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桌上放著人參果、蘋果、枇杷、菠蘿、橘子、熱情果、小番茄、香瓜等十幾種水果。一群人圍坐在一起,他們的任務是吃掉這些水果,并說出水果的口味和自己的喜好。
主持人@陳述句把切好的熱情果遞上桌,大家端著半只果殼,用小叉子刨著瓤吃。有人說,好像在吃生蠔。@陳述句問,是什么味道?
“像加了蜂蜜的生蠔。”
“里面的籽咬起來像在吃瓜子。”
為了保持味覺,試吃從甜度最低的人參果開始,到甜度最高的菠蘿結束。十幾種水果下肚,有點昏昏欲睡。@陳述句開始科普:水果含有較高的糖分,攝入后會迅速被身體吸收,導致血糖水平升高,引起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性降低,容易使人打瞌睡。在講到如何判斷鳳梨成熟度的時候,@陳述句又輸出了一堆“干貨”。他的女朋友@零蛋兒驚呼:你在那里學到的這些知識?
·零蛋兒和男朋友陳述句
抓住一根
逃離大廠的“稻草”
這個水果試吃會,是@陳述句和@零蛋兒組織的,自去年6月成立“零蛋水果研究會”以來,已經做了三十多期。每周,他們都會收集各原產地的水果,請大家免費試吃,給出測評意見,再根據意見上架好吃的水果。有點像好萊塢新片上映前的試看環節。
許多人在這里第一次吃到驚為“天果”的水果,然后成為他們的粉絲。甚至@零蛋兒也是組織了這個活動,才吃到真正好吃的水果,以至于很震驚,“以前那些水果是怎么從小吃到大的?”
在活動上,@陳述句會為大家普及各種有趣的水果知識,比如選菠蘿的訣竅,果蠟與果霜的區別,水果產地溯源等。他和@零蛋兒還做了一個播客節目“排排坐吃果果”,不定期分享與水果相關的小故事。節目介紹寫道:在回鄉做了快一年農業后,我們發現水果不僅是果糖的攝入,VC的補充,它還總能勾起許多快樂的回憶。
第一期節目,@零蛋兒聊到,她小時候做作業的間隙,媽媽會招呼大家吃水果,一家人在沙發上吃水果的場景,至今想起都很溫馨。@陳述句也提到,以前家里吃梨,一定不會切成兩半(分梨諧音分離),他牢記著這個規矩,長大后一度在“迷信”和“理性”之間搖擺,最后還是倒向了“迷信”。他們覺得,水果能開啟有意思的話題,尤其是一些小眾的水果。
@零蛋兒在播客里霸氣自我介紹:一生要卷的中國女人。相比她嬌小的身形,這個title有點大,如果稍微縮小一下,她其實是一個一生要強的成都女人、玉林土著。之前,她在杭州工作了7年,經歷過大廠的996,過得很痛苦。
2023年,她認識了一個農業博主,好像抓住了一根逃離大廠的“稻草”。于是從杭州回到成都,一頭扎進蒲江做農業,那里有兩百多畝果園。一個女孩子,從大廠的寫字樓降落到鄉下的田間地頭,是需要一點魄力的。
在果園,@零蛋兒了解了水果生產的全流程,從播種、施肥、采摘、包裝、運輸……摸爬滾打了半年多,她又回到玉林街頭開了一個“零蛋水果研究所”。這片4㎡的無人看守店,叫“專柜”更合適。它通過線下展示及試吃活動吸引線上客群,目前已經吸引了3000+粉絲。
@零蛋兒開玩笑說,@陳述句就是被她卷到成都來的“耙耳朵”。@陳述句是湖南人,來成都之前,他是一個廣告文案,在杭州的廣告公司,給各種TVC寫廣告詞。但他不喜歡那種浮夸的廣告話術,而且認為AI已來,文案師這個職業岌岌可危。不如來成都做一些有意思的事情。來了以后發現,成都的氣氛很適合搞內容創意。
·零蛋水果研究所
雖然AI更能寫,但@零蛋兒很欣賞男朋友的才華,“他寫的文案真的很好”。比如,“他仰頭喝完可樂,這個夏天也見底了。”“浪頭打碎一只海螺/螺殼成了沙子/螺肉成了泡沫/沙子成了浪頭撞不碎的海灘/泡沫成了浪頭開不敗的花朵。”
@零蛋兒說,陳老師(@陳述句)雖然是個直男,但多愁善感,“他很容易哭,快把這個寫進去!哈哈哈。”@陳述句有點不好意思,也沒有反駁,他把話題聊了回水果,“比起咖啡豆,水果風味更豐富,我們可以主動去品鑒,而不是等水果店賣什么就吃什么。”
·水果試吃活動
他們有一個愿望,哪天做大做強,開啟一種“水果生活方式”。“咖啡是一種生活方式,書店也是一種生活方式,那么,水果為什么不可以是一種生活方式?”目前二人朝著這個方式努力,雖賺得不多,但很開心。最關鍵的,對未來的掌控感多了。
