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房租下跌成為全民福利,卻沒人敢說自己贏了。
這句話像一記悶棍,敲醒了無數在租房和買房之間反復橫跳的普通人。北京國貿的白領發現,月租8000的兩居室降到6000依然空置;上海靜安的房東眼睜睜看著掛牌半年無人問津;
深圳南山的小老板本想著靠租金養老,卻發現租客寧可擠進保障房也不愿多付500塊,這種觀念的轉變,正在撕碎所有人對房產的最后一絲幻想。
表面上看,房租下跌似乎是租客的福音。2024年全國50城住宅租金平均下跌2.72%,一線城市跌幅普遍超過2%,杭州麗晶國際的單間租金從4500元腰斬到2000元,深圳福田的三居室從1.6萬跌到1萬。
供需失衡:保租房入場,普通人成夾心層
房租下跌的根本原因,是保障性住房的降維打擊。截至2024年底,全國已籌建保租房573萬套,深圳南山區單次上新1萬套,租金僅為市場價的6-9折。這些房源精準收割了租房主力軍,月薪5000-10000元的年輕人。
但這也讓市場徹底分化,優質租客涌向保租房,剩下的普通房東和租客來回扯皮。
北京回龍觀的房東張先生算過一筆賬:如果降價20%,租客大多是收入不穩定的自由職業者,收租風險陡增。
如果硬扛不降,房子空置三個月等于白虧半年租金。更殘酷的是,保租房優先分配給教師、醫生等群體,普通打工人只能在中介和二房東之間糾結。
資產縮水,房東比租客更焦慮
租金下跌對房東的打擊是毀滅性的,比如杭州一套300萬的房子,每年持有成本高達7.2萬(物業費+房貸利息+維修基金),而租金收入僅5萬,凈虧2.2萬。
房價每年下跌5%,租金還要面臨空置風險,所謂的高收益不過是賬面幻覺。
更可怕的是,房產正在從資產變成負債。深圳房東坦言:十年前靠收租月入3萬,現在租客少了,維修成本高了,每月凈收入不到8000。
租房時代,沒有幸存者
這場租金暴跌,本質是全社會對房產價值的重新定價。60后房東還在用地段論自我安慰,00后租客已用腳投票選擇保障房。
市場的洗牌也在加速行業蛻變。地方國企憑借保租房政策強勢崛起,萬科、招商蛇口等房企被迫轉型輕資產運營,而傳統二房東因空置率飆升瀕臨倒閉。這場變革中,唯一確定的是:靠房子躺賺的時代,徹底結束了。
當房產從造富工具回歸居住本質,我們終于看清一個真相:安全感從來不是鋼筋水泥給的,而是對風險的清醒認知。
與其糾結租金漲跌,不如早做打算——中產在提前還貸降低杠桿,大媽在轉戰國債鎖定收益,精英在布局海外資產分散風險。
歷史的車輪從不為任何人停留,但聰明的人總會提前系好安全帶。畢竟,能穿越周期的從來不是房子,而是我們適應變化的能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