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丁卯 范亮
編輯|鄭懷舟
封面來源|視覺中國
春節以來,在宏觀政策發力、消費數據回暖以及DeepSeek爆火的共振下,資本市場開始重新審視中國資產的投資機會。
但相比去年9.24以來對A股的空翻多,2025年最大的邊際變化是市場更加看好離岸中國資產,特別是以恒生科技為代表的中國科技資產。今年2月至今,恒生科技指數累計漲幅高達26%,年初至今為34%,如果拉長周期到去年9月,更是反彈了71%,相比A股的主要指數和美股納斯達克均收獲了巨大的超額收益。
市場看好恒生科技指數背后,除了認為港股具備更大的估值修復空間外,更重要的是恒生科技具有更高的科技/AI含量。
然而,作為離岸資產普通投資者想要參與港股并不容易。最直接的方法是通過開通港股通參與香港市場的個股和基金交易,但這種方式對投資者資金體量和交易經驗都有要求。除此之外,通過境內發行的指數掛鉤基金參與港股市場則是一種更常見的方式。
那么,現階段恒生科技指數為什么值得關注?投資者又該如何選擇基金產品?
“聰明的錢”映射出哪些市場變化?
ETF資金作為市場最敏感的風向標,是投資者了解市場動向、進行資產配置的重要參考。2月以來,ETF資金呈現出了兩個顯著的變化:
(1)從“被動防御”到“主動出擊”
2月至今(截至3月4日)的反彈中,ETF市場呈現出明顯的賣出寬基ETF、買入行業和主題型ETF的趨勢。具體的原因可能包括兩個方面:一是,2月份市場情緒大幅回暖,A股市場日均成交額達到1.8萬億,投資者對市場態度由被動防御轉為主動進攻;二是,2月以來是典型結構市,AI、機器人板塊大幅上漲,而公共事業、金融等傳統行業表現一般,投資者通過主題型ETF把握結構行情。
受此影響,2月以來寬基ETF份額凈減少764億份,主題、行業指數分別增長144億和79億份。具體看,前期熱門的寬基ETF基本都處于凈流出狀態,如中證A500 ETF凈流出239億份,科創50ETF則從2024下半年就維持凈流出狀態,本次統計期間份額凈流出280億份。
圖:各類型ETF份額變動情況 資料來源:Wind、36氪整理
相反,行業和主題型ETF則受到市場追捧。分主題看,機器人/人工智能主題指數份額分別增加75億/57億份,份額數相較2月初增加82%/41%。分行業看,證券公司、800消費、中證全指電力指數掛鉤的ETF份額則有較多增加。
圖:主題指數份額變化 資料來源:Wind、36氪整理
(2)港股科技偏好升溫
除了在A股戰略上更積極主動外,2月以來,ETF資金的跨境投資也出現了一些結構變化。
一是,ETF資金對港股偏好提升,美股偏好下降。Wind數據顯示,2月1日至今,跨境ETF份額增加前10基金中,全部是港股相關指數掛鉤產品。規模最大的為港股通互聯網、港股創新藥、港股科技50;同時,在份額流出最多的10只產品中,有3只均與互聯網相關指數掛鉤。
二是,結構市特征明顯,更偏愛科技。Wind數據顯示,2月1日至今,跨境ETF份額增加前10基金中有5只都與科技相關的港股指數掛鉤;在流出份額最大的10只基金中,規模最大的為恒生互聯網ETF,這只基金前5大重倉成分股分別為快手、美團、騰訊、阿里和京東,合計權重占比60.2%,而港股通互聯網ETF前五大重倉股分別為阿里、小米、騰訊、美團和金蝶,合計占比64.3%,可見港股通互聯網ETF的科技/AI含量更高。
除此以外,從流出份額前10的基金看,尤其是進入3月以后,生物醫療、創新藥相關產品也受到了港股主題切換的影響。
圖:跨境指數份額變化 資料來源:Wind、36氪整理
圖:跨境指數份額變化 資料來源:Wind、36氪整理
為什么關注恒生科技指數?
如前文所述,2月以來,市場對港股的關注顯著上升,而科技相關的標的更是成為了市場加倉的主要方向。在這種背景下,恒生科技指數的熱度顯著升溫,那么恒生科技指數究竟具有怎樣的特征呢?
