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菲律賓前總統杜特爾特在從中國香港返回馬尼拉后,被警方依據國際刑事法院(ICC)的逮捕令拘捕,并被押送至荷蘭海牙。這一事件引發了菲律賓國內及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各方反應不一。
菲律賓總統小馬科斯在11日晚的新聞發布會上確認,杜特爾特已被送上飛往海牙的飛機。他強調,此次逮捕是基于國際刑警組織的請求,并非菲律賓政府主動協助國際刑事法院(ICC),聲稱“我們沒有以任何方式幫助ICC”。馬科斯試圖將此次行動與菲律賓對國際刑警組織的承諾掛鉤,試圖撇清與ICC的合作關系。
然而,這一說法并未完全消除外界對馬科斯政府政治動機的質疑。分析人士指出,馬科斯此舉可能是為了削弱杜特爾特家族在國內的政治影響力,為即將到來的中期選舉鋪路。
杜特爾特被捕后,其家人和眾多支持者表達了強烈的不滿。杜特爾特的女兒、菲律賓副總統莎拉·杜特爾特批評現政府的行為“公然侮辱菲律賓主權”,并指責當局未考慮杜特爾特的健康狀況,使用武力強行將其帶上飛機。她還表示,將前往海牙協助父親抗辯。
杜特爾特的支持者們也紛紛表達抗議。在維拉莫爾空軍基地外,數百名支持者聚集,高呼口號,焚燒國際刑事法院的旗幟,表達對杜特爾特的支持。此外,杜特爾特的前助手、參議員邦戈也前往警察總部為其送披薩,表達對老領導的支持。
杜特爾特被捕事件背后涉及復雜的國際與國內因素。一方面,國際刑事法院指控杜特爾特在其任期內推行的“反毒戰爭”涉嫌“反人類罪”,但菲律賓已于2019年正式退出該法院。另一方面,馬科斯政府的態度轉變——從最初拒絕協助ICC到如今配合逮捕杜特爾特——被認為與菲律賓國內政治格局的變化有關。
此外,杜特爾特任內曾推動中菲關系升溫,中國對菲投資在其任內增長顯著。而馬科斯政府轉向親美路線后,菲律賓在南海問題上的挑釁行為引發了中方的反制。因此,此次事件不僅影響菲律賓國內政治格局,也可能對中菲關系產生深遠影響。
中國作為與菲律賓有著重要雙邊關系的國家,對此事也表達了明確立場。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中方注意到這一重要突發事件,并正密切關注事態發展。中方重申了對國際刑事法院管轄權補充性原則的支持,并呼吁國際刑事法院依法審慎行使職權,避免政治化和雙重標準。這一立場體現了中國對國際司法機構管轄權的審慎態度,以及對國家主權和司法獨立的尊重。
馬科斯政府的辯護并不能消除人們對這一事件背后政治動機的質疑。菲律賓未來的政治走向充滿了不確定性,杜特爾特事件可能只是一個開始,其引發的政治連鎖反應將如何影響菲律賓的民主進程、社會穩定以及外交政策等諸多方面,都有待進一步的觀察。國際社會也在密切關注這一事件的發展,希望菲律賓能夠走向和平穩定、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