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編號17》口碑和票房都不理想,亞洲頂流導演奉俊昊,被全球影迷質疑迷失在資本陷阱中。
必須要說一直揚言要為電影故事插上“自由翅膀”的奉俊昊,雖然出身書香門第,為人儒雅溫和,可他的電影作品卻有著尖銳的表達欲望。
他的處女作《綁架門口狗》就在借物喻人,電影中不管是吃狗肉被抓的流浪漢、殺狗沒被懲罰的管理員,還是綁架狗的老師元俊,都在講述不同階級視角的矛盾和分歧。
到了《殺人回憶》中,他那種“反烏托邦”的企圖心更明顯,故事最后在罪犯沒有被抓中戛然而止,留下一堆社會問題讓大眾思考。
后來還有《玉子》《漢江怪物》《雪國列車》《寄生蟲》等高口碑電影,都在驗證奉俊昊曾經說過的話:“沒有獨裁,沒有審查,我們這一代電影人是幸運的”。
可《編號17》卻在強調:
這位曾經站在“文化反思”和“反好萊塢影片”立場的亞洲頂流導演,現在開始對自己曾經抨擊的作品類型進行妥協了,在擁抱資本的同時,放棄了很多個人特色。
《編號17》是奉俊昊他首次執導的非原創劇本(其他的作品基本上是自編自導)也是奉俊昊首次真正挑戰太空類型的科幻題材片。
雖然他以前也導演過《雪國列車》這樣的書改劇科幻作品,可《雪國列車》故事的科幻更像是一塊背景板,故事核心依然是講未來人類資源短缺,也算是在奉俊昊擅長的領域內。
可改編自原著科幻小說《米奇7》的《編號17》,在編劇導演奉俊昊眼中,居然是個“愛情故事”?
這是他在2022年編寫《編號17》劇本時對媒體透露的電影內核,當時他還強調自己沒有拍過愛情片,言下之意“有點懸”。
果然奉俊昊“不相信愛情”,在經過多次改編后,電影版《編號17》被奉俊昊加入了階級分化、青年困境、科學倫理等多種主題,更因為電影暴力、臟話等內容 被美國電影協會定為R級電影。
《編號17》中的主角是一位宇宙“牛馬”,生活在底層欠了很多債務,為了躲避債主的追殺,他成為了星際殖民隊中的一名“消耗體”。
講真,主角米奇·巴恩斯“消耗體”這種人設還是挺新鮮,特別是看到主角因為做各種任務被銷毀,然后又重新被復活打印出來,還是很有娛樂性和視覺效果。
接下來就是電影的關鍵設定,那就是這些“消耗體”只有一個編號,沒有其他身份,所以正常的程序是上一個“消耗體”死亡,再打下一個同編號的“消耗體”。
誰知道這樣高級的生產線也會出事故!
生產線在主角編號17沒有死亡的前提下,將18號生產出來了,而且新鮮出爐的18號還有點“瑕疵”,特別容易暴躁,有不服就干的特性。
于是就出現了編號17和18兩個人競爭一個“編號”崗位的現象,看來未來世界也特別卷啊!
電影講到這里差不多就失去了導演奉俊昊的味道,更多地偏向好萊塢故事靠攏,什么米奇18從靈魂中跳脫,賦予無限循環生命中的高光;什么女友慷慨激昂講新政策、新方向等等,這些都是好萊塢英雄主義套路。
要知道奉俊昊的作品從來不喜歡這些,我甚至可以猜測,奉俊昊挑《編號17》這個劇本,就是因為電影故事背景是一個崩壞的未來,人類之間充滿了不信任和殺戮,連最最緊要的“生命”都被商品化。
可惜在好萊塢資本的操縱下,《編號17》整體出現了矛盾的不舒服感,看起來特別擰巴,電影中的多個熱點議題,也都停留在表面,諷刺多但不痛不癢,結局更是顯得很油膩。
看完我想對導演奉俊昊說的是,你在拍《雪國列車》《玉子》時就感慨過:“真的不適合好萊塢”,為什么這一次又“上當”。
目前《編號17》在商業票房上看是虧本狀態,雖然電影在北美的首映拿下了周末票房冠軍,但表現并沒有預期那么“兇猛”,現在不到6000萬美元,與高達1.1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5億)的制作成本相去甚遠。
整體口碑也就中規中矩,爛番茄78%新鮮度;CinemaScore評分B;豆瓣評分7.2分,在奉俊昊的作品中實在不算理想,差不多就是一般的水平。
內地院線對于這部電影排片也不是太友好,我們這很多影院都找不到《編號17》,奉俊昊這次滑的有點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