1.科技含量高且質量好。恒生科技指數(HSTECH),是2020年7月由恒生指數服務有限公司編制發布的,由30家最大的香港上市科技企業組成,旨在反映香港上市公司中與科技主題高度相關的龍頭公司表現,被譽為“港版納斯達克”,代表著中國質量最好的科技龍頭。
2.成分股權重分布均勻,有利于分散風險。恒生科技指數按照流通市值加權法編制,在單股的權重上限方面,規定非外國公司成份股個股權重上限為8%;外國公司成份股個股上限為4%,合計不超過10%。目前指數中僅有一家外國公司ASMPT(00522.HK),主要的業務是半導體先進封裝設備和表面貼裝技術。由于單個公司的權重上限不高且分布較為均勻,所以有效降低了個股對指數的影響力,使指數更能代表科技龍頭公司的走勢。
3.行業和個股分布均衡,覆蓋范圍更廣,更利于追蹤中國科技資產表現。從行業占比看,恒生科技指數行業分布更均勻。以萬得三級行業分類為基準,恒生科技指數覆蓋的行業既包含多品類零售和信息技術,又包含電腦、汽車、半導體、電子元器件、軟件等。
圖:恒生科技指數行業構成 資料來源:Wind、36氪整理
從具體的成分股看,恒生科技指數不僅包括阿里、騰訊、美團等各大互聯網龍頭企業,還包括理想、小鵬等新能源車企,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等國內半導體頭部企業,同時還有小米、聯想、比亞迪電子、舜宇光學等消費電子品牌和硬件龍頭,以及金山、金蝶等軟件龍頭。
圖:恒生科技成分股構成 數據來源:wind,36氪整理
與此同時,相比港股通互聯網指數,恒生科技指數的成分股并不全是港股通標的,其覆蓋了一些未納入港股通但科技含量和質量較高的標的,因此整體覆蓋度相比港股通產品更為全面。
整體來看,作為普通投資者而言,站在長期配置的角度,如果想要參與港股的科技主題行情,那么,科技含量較高、行業分布均勻、個股覆蓋廣泛且質量好的恒生科技指數掛鉤的產品無疑是一個更穩妥的選擇。
基金如何選擇?
國內的基金投資者想要參與恒生科技的投資機會,目前主要可以通過三種方式:1.用證券賬戶購買國內發行的恒生科技ETF基金;2.通過基金代銷機構購買場外的恒生科技指數基金或者恒生科技ETF聯接基金;3.通過港股通賬戶購買香港發行的恒生科技ETF基金。
那么,這幾種參與方式有什么特點?又該如何選擇?
1.境內發行的恒生科技ETF
恒生科技ETF屬于場內基金,最典型的優點是流動性好且操作靈活(T+0回轉交易機制)、實時報價和費用低廉;但由于ETF除了受跟蹤標的本身價值影響以外,還會受到市場供需關系的影響,因此其價格波動可能會短期偏離價值,出現折價或溢價的狀態,在高溢價時需要注意投資風險。
同時,由于恒生科技指數屬于海外市場的寬基指數,因此國內發行的恒生科技ETF是QDII基金,一定程度上存在匯率風險,而且由于A股和港股的交易時段有差異,國內發行的恒生科技ETF按照A股市場時段報價,但標的指數實際上按照港股交易時段波動,這可能會引發時差所帶來的額外價格波動風險。
目前,市場上共有10只內地上市的恒生科技ETF產品。投資者在挑選的時候可以綜合規模、業績表現和費用三方面進行選擇,規模越大代表基金產品的流動性越好,而費用越低則代表基金產品的成本更優。
一般而言,場內基金的費用只有管理費、托管費和交易傭金,交易傭金主要與開戶的券商有關,對個人而言較為統一。因此,在實踐中只需要將托管費和管理費的總費用率當作成本參考。
圖:境內恒生科技ETF概況 數據來源:wind,36氪整理
對比來看,10只基金中規模和日均成交額前三位的是華夏恒生科技ETF、華泰柏瑞恒生科技ETF和易方達恒生科技ETF,規模/日均成交額分別為229.8億元/58.3億元、199.9億元/55.1億元、74.5億元/13.9億元。
