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戰5個多月,俄軍宣布攻克捷爾任斯克,馬上進行下一個大戰役。2024年2月中旬,頓巴斯戰線上,一場大規模攻堅戰拉開序幕。俄軍從諾夫哥羅茨科耶外圍區域發起攻勢,意圖攻克捷爾任斯克。初期攻勢受阻。俄方調集精銳偵察突擊旅實施非常規作戰,采用地下滲透戰術,在烏防線下方挖掘地道網絡。
這一戰術為俄軍突破僵局提供機會。通過地下通道,突擊部隊繞過防線薄弱環節,于11月底突入諾夫哥羅德斯克。隨后,第1斯拉維揚斯克摩托化步兵旅乘勝追擊,將攻勢推進至捷爾任斯克市區核心地帶,形成合圍之勢。
城市攻堅階段展現現代戰爭的殘酷性。俄軍投入包括TOS-1噴火坦克系統在內的重型火力,配合溫壓彈與鉆地彈等特種彈藥,對建筑物內防御工事實施打擊。烏軍亞速第12旅在持續攻勢下崩潰。
此次戰役中,烏方近4萬兵力損失慘重,約2.6萬人傷亡或失去戰斗力,裝備損失嚴重:240余輛坦克及各類裝甲車輛被摧毀或繳獲,340多門火炮與迫擊炮系統喪失作戰能力。烏軍被迫實施戰略性撤退。
隨著城區最后一批防御陣地的陷落,捷爾任斯克戰役結束。這場持續5個多月的爭奪,改變區域控制格局,俄軍獲取城市作戰經驗,重新調整戰術體系,為下一階段軍事行動積累優勢。
捷爾任斯克戰役結束后,此次軍事行動的戰略意義凸顯。俄軍控制捷爾任斯克城區及周邊地帶,為后續向紅軍城方向的進攻行動提供保障。右翼方向的安全隱患消除,戰線延伸不再面臨側翼威脅。
這一勝利還有人道主義意義。格爾洛夫卡居民區長期遭受炮擊與無人機襲擾,當地民眾生活在戰爭陰影下。隨著戰線推進,這一地區迎來相對安寧,居民生活條件有望改善。
捷爾任斯克的戰略地位關鍵。該地區地形復雜,制高點眾多,控制這些地形可對周邊廣大區域形成火力覆蓋。俄軍奪取此地后,獲得進攻頓河康斯坦丁諾夫卡的前進基地,作戰半徑擴大。
前進基地的建立使得俄軍能夠持續對康斯坦丁諾夫卡方向的烏軍陣地實施火力打擊,削弱其防御體系。烏軍被迫分散兵力應對多方向威脅,防線密度降低。
捷爾任斯克還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多條戰略要道在此交匯。控制該區域意味著俄軍獲得機動空間,兵力調配效率提升。后勤補給線路縮短,前線部隊戰斗持續能力增強。
捷爾任斯克戰役的成功對俄軍士氣產生提振作用。這一關鍵節點的突破證明戰術體系的有效性,為軍隊提供信心與動力。烏軍面臨防線失守,部隊凝聚力與戰斗意志受到考驗。
2月3日凌晨,俄方第8集團軍指揮部根據前期偵察成果,調集第20和第150摩托化步兵師主力,向烏軍固守的康斯坦丁諾夫卡防線發起攻勢。行動前,俄軍實施數小時的火力準備,多管火箭炮系統與遠程炮兵形成交叉火力網,對烏軍前沿陣地實施打擊。
隨后,裝甲車隊分多路并進,切斷烏軍A-B17戰略公路,這條公路是烏軍在該區域主要補給線,其中斷對防守方造成影響。俄軍在8小時內前進4.7公里,形成對康斯坦丁諾夫卡北部地區的半包圍態勢。烏軍被迫放棄前哨陣地,退守城區邊緣。
戰事進入第三天,俄軍指揮部調入代號為"O"的集群預備隊,增強攻勢力量。該預備隊裝備包括超過200輛各型裝甲車輛和約3500名步兵。這支生力軍的投入使得俄軍能夠在多個方向保持高強度攻勢,防守方難以應對。
面對日益惡化的戰場態勢,烏軍緊急調派第67機械化旅和第95空降突擊旅增援前線。這些增援部隊在向前線挺進過程中遭受俄軍火力打擊,行軍速度降低,難以及時抵達預定位置。前線防守部隊在缺乏支援的情況下,防線出現崩潰跡象。
康斯坦丁諾夫卡戰役展現出現代戰爭特征。俄軍使用無人機系統偵察與打擊,電子對抗裝備干擾烏軍通信網絡,使其指揮鏈條中斷。精確制導武器的應用使攻擊精度提升,即使在城市環境中也能有效抑制防守方火力點。
戰役繼續推進中,雙方投入的兵力與火力攀升。康斯坦丁諾夫卡作為烏軍在頓巴斯地區的重要防御節點,其戰略地位重要。俄軍若能攻克該地,將削弱烏軍在整個東部戰線的防御體系,為進一步擴大戰果創造條件。目前戰斗仍在進行,區域內平民已撤離。
當前戰場態勢下,俄烏雙方展現出戰力對比差異。俄軍在康斯坦丁諾夫卡戰役中表現出跨兵種協同作戰能力,陸軍、炮兵、航空兵與特種部隊行動協調,形成立體打擊體系。其"偵察-決策-打擊"流程縮短,從發現目標到實施火力打擊的時間間隔減少,提高戰場反應速度。
技術層面上,俄軍精確制導炸彈和高超音速導彈等先進武器系統使用頻率增加。這些武器具備較高精度,能突破常規防空系統攔截,對烏軍指揮中心、彈藥庫等關鍵目標構成威脅。俄方防空系統攔截效率提升,攔截大量烏軍無人機與制導武器,保護后方補給線與指揮設施。
地面戰術方面,俄軍采用"分割—包圍—殲滅"的作戰模式,通過火力封鎖將烏軍大型編隊分割成小規模單位,然后實施包圍并殲滅。這種戰術執行效率提升,部隊機動性與靈活性增強,能夠根據戰場態勢調整行動計劃。
烏軍暴露出戰術缺陷。過度依賴固定防御工事導致機動防御能力不足,一旦前線陣地被突破,后續防線難以形成阻擊。兵力分散也是一個問題,在面對俄軍集中優勢兵力的突擊時,各防區難以相互支援。
烏軍預備隊調動滯后現象嚴重,從決策到部隊實際抵達前線往往需要48小時以上。烏軍通信系統頻繁遭受干擾,導致前后方協同能力下降,指揮體系運轉效率降低。苦戰5個多月,俄軍宣布攻克捷爾任斯克,馬上進行下一個大戰役。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