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曾經是財富的保險箱,現在成了吞金的黑洞。
朋友老張上個月把深圳龍華的房子掛出去,報價比三年前少了150萬,中介卻勸他再降20萬才有希望成交。
以前都是勸買家,再不買還要漲價,現在是勸賣家降價,甚至還要承擔交易中的稅費。
這場持續二十五年的造富運動,正以最殘酷的方式清算每個參與者的貪嗔癡。
一、資產縮水
十年前閉眼買房都賺錢的信仰徹底崩塌,北京通州某小區房價從6萬跌到3.8萬,業主群里每天有人算賬:首付跌沒了,月供還要還30年。
更扎心的是,全國7.5億平方米新房庫存壓頂,相當于每個人能分到半間空房。
專項債收購存量房,但廣州收購價只有市場價的6成,相當于告訴你房子的真實價格。
手里攥著三四線房產的人更慘,昆明遠郊房價跌破3000元送車位,掛半年都無人問津,房子徹底淪為不動產。
二、置換的難點
南京王女士的遭遇,想賣掉鼓樓區老破小置換學區房,掛牌半年僅3組看房,中介直言降價25%才有機會。
這不是個別現象,而是整個置換鏈條的常態:剛需買不起改善房,改善群體賣不掉首套房,投資客困在空置房里。
數據顯示,重點城市二手房成交周期已從90天拉長到180天,但新增掛牌量還在以每月5%的速度攀升。這種流動性枯竭比價格下跌更致命,你的房子正在變成無法兌現的"紙黃金"。
更可怕的是貨幣化棚改重出,2015年這招推高了房價,但現在拆遷戶拿著房票沖進市場,只會加速存量房踩踏拋售。
廣州今年計劃改造120個城中村,釋放的不是需求,而是海量二手房供應。
三、流動性枯竭
樓市出現兩極分化:想賣的賣不掉
想買的不敢買:00后寧愿花5000租精裝公寓,也不愿背30年房貸接盤老破小
租客在消失:北京通州月供1.2萬的房子,租金只能收8000,房東倒貼已成常態
最慘烈的發生在認知層面,60后房東還在用地段論死守老破小,00后租客卻用腳投票選擇保障房。
70后投資客堅信核心資產抗跌,95后基金經理早已轉戰海外REITs。
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新建保障房172萬套,租金僅為市場價60%,直接分流了23%的商品房需求。當有房才有家的傳統觀念撞上租房也能落戶的政策現實,財富坐標系正在重建。
三類人正在悄悄布局:
提前還貸的中產在降低杠桿,月供超過收入30%的家庭都在名單上。轉戰國債的大媽在鎖定收益,三年期國債利率已跑贏房租收益率。
他們的共同選擇揭示了一個真理:在樓市明牌時代,止損比抄底重要,現金流比賬面值珍貴,主動調整比被動等待明智。
當房產從造富神器回歸居住本質,或許正是我們掙脫估值焦慮的契機。畢竟,真正的安全感不在于房產證上的數字,而在于隨時能對生活說"不"的底氣,這堂課,樓市用了二十五年才教會國人。
就像股神巴菲特說的:“只有當潮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現在攥著現金的人,才是真正的聰明人。那些還在加杠桿炒房的,不過是在給銀行打工。
真正的財富自由,從來不是靠房產證數量決定的,而是危機來臨時,你口袋里有多少錢可以不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