胱因尿管刺激而不斷收縮,給患者帶來痛苦。
6、注水:往尿管氣囊里注水的時候,不要注入太多,10ml即可,注水太多,給膀胱造成刺激,一定程度上造成膀胱收縮、痙攣,易導致尿道口漏尿。
圖文來源中華現代護理雜志、丁香園 作者:董明芬
編輯整理:護理傳真 責任編輯:張昕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