“不像以前在大廠時非常焦慮,對商業的認識也很膚淺,天天講一些大策略,一點用都沒有。”@零蛋兒發現,從大廠出來以后,她自信了很多,“只要你靠譜一點,再勇敢一點,就有人想跟你合作。前提是不要投太多錢進去。”
·陳述句給大家展示水果
關于水果的記憶
大都是溫暖而快樂的
參加試吃會的,幾乎都是女生。男生去哪了?有人搶答:水果被認為是“女性之友”,男生吃水果可能會被視為不夠man。居然有這種說法,也是被震驚到了。不過,細想起來,人們對于水果的偏見確實不少。
有人認為,蘋果最無聊,普普通通,千篇一律,毫無“果張力”。甚至編出一個段子:世界上只有三種水果,蘋果、比蘋果好吃的、比蘋果難吃的。有人認為香蕉不是水果,而是探望病人的禮品或沒牙齒的老人的專利。還有人覺得火龍果味同嚼蠟,人參果有一股霉味,車厘子是智商稅……總之,世上有多少種水果,就有多少種偏見,沒有誰能說服誰。
但關于水果的記憶,大都是溫暖而快樂的。
·零蛋兒去給附近的鄰居送水果
@北面小時候得過一次急性腎炎,醫生告誡要多補鉀。他還記得,剛領了醫囑,鄰居就送來一筐本地柳橙(每100克橙子含有約181毫克鉀)。后來他吃過雷波臍橙、贛南臍橙、奉節血橙、華盛頓臍橙,還是覺得那一筐本地柳橙最好吃。
@春曉回憶起在北京上大學的時光。夏天,每當爬山虎爬滿校園里的蘇式紅磚樓,吃西瓜的日子就到了。這些西瓜產自大興,又大又甜又便宜,整個夏天西瓜管夠。敞開吃西瓜,是當年大學校園為數不多的消夏活動,雖然單調,但很歡樂。所以,@春曉最喜歡夏天,常買一個大西瓜,與人同享。
現在,隨著健康飲食觀念的深入,人們可以三日無肉,不可一日無果。兩會上,國家也在號召減肥,水果的地位將會越發提高。為了寫這篇稿,這幾天廣泛學習,總結出一個簡略版的“Top級水果食用指南”。
如果沒法過一種精致的“水果生活方式”,可以參考如下版本,拿走不謝。
·顧客在無人值守小店挑選水果
TOP1 藍莓
藍莓是你能吃到的最有營養的食物之一。早餐時,可在牛奶中加入藍莓,也可把藍莓加到主食里,還可當餐后甜點吃。多吃藍莓有延緩大腦衰老、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潛力。在美國內戰期間,士兵們會飲用含有藍莓的飲料,讓筋疲力盡的身體恢復體力。
一項研究測試了藍莓對中年嚙齒類動物的抗衰老作用。研究將實驗大鼠分成4組,每組攝入不同的食物。實驗結束時,發現喂了藍莓的大鼠擁有更好的體力、平衡感和協調性。最引人注目的是,它們的腦化學表現比研究開始時要更年輕。這意味著,吃藍莓不僅延緩了它們大腦的衰老,甚至逆轉了這個過程。
美國塔夫茨大學研究員、神經科學家詹姆斯·約瑟夫(James Joseph)在他的著作《色彩密碼》( The Color Code )中說,“藍莓和某些被四處兜售的抗衰老療法,如‘生長激素注射’相比,安全得多。”
TOP2 獼猴桃
獼猴桃在世界大部分地區都是相對較新的水果。它有好幾個俗名,在故鄉中國是獼猴桃,在世界其他地方,一開始叫“中國鵝莓”,傳到新西蘭,英文名叫kiwifruit,進口到中國后稱為奇異果(kiwifruit的音譯)。
獼猴桃味道清新,食用方便,常溫下可放置5-7天。重要的是,獼猴桃的營養價值遠超其他水果,一顆獼猴桃的維生素C含量相當于十個檸檬,鈣含量是葡萄柚的2.6倍、蘋果的17倍、香蕉的4倍。一顆獼猴桃能提供一個人一日維生素C需求量的兩倍多,且具有穩定情緒、降低膽固醇、幫助消化、預防便秘,止渴利尿和保護心臟的作用。
每天如果能吃這兩種水果,再輪換吃一些香蕉、芒果、橙子,就算過上了“高質量水果生活方式”。看上去好像也不太難。
關于獼猴桃,真是相見恨晚。想起第一次接觸獼猴桃,還有點戲劇性。那年,一個朋友去川西徒步,從成都出發前,他把不必要的東西,暫放我處,其中包括一袋梆硬的獼猴桃。他說,買遭了,還沒熟,懶得帶上路,你把它吃了吧。我順手接過獼猴桃,過后就忘了。
一天,我坐在沙發上,瞥見茶幾邊緣有一個白色的點,以為是脫漆,用手去摁,軟綿綿的,原來是一只蛆——從獼猴桃的袋子里爬出來了。
●● ●
編輯丨Rain
圖源丨零蛋水果研究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