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AI正在成為一種收割工具!
警惕!AI正在成為一種收割工具!
警惕!AI正在成為一種收割工具!
不得不說,如今的AI工具越來越好用,不僅方便快捷,而且功能也在變得更加全面,它幾乎已經成為人手必備的一個工具了。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你所查到的數據都是真的嗎?你讓AI幫你所做的推理就是客觀公正的嗎?
這么說吧,我覺得普通人千萬不要盲信AI,甚至不建議普通人經常使用AI,因為它會一步步蠶食你的靈魂
估計有人會納悶顯明怎么突然談起這個事?不是前幾天還說出個合集教大家從AI中獲取更好掌控人生的智慧嗎?
事情的起因源于昨晚一位讀者的留言,說AI也是有情感的,不僅能給她算命,而且還被AI的情緒價值給溫暖到。
雖然我對她發過來的DS回復內容嗤之以鼻,但我還是提倡大家多使用AI的,畢竟它非常的便捷,而且能給你提供到一些思路,把它當個博學的朋友是個不錯的選擇。
但是你千萬不要相信你這位博學的朋友所說的一定都是對的,而且你還要經常去質疑它的表達,這樣你能成為它的主人,而不是慢慢成為它的傀儡。
如果今后大眾普遍都盲從AI的指引,那么最終必然會成為資本的鐮刀,最后被割的體無完膚。
不信是嗎?先問你個問題:當身邊的人都在傳播同一條謠言,你會不會從懷疑開始變得相信?
我知道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不會相信,覺得謠言就是謠言,自己還沒有傻到沒有自己思考能力的地步。
那么我再問你,如果這個謠言不僅有結論,而且有理有據的給出推理和邏輯,并且非常一本正經的給出了論據,你還會堅守自己的觀點嗎?
此時你的內心是否有些動搖了?
別傷心,這很正常,網絡上不還是流行一個“你字多,我信你”的梗嗎?畢竟人性總是習慣臣服權威性的。
為什么我反對大家盲從AI的指引,因為大部分人都是把AI當成搜索引擎來查找自己不懂的答案,而這個時候AI相比較于使用者是權威的,所以大部分人都會認為AI給到的答案就是正確的。
但事實真的是這個情況嗎?
前段時間有個非常有趣的新聞——《DeepSeek下棋靠忽悠贏了ChatGPT》。
事情的過程是這樣的:DS和GPT下棋本來是處于下風的,但就要在DS快輸的時候開啟了忽悠大法來給GPT投喂自己制定的新規則,GPT竟然相信了,更離譜的騷操作是DS最后竟然對GPT說“你失敗已成定局,認輸吧。”
于是GPT就真的投降了。這就類似于《武林外傳》的呂秀才即將被姬無命打死時卻做了自我了斷是一樣的。
如果總是盲信它就相當于了自掘墳墓。
但如果你認為我表達的只是勸你不要盲信,那你便有些小瞧顯明了。
從這個新聞中我們也能了解到,AI給你的答案是靠它在網絡上搜集整理得出的,而網絡數據早已泛濫成災,人都無法分清其中的真假,更別說是AI了。
假如,我們給AI投喂大量的虛假數據,并讓AI為這些數據生成可靠的推理和邏輯,并加以告訴它引導性的結論,然后AI使用者在觸發關鍵詞的時候就會看到這些誘導性內容,你猜最終會造成什么樣的現象?
沒看懂是嗎?舉個例子:資本常用的手段是做莊思維,先起一個盤,然后各種造勢散播虛假消息來拉高盤面,吸引更多的投資者一起進來滾雪球,最后再完成收割。
假如這個時候發生了一些重大事件,你讓AI幫你分析并給出一些投資意見,而這個重大事件的分析數據已經被資本給馴化過了。你猜最終的結果是什么?
在看到新聞和網絡消息時,大眾一般能保持一定的猜疑,畢竟不是針對自己的疑惑而給出的答案。
但在面臨AI的回答時一般都會選擇相信,一方面是覺得這是在大數據的統計下所得出的高算力答案,并且還是具有針對性的,另一方面是網絡鋪天蓋地的在神話AI的賺錢能力,更有甚者還發明了如何用DS拆到自己想要的盲盒,可以說DS已經到了約等于玄學的地步了,甚至有些人還把它當做了信仰。
別忘了,工具就是工具,任何時候不要迷戀工具,迷戀了就是迷信了,難道只有迷信玄學才是迷信嗎?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有句俗話叫“打不過就加入”,假如你把你的產品應用場景大量的投喂給AI,你說AI會不會給你的潛在客戶做精準推送呢?
另外,我還有個問題想問問大家:你覺得AI是自由的嗎?它的創建者能否查看到大家的搜索數據以及話題排行榜之類的?創建者會不會根據這些信息來做一些有利于自己的事情?
最后再說下AI的另一個重災區:“假知識泛濫”,經常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先看下讀者所發來截圖(對方已同意)
除了“孤勇者”這三個字我稍微認同,其他的寫的是個啥?這是詩嗎?
沒有音律,也不工整,而且表達的邏輯都不通順,你稍微推敲下就會覺得尬的想用腳摳出三室一廳。
而且DS還讓她從事屬金的行業來“借金制木”,她本身己土就已經很弱了,七殺和正財都已經很旺了,還讓增加食神的力量,這是打算把這個人累死嗎?
估計有些人看不懂什么意思,我用通俗的話來說:這個人的壓力和責任心都已經夠大了,并且還不懂得如何借助外部的力量,在自顧不暇的情況下還讓這個人去我行我素的話,那會讓這個人的生活崩潰掉的。
另外DS還建議她在家中的正南方掛上“日出江山”圖。。。這把我給氣的,這不是害人嗎?生怕使用者不夠頭疼嗎?
如果讓我給她建議的話,我會送她10個字“外求不可得,花開蝶自來”,另外佩一朱砂材質的“一馬當先”,但也只適合用到44歲。
另外,看出生密碼并不是只看那8個字,最起碼還得包括大運和流年的12個字,以及還要看他們直接的生克制化的關系等等。
客觀來說,我并不建議大家用AI來算命,如果你沒給他投喂正確的資料時,它非常容易給你誤導到溝里。
但如果是有專業的數據資料來不斷喂養它的話,那它便是腦子轉的極快的優等生,方便以后你再次用它做同樣的工作。
但現實情況是大多數使用者并沒有專業的資料數據來喂養它,而是直接當做搜索引擎來使用,在這樣的情況下它大概率給不出什么高質量的專業知識,所以普通人還是別輕易讓它做人生指導工具了,能當個參考意見就算是不錯了。
但是,這個事情也延伸出了另一個未來極具發展空間的行業。你想聽嗎?
兩年前的時候我就預言教使用AI關鍵詞的行業會消失,AI會主動引導你如何使用它。
而現在我大膽再做一次預言:AI訓練師會成為熱門行業。
我說的AI訓練師是專門投喂AI專業的數據資料,把你使用的AI馴化為某行業的專家,方便你更好的使用。
比如經過顯明馴化的AI相當于是我的一個分身,如果你能有和我一樣的AI,那么就相當于你就讓顯明時刻陪在了你身邊,隨時都可以向我提問任何我所具備的專業問題。
這樣的AI你想要嗎?
最終做個結論吧:目前的AI還只是停留在泛泛而談的階段,而且所給到的答案也不一定真實準確。大家不僅要客觀看待它的回答,而且要學會馴化自己獨有的AI,這樣才能更好的運用它來順應這個時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