業績表現上,近一年回報率方面,10只基金整體表現較為接近,在65.3%-67.7%之間,排名前三為華夏恒生科技ETF、摩根恒生科技ETF和廣發恒生科技ETF,年化收益率分別為67.7%、67.5%和67.0%。溢價率方面并不夸張,只有廣發和華安超過1%。
費用率上,總費用最低為匯添富,最高為嘉實,但需要注意的是華泰柏瑞的跟蹤標的是香港上市的南方東英恒生科技ETF,因此存在雙重收費問題,實際總費率高達1.24%。
綜合業績表現、流動性和成本三方面看,表現較為突出的為易方達和匯添富。
2.香港發行的恒生科技ETF
相比國內市場ETF,香港發行的恒生科技ETF規避了QDII基金的匯率和時差風險,極大降低了跟蹤誤差,且實時性流動性更好。但由于屬于境外基金,投資這類ETF需要開通港股通賬戶,具有一定的資金和經驗門檻,需要滿足前二十個交易日日均資產50萬的資金要求和半年的交易經驗。
目前港股通納入了5只香港上市的恒生科技ETF,分別是未來資產(韓國)的GX恒生科技ETF、恒生投資(中國香港)的恒生科技ETF、南方東英(中國)的南方恒生科技ETF、貝萊德(美國)的安碩恒生科技ETF、華夏基金(中國)的華夏恒生科技ETF。
圖:香港恒生科技ETF概況 數據來源:wind,36氪整理
對比來看,規模和日均交易額最大的是南方恒生科技ETF規模已達450億,日均交易額為62億,其次為貝萊德旗下的安碩恒生科技ETF規模為152億,日均成交額3億。
業績表現上,近一年表現最好的是安碩恒生科技ETF年化收益率65%,其次為華夏恒生科技ETF為64.5%,南方恒生科技ETF業績表現最差為63.7%。
費用率上,總費用率最低為安碩恒生科技ETF,最高為南方恒生科技ETF。
綜合流動性、費用率和業績表現,5只基金中表現最佳的為安碩恒生科技ETF,南方恒生科技ETF雖然規模最大但業績較差且費率最高,規模大的一個原因是國內華泰柏瑞的恒生科技ETF掛鉤這只產品,基金規模接近200億。
3.場外恒生科技掛鉤基金
相比于場內基金,場外基金不需要開戶,可以通過直銷和代銷機構進行交易,靈活度好且參與門檻低。但場外基金的交易對象是基金公司,不提供實時報價,只公布每日收盤凈值,而且整體費用會略高于場內基金。
按投資標的不同,場外跟蹤恒生科技指數的基金又可以分為指數型基金和ETF聯接基金兩類;按照收費模式不同,又可以分為A、C、E、F、I類等不同基金份額,較為常見的是A和C兩類。對于分類的具體介紹,可在之前一文中具體了解。
目前,市場上共有29只掛鉤恒生科技指數的場外基金,其中8只為指數基金,21只為ETF聯接基金。
(1)A類基金份額
目前市場上,共有13只與恒生科技指數掛鉤的A類基金份額,其費用結構為管理費、托管費、申購費和贖回費。
圖:恒生科技掛鉤A類基金概況 數據來源:wind,36氪整理
對比來看,規模上,規模最大的為天弘恒生科技指數A為45.1億元,其次為易方達恒生科技聯接A為11.5億元,第三位為華夏恒生科技ETF聯接A為10.7億。
業績表現上,近一年回報率均值為76.5%,好于均值的有6只,其中收益表現前三位的為天弘恒生科技指數A(79.2%)、華夏恒生科技ETF聯接A(78.2%)和華安恒生科技聯接A(77.9%)/廣發恒生科技聯接A(77.9%)。
費用上,由于A類基金份額除了基礎的基金管理費和托管費以外,還要收取申購費和贖回費,所以A類基金份額對于資金量小且持有期短的投資者并不友好。
但隨著持有期的延長,基金費用率會逐步下降,如小資金量投資者持有期在1年以上的總費用率最低為易方達恒生科技聯接A的0.85%,最高為建信恒生科技指數A的2.2%。對于資金量小且持有期超長(>3年)的投資者,A類基金相對費用優勢更為明顯。
