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陽春三月,難得天空飄起了雪花,于是昨日便一時興起獨自一人去山中追風趕雨,山中的云霧妖嬈讓我一時恍惚,感覺似乎回到了少年時在廣西的那段時光。
也許你此刻你會覺得我接下來會表達的詩情畫意,但最近的一些想法和看到這樣的場景,反而讓我覺得毛骨悚然。
說來也巧,這幾天和諸多朋友接觸時莫名談論的話題大多都是與科技相關的,講到了AI的進化,講到了虛擬增強現實技術,當然還講到了科技與ZZ和生活。
當時只是感嘆科技的發達會讓人類的價值越來越不重要,只是感慨和擔憂未來的人們該何去何從,以及我們該如何面對和擁抱科技的進步。
但這次的一時興起卻讓我懷疑人活著是沒有意義的,不過幸好最終我還是找到了答案,并找到了人類存在的意義的“北極星”。
這個答案相信不僅能點亮你的人生,還能給你未來的生存之道指條明路。
不過在告訴你答案之前,咱們還是先聊聊最近的感慨吧。
以下引號內的內容僅為猜想,并非預測!
再次提醒,以下內容僅為猜想,并非預測!僅為猜想,并非預測!
“2027年末,AI掌握并主動收集使用者的各種數據后,不僅開始主動給使用者提供各種建議方案,并且還能主動提供情緒價值,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真正愛上AI了,這種愛不是喜歡,而是像戀愛的那種愛。
后世把這個年份定為人類情感喪失元年。
隨著人類對于AI的寄托越來越多,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都進行的有條不紊。
在時間推移的加持下,曾經人類夢想的共產主義社會終于在科技的進步下得到了實現:
AI的算力和工作力讓基礎生產力不再依賴于人類勞動力,絕大多數人不再需要辛苦工作就能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再也不用擔心生存問題。
但隨著科技的進一步發展,人們心中所想實現的越來越簡單,甚至只要生起一個念頭,幾分鐘之內就能得到滿足。
起初,這種安逸的生活讓人們感到驚喜,紛紛開始享受人生,追尋自己曾經熱愛的詩和遠方。
但隨著爽點的閾值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人覺得人生無趣,于是想做些具有挑戰性的事情,可等他醒悟時卻發現自己連曾經的基本能力都已消失,更別說具有時代的競爭力了。
于是越來越多的人放棄自己的肉體,把自己的大腦上傳到自己設想的虛擬世界中,人類也因此越來越稀少。
超智控AI集群因此不得不設置‘人類自然保護區’來保證人類的延續...”
有沒有感覺這個故事似曾相識?
是的,它有些類似于美國生態學家、動物行為學家約翰·邦帕斯·卡爾霍恩(John Bumpass Calhoun)在60年代所做的“25號實驗”。
簡單來說,這個實驗的內容是通過建立老鼠的烏托邦世界,來模擬一個種族在資源過剩的情況下會發生何種演變。
而實驗的結果是整個種群因“行為沉淪”而接近滅絕。
一開始我是沒想到鼠群這個故事的,寫完的時候在想這個概率到底會有多大,然后腦海中推演了幾遍,在推演的過程中就想到了鼠群烏托邦的實驗。
然后就覺得這個概率挺大的。
一方面原因是人類所需的基礎資源在未來肯定是產能過剩的,而另一方面則是人性總是習慣逃避困難、選擇安逸的。
而科技改變生活的方向是為了人們更加便捷舒服。
所以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安于當時的現狀,然后慢慢成為時代的礦渣。
畢竟絕大部分人并不能深刻的認知到什么叫“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那估計有人該問了,是不是該沒苦找苦吃?
答案絕對是否定的。
雖然痛苦會激發你體內的內啡肽分泌,讓你在放松時感受到滿足,但活著的意義可不是得到滿足就能良性循環的。
但要人生意義的話,我又想說“人生本沒有意義,是我們賦予了它意義”。
如何賦予它意義?人生的意義又是如何而來的?
鄙人有個也許不成熟的觀點——在于“挑戰”,也就是做自己喜歡又有些難度的事情,一次次突破自己的極限。
這樣獲得的成就既能讓你心里滿足,又能讓你獲得成長。
看到這的時候,你應該會發現,其實25號實驗的征兆我們根本不必擔心,因為總有人的目標是星辰大海,而不是僅限于“老婆孩子熱炕頭”。
鼠群的發展空間是有局限性的,而且僅限于基本需求的滿足。
而人類的好奇和探索欲會讓優質的人類更愿意做出具有挑戰性的行為,自然不會發生像故事中那樣的結尾。
但我們又不得不承認,科技的發展會圈養出越來越多的凡人成為被淘汰的那一批。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其實不用等到超智控AI集群的出現,現在沉迷于手機娛樂的人已經被篩選成了第一批這樣的人,要不然躺平擺爛的那群人該多么的空虛無聊。
說到這了,還想聊聊虛擬增強現實技術(MR)。
為什么我在看到美麗的風景時反而會覺得毛骨悚然?這還得從弟弟拿來的智能眼鏡說起。
這個智能眼鏡中有個“不環球世界,也能環球世界”的軟件。戴上它便能如現實般游覽世界諸多風景。
有人估計會覺得這個功能之前的VR早就可以實現了,但是現在的眼鏡屏幕所顯示出效果已經不同往日了,它的像素密度和亮度幾乎和真實世界沒有太大差異了。
如果再配上觸感反饋器,很容易讓人分不清哪個是真實世界。
而我昨天花費了兩個小時路程才看到的風景與此相比顯得實在缺少性價比。
如果未來任何一個人在家里就可以隨意更換身臨其境的場景,一鍵就可以瞬間到達你想旅游的地方,你還會花費過多的精力、金錢和時間出一趟遠門嗎?
但這個并不是讓我覺得恐懼的地方,真正讓我恐懼的是當AI的智慧體進化到主動態,以及能和制造虛幻場景的技術相結合時,人類不僅軀體的價值難以體現。
就連大腦所受到的刺激反應也不再是由自己操控,這時候的你即使擁有身體,也一樣成了“缸中腦”。
有人估計不理解AI主動態是個什么概念,而且會覺得這個很遙遠。
我覺得這個一點都不遙遠,現在的AI已經會揣摩你的詢問意圖了,然后給出你參考問題。
當它的算力和算法都達到一定的高度,再加上你的數據馴化,它會主動幫你下決定。
而在這樣的情況下你會越來越缺少自由意志,慢慢主客顛倒的失去自我,成為AI的輔助工具。
那么我們如何才能不被AI取代?
AI雖然算力和算法都遠超人類,但它是不可能具備情感的,因為它不會害怕。正因為它不被軀體所束縛,所以不必擔心失去。
即使它表現的具有情感,那也只是通過數據模擬而來的。
也正因為缺少情感,而無法做出藝術性的創造。
有人也許會說它繪畫出的作品比人們畫的還要好看,譜寫的音樂比人們做出的更加好聽。
但你仔細感受下,你會發現他們的作品都是空洞的,哪怕再怎么逼真,也無法打動人內心的靈魂。
我想,離9火運為何會利于精神世界的發展,AI的推進功不可沒。
所以,情緒化的人味才是當下及未來競爭的重要籌碼。
不信看看那些好的產品和自媒體博主,哪個不都是因為“人味”而獲得了更多的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