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不一定有口才,但有口才必定是個人才!”
相信就算沒有參加過演說培訓班的人也應該都聽說過這么一句話,而且大多也都認同這句話,都想提升自己的口才來讓自己有更好的說服力和社交力。
顯明先在這給你分享個環境布局的小妙招,按照這種方法布局,相信大多數人的口才都會得到一定的提升:站在家中或者公司房子的中心點看指南針的270度在哪里,然后在這個地方放上一盆不帶刺的白花。
雖然這種方法不是百分百有效,但大概率還是可以的,一個星期后我來等你的反饋。
不過顯明今天分享的主題并不是提升你能說會道的能力,而是給你講兩點關于說話的玄學來助力于做事成功的概率
別看只有兩點,這也是顯明吃了好多年的虧所得來的經驗,并且那些取得巨大成功的人都在遵循這個原則。
海明威曾說過:“一個人要用兩年學會說話,卻需要用一輩子的時間學會閉嘴。”古語也有云:“吉人寡言語,躁人之辭多。
許多人都知道“該說的說,不該說的別說”,卻不知道什么該說,什么不該說,以及不能說的秘密是什么。
你身邊有沒有這樣一種人?他們總是在事情剛開始進行時就大肆宣揚自己即將獲得的成功,或是自己剛萌發了一些想法就不停的尋求他人的各種建議。
如果有,那么你可以觀察一下看看這些人要做的事情是不是大多都沒有下文了?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情況?
韓非子曾說過“事以密成,語以泄敗”,意思是說事情因為保密而獲成功,談論它以致泄露而導致失敗。
客觀來說其原因有可能是因為太多人知道你要做的事,難免會有人別有用心的對你產生競爭或者破壞,從而導致事情的難度增加。
畢竟大多數人都避免不了“既怕兄弟吃苦,又怕兄弟開路虎”。
而從玄學的角度來說,你所積攢的能量會通過行為或者語言來輸出到外界,然后循環往復到自身。
但大部分并不知道怎么有效的讓能量循環,只是想著從外界汲取能量。
在這樣的情況下,通常都只會讓你做這件事的能量耗散如漫天花火,雖然看起來絢爛,但再也無法燃燒成熊熊烈火。
而更有意思的是德國腦神經專家彼得·格爾維茨(Peter Gollwitzer)的執行意圖中指出:提前透露階段性目標,大腦紋狀體就會誤判任務已經完成了30%,從而導致多巴胺獎勵機制激活,執行力也會隨之降低,執行力降低的話,結果自然不盡人意。
有人估計會問了,那是不是所有的想法和目標都不能對外說明了?
之前不還建議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嗎?
辯證來說,我給大家所說的是要做出公眾承諾找監督人,這是源于痛苦所激發的內啡肽而帶來的行動力,它的運行機制是不同于多巴胺的,而且痛苦所帶來的行動力至少是欲望的10倍。
這種具有目標性的想法是可以對外說明的,是具有正向激勵作用的。
除此之外,還有另一個重點:社交的重點在于溝通,而溝通中則是“會聽比會說更重要”。
人性天然喜歡認同感,但大多數人卻都喜歡去表達傾訴,以為自己的口若懸河能夠去征服到對方按照自己的意愿來做事。
但如若沒有理解到對方的意圖就著急表現,那結果必然是雞同鴨講,驢頭不對馬嘴。
言語過多往往是一個人內心浮躁、缺乏自信的表現。
一個真正內心強大、自信滿滿的人,絕不會搶著說話來證明自己。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和想法,我們不能因為對方的觀點或想法與自己不同,就急于否定或反駁。
就比如兩口子之間的爭吵往往都是因為不懂得傾聽。
只有學會閉嘴,多傾聽他人的聲音,才能真正的達到有效溝通和自我提升。
所以千萬不要因為自己那可憐的認同感就一味的埋頭傾訴表達。只有你學會了如何傾聽,你才能占據溝通的主導地位
最后,給文章做個總結吧,請你把這條血淚公式狠狠的烙印在心里未變現的野心加上廉價的認同感等于自毀前程。
延伸導讀:關于說話的要點,主要是注意避讖,建議多口吐蓮花。具體可以參考之前寫的《如何獲得“好運體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