同時,對資金量大于500萬且長期持有期較長(至少1年以上)的投資者,A類基金的總費用率會明顯降低,目前各基金申購和贖回費用基本相同,大致都為1000元/筆的申購費和0%的贖回費率(匯添富恒生科技聯接A的資金量為100萬),相當于除了管理費和托管費外的額外費用率僅為0.02%。
(2)C類基金份額
目前市場上共有13只和恒生科技指數掛鉤的C類基金份額。C類基金的費用結構為基金管理費、托管費、銷售服務費和贖回費。
圖:恒生科技掛鉤C類基金概況 數據來源:wind,36氪整理
對比來看,規模最大的為天弘恒生科技指數C48.9億元,其次為華泰柏瑞南方東英恒生科技ETF聯接C規模21億元,第三位為易方達恒生科技聯接C為17.5億元。
業績表現上,13只基金近一年收益率范圍在71-79%之間,均值76.1%,其中,排名前三的為天弘恒生科技指數C(78.2%)、建信恒生科技指數C(77.8%)和華夏恒生科技聯接C(77.7%)。
費用率上,13只基金在管理費率、托管費率、銷售服務費率上差距較大,同時由于C類基金份額按照持有時間不同贖回費用也有較大差異(一般可以劃分為7日以下、7-30日以及30日以上三個檔),因此目前恒生科技指數掛鉤的C類基金份額總費用率差距較大,范圍在0.4%-2.8%之間。總費用率最低為匯添富恒生科技聯接C,最高則為建信恒生科技指數C。
除了上述的場外基金外,還有三只較為特殊的恒生科技ETF聯接基金,均是基金公司在原有的A、C份額基礎上,近半年增發的新份額,分別為華泰柏瑞南方東英恒生科技聯接I、華安恒生科技聯接I和廣發恒生科技聯接F。這三只基金在費用結構上和C類基金一樣,只收取交易服務費和贖回費,但和C類基金的區別主要是銷售機構不同(多為直銷和極少數代銷),同時交易服務費更低,通常為0.1%,且華安和廣發的兩只目前的銷售服務費還有折扣,折后為0.01%。
綜上所述,在場外基金的選購上,對于資金體量小且持有期短的投資者,更建議關注C類和三只特殊的I/F類份額基金。如果看重流動性和業績穩定性,那么華夏恒生科技ETF聯接C、天弘恒生科技聯接C、廣發恒生科技聯接C和易方達恒生科技聯接C均是不錯的選擇;如果更看重成本費用,那么匯添富恒生科技聯接C、易方達恒生科技聯接C、華安恒生科技聯接I、廣發恒生科技聯接F則可以優先關注。
對于資金體量大且持有期長的投資者,更建議關注A類份額基金。如果看中業績穩定性,優先關注天弘恒生科技聯接A、華夏恒生科技ETF聯接A和廣發恒生科技聯接A;如果更看重成本費用,易方達恒生科技聯接A、匯添富恒生科技聯接A和南方恒生科技指數A可以優先關注。
綜合建議
整體來看,投資者在挑選恒生科技指數掛鉤的基金產品時,最好遵循先考慮投資目的,再對比基金業績和綜合費用率的方式。
如果對投資的時效性、流動性有較高需求,且本身資金體量較大、投資經驗豐富,那么香港本土發行的場內ETF就是最佳的選擇。
如果對時效性和流動性有要求,但資金規模和投資經驗達不到門檻,那么則優先選擇境內發行的場內ETF。
若無時效性、流動性要求,只想要參與恒生科技指數的投資機會,那么場外的ETF聯接和指數基金均在可選范圍內。具體選擇上,對于資金體量小且持有期短的投資者,更建議關注C類和三只特殊的I/F類基金;對于資金體量一般且超長期投資者(>3年)或是資金體量大且持有期較長(>1年)的投資者,則A類基金產品可以優先關注。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看法 。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在決定投資前,如有需要,投資者務必向專業人士咨詢并謹慎決策。我們無意為交易各方提供承銷服務或任何需持有特定資質或牌照方可從事的服務。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