鷺客社:守望共同的塵世故鄉
文 /林鴻東
始建于民國六年(1917年)的陳允濟宅,共有兩棟。一棟已修好,另一棟待修。我在待修的一棟內部,看到一組四幅的梅蘭竹菊四君子壁畫。壁畫依名家畫作為藍本用交趾陶鑲嵌而成,是我見過的最為精美的交趾陶壁畫。其中,蘭、竹兩幅壁畫原圖畫者經落款研析,可確認為清末民初廈門知名書畫家蘇笑三。
蘇元(約1852-1924),字笑三,晚號夢鹿山樵,別署笑道人,是晚清至民國初期廈門畫壇代表人物,與章澥、吳大經并稱"同光三畫家"。祖籍漳州府海澄縣八都(今福建龍海東泗鄉虎渡村),先祖因軍功獲封云騎尉世職,遂定居廈門玉屏巷。
蘇笑三家族有著顯赫的軍事世家背景。據民國《廈門市志》卷二八《忠烈傳》記載:“虎渡鄉田寮社人蘇起鰲,父蘇晉,任把總,在臺灣剿匪陣亡,奉旨賜恤。蘇起鰲,例襲云騎尉。歷任福建水師提標右營外委把總、千總,補水師提標右營守備,升閩安左營都司,授海壇右營游擊。于清咸豐三年(1853年)十一月二十三日(12月23日),在仙游南門外遇害身亡,奉旨賜恤給獎如父?!币簿褪钦f,蘇笑山父親蘇起鰲官至從三品的游擊。蘇三本人也是正五品的云騎尉,堪稱亦文亦武的書畫家。
蘇笑山與詔安畫派淵源較深,曾正式拜入謝穎蘇門下,系統研習詔安畫派技法。1892年考取優貢后,蘇笑山被任命為教諭,但三個月即辭官歸隱。1915年蘇笑山在臺灣彰化八卦山麓筑"聽濤草堂"。"同光三畫家"中,吳大經(1850-1918)以墨梅怪石著稱,章澥(1845-1912)擅繪花鳥人物,蘇元則專精寫意花卉。三人皆受業于水師提督彭楚漢。蘇笑山與彭楚漢的藝壇佳話更成美談:彭氏畫梅以繁密見長,蘇元則善作疏影,二人合作時彭繪虬枝,蘇補梅花,時人稱"彭枝蘇蕊"。1924年,蘇元逝世時,廈門名士李禧以"老去山樵真似鶴,笑人都尉爛于羊"的挽聯,概括其超然物外的文人品格。
這里,我們略為了解下交趾陶。交趾陶是一種源于清朝道光年間廣東五嶺以南地區的傳統陶藝,其工藝融合了漢綠釉、唐三彩、宋三彩等技法,并結合閩粵地區民間藝術風格,形成獨特的低溫多彩釉陶藝。清代閩南移民赴臺時,將交趾陶技藝帶入臺灣,廣泛應用于廟宇和民居裝飾。交趾陶陶藝在臺灣、福建、廣東等地都有分布,在日本也有影響力。如在日本,交趾陶被稱為“交趾燒”。日本江戶時代,交趾燒在茶文化中非常盛行。在閩南地區,交趾陶主要用于寺廟、宗祠、古宅的屋檐、門楣、墻壁裝飾。
陳允濟宅的交趾陶裝飾,為數眾多,且工藝精湛,可惜多已破損。目前,最為完整的便是這一組四幅的四君子壁畫,堪稱閩南交趾陶壁畫中的精品。
LOOKERS鷺客社 守望共同的塵世故鄉
歡迎關注鷺客社,投稿聯系微信號:DONGE110
本篇圖文均為原創,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歡迎轉發、群發給你的朋友,歡迎分享到朋友圈。但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撰寫論文等任何使用。如需轉載,請通過公眾號后臺申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