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兩會,關注醫療。
整理 |燕小六
責編丨汪 航
2025年全國兩會正在進行中。“醫學界”持續為大家帶來醫療衛生、健康領域的相關建議提案。
每家三甲醫院
與1至3家縣級醫院結對幫扶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俊。圖源/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為落實好“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縣解決,日常疾病在基層解決”這一目標任務,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俊建議,加強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布局頂層謀劃。向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傾斜,向省域內人口較多的城市傾斜。
原則上要選擇當地綜合實力最強的醫院作為承接醫院,通過強強聯合,優勢互補,迅速將承接醫院建成本區域內接近或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的醫療“高地”。
特別要針對當地轉出病人最多的學科進行強化幫扶提升,這樣建成的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才能贏得當地病人信任,有效減少跨省就醫。有關部門要建立健全監督考核機制,加強建設的過程管理和結果驗收,特別是對學科、人才遲遲達不到建設標準的扎堆建設項目及時喊停整改。
王俊說,項目建成后,地方政府應及時將支持重心從“管基建”轉為“保運行”,因地制宜研究制定科學高效的管理機制。承接地的省級政府要承擔起編制、價格、薪酬、運行補助等方面的責任,作出系統性制度性安排。
要理順輸出醫院和承接醫院之間的利益分配機制和職責劃分,加強雙方人員往來和技術平移,注重青年骨干人才培養。
有關部門研究適度增加輸出醫院的編制總量、研究生培養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規模,允許不同院區間包括規培生在內的青年人才輪訓等支持政策,提升輸出醫院的持續輸出能力和水平。
我國現有1795家三甲醫院、2846個縣級行政區劃。王俊建議,按照雙方自愿、空間毗鄰、中西部優先等原則,每家三甲醫院與1至3家縣級醫院結對幫扶,并將其作為三甲醫院醫務人員派駐鍛煉的基地,為每個縣域醫共體提供穩定、高水平的技術后盾。
同時,基本醫療保險盡可能提高專病特藥在縣域內使用的報銷品種和比例。通過多措并舉補齊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短板,共同筑牢縣域健康防線。
建立暴發性心肌炎
特色疾病AI數據庫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內科學系名譽主任汪道文。圖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應加強開展心肌炎流行病學及易感人群的研究,為循證醫學提供依據,進一步提升我國心肌炎防治的整體水平。”全國人大代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內科學系名譽主任汪道文在今年兩會上,呼吁加強心肌炎相關基礎研究,建立特色疾病AI數據庫,強化臨床培訓,提升全國救治水平。
據介紹,暴發性心肌炎尤為危險,患者可能在短時間內出現心源性休克、惡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病死率高達50%,基層地區甚至可能高達80%至100%。高死亡率的原因主要包括基層醫生診斷能力不足、缺乏關鍵醫療設備及藥物選擇受限等。
對此,汪道文提出“四個極早”觀念,即極早識別、極早診斷、極早預判和極早救治,但目前心肌炎防治仍存在不足。例如,部分大型教學醫院存在診斷能力不足、治療方案執行不統一的問題;基層培訓依賴自發組織,基層醫生對疾病的認知不足。
為推動“綜合救治方案”認知達成,汪道文建議成立國家級“暴發性心肌炎診斷和治療培訓中心”及“質量控制中心”,通過四級培訓網絡平衡救治能力差異。
建議綜合兒童醫院增設精神科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教授李秋。圖源/重慶人大
履職多年,全國人大代表、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教授李秋發現,青少年心理精神就醫需求不斷提高,但兒童精神醫療資源缺乏,全國兒童精神科醫生極度匱乏、一些兒童醫院沒有精神專科。
她建議,建設國家級和省級兒童精神心理診療中心,推動基層心理專科門診覆蓋;發展遠程醫療和線上咨詢,利用AI技術擴大兒童心理治療服務的可及性;在專科精神病醫院要設立24小時心理援助熱線;推動綜合兒童醫院增設精神科、精神病房。
兒童心理精神問題,不單單靠醫生來解決,要構建“家-校-醫-社”聯動機制,實現心理問題早篩查、早干預。她建議實現社區心理輔導室覆蓋60%以上村(社區),中小學都應設立心理健康咨詢中心。
對于家庭而言,要開展家長教育項目,推廣科學育兒理念,提升家長身心全方位關愛孩子健康成長。
試點開放卵母細胞凍存服務
四川省阿壩州副州長王樹明。圖源/封面新聞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阿壩州副州長王樹明尤其關注開放凍卵技術的必要性。
今年兩會,他提出建議:國家層面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和監管機制,明確女性凍卵的合法條件、程序和監管要求,在中心城市試點開放健康已婚或未婚女性的卵母細胞凍存服務。
王樹明建議,設立卵母細胞冷凍保存技術行業質控標準,在選擇性卵母細胞冷凍保存試點開展實施的過程中,由歸屬地醫療管理職能部門牽頭,以其他先行的國家、地區的經驗、數據為依據,結合人群特點,制定試點省乃至于全國范圍內的行業質控標準,確保該技術長期穩定、安全。
此外,應加強技術培訓和人才培養,提升醫療機構的專業水平,并探索建立卵子庫和跨區域協同機制,以降低倫理風險,提高卵子資源的有效利用。
還要從國家層面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和監管機制,明確女性凍卵的合法條件、程序和監管要求,同時還應設立專門的監管機構和倫理審查機構,負責審批和監督凍卵醫療機構,確保技術的安全性和合法性。
聯合規范“生育力保護醫療告知”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內分泌科創科主任、首席專家阮祥燕。圖源/工人日報
全國人大代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內分泌科創科主任、首席專家阮祥燕也關注到生育問題。
“如今,政府和社會各界越來越重視健全生育支持體系。在不孕不育的人群中,有一部分是因為癌癥放化療喪失生育功能的。”阮祥燕介紹,每次在門診接待這樣的患者,都十分痛心。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不少腫瘤患者具有較高存活率,其中不少有生育需求。但放療、化療在提高患者存活率的同時,也嚴重損傷女性卵巢的卵母細胞,導致患者喪失生育能力與卵巢功能早衰。
在參加北京代表團討論時,阮祥燕介紹她和團隊的重磅成果,通過卵巢組織凍存移植技術實現生育力保存。她建議該技術由北京向全國推廣,讓有需求的患者都能夠享受到這項醫療服務。
此外,阮祥燕建議多部門聯合規范,實施生育力保護。她認為,多部門聯合規范生育力保護的醫療告知,不僅要有對女性生育力保護的醫療告知,對男性也同樣要告知,這非常有必要。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