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在京參加全國兩會的廣東代表委員圍繞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認真審議討論。
大家表示,最高法院報告通篇貫穿習近平法治思想,總結成績客觀全面,分析問題實事求是,工作建議科學務實,是一個具有政治高度、法治力度、民生溫度的好報告。司法機關要堅持服務大局、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優質司法服務和有力司法保障。
張赟
全國人大代表、汕頭市金平區建筑工程質量與安全中心副主任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內容豐富、亮點紛呈,報告中提到的案例生動鮮活,工作舉措扎實有效,傳遞出司法為民的深厚情懷,非常符合人民群眾的新期待和新要求。2024年,人民法院深入開展治理欠薪冬季專項行動,加大涉欠薪案件審判執行力度,依法嚴厲打擊惡意欠薪行為,這些舉措和取得的成效,讓我感受到人民法院保障農民工權益的力度和決心。作為扎根基層的人大代表,我特別關注農民工欠薪案件的治理,汕頭潮南法院對于農民工欠薪案件優先立案、優先執行、優先兌付,就讓我印象深刻。汕頭法院既能堅持善意文明,又能用足用好強制執行措施,真正做到充分、及時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建議人民法院要持續深入推進欠薪糾紛多元化解工作,綜合用好調解、和解、督促履行、強制執行等舉措,進一步暢通涉欠薪“綠色通道”,更加及時、有力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筑牢民生保障底線,維護社會大局穩定,切實服務高質量發展。
黃炳章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副主席
最高人民法院報告中關于做好少年家事審判、落實落細婦女兒童權益保護的內容,讓我印象深刻。過去一年,我見證了新時代背景下,人民法院深入推進少年家事審判專業化,用心用情斷好百姓家務事的生動實踐。汕頭中院打造“1+3+N”未成年人權益保護新模式,完善社區聯動解紛等機制,開展預防和治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建立“未成年被告人+家庭”“司法+心理”雙重教育機制、組織百名法治副校長進百校等工作,讓我更覺少年家事審判大有可為、必有可為,更能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撐起法治藍天。建議人民法院要久久為功,以更加有力的司法舉措促推“六大保護”協同發力,在少年家事糾紛“抓前端、治未病”上下更大功夫,同時,要為青少年身心健康、人格塑造等提供多方位心理輔導,為維護家庭和諧、社會穩定筑牢法治屏障。
陳旺弟
全國人大代表、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鎮儒溪村黨委書記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主題鮮明、亮點紛呈,數據翔實、案例鮮活,全面展現了“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的司法擔當。過去一年,最高人民法院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做深做實定分止爭,在行政、知產、執行等多個領域多次強調實質性化解矛盾糾紛問題,及時發布典型案例,各項工作舉措取得明顯成效。建議人民法院要針對矛盾糾紛的成因、趨勢加強分析研判,依托人民法庭推動司法服務延伸至村居“最后一公里”,強化解紛力量的培訓指導,讓調解這一“東方之花”不斷煥發新的生機活力,為鄉村全面振興貢獻更多司法力量。
黃秀芬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亞北農副產品有限公司董事長
對于報告中有關依法服務鄉村振興和區域協調發展的內容,我感受頗深。人民法院出臺司法政策,服務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依法審理“三農”案件,妥善化解涉農產品產銷、特色產業投資等糾紛,優化農村營商環境,充分彰顯人民法院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的生動實踐。廣東全面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以來,韶關法院積極響應黨委政府號召,邀請企業家共話營商,深入開展地理標志產品專項司法保障行動,全力護航“韶字號”農業品牌做大做強,為促進粵東西北鄉村發展持續迸發活力和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提升貢獻了司法力量。建議人民法院要持續完善司法服務和保障措施,依法懲處重要農產品違法犯罪行為,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應安全,保護農業生產經營秩序,以更加優質的司法服務推進法治鄉村建設,助力鄉村振興發展,讓“百千萬工程”之花迎風綻放。
張曉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嘉城建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全方位多角度體現了人民法院在創優營商環境、促推新質生產力發展、服務和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等方面貢獻的司法智慧,值得肯定!我比較關注廣東法院在司法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方面的工作,去年廣東法院出臺涉港澳商事糾紛司法規則銜接指引,實現港澳仲裁全流程“網上辦”,打造更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跨境商事糾紛解決優選地,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大灣區營商環境。建議人民法院要嚴格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維護統一公平誠信的市場競爭環境,強化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完善發展新質生產力司法保障機制,以高質量司法服務為民營企業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撐腰鼓勁。
楊青春
全國人大代表、惠州華陽通用電子有限公司系統工程師
最高法院工作報告,不僅是對過去一年法院工作的全面梳理總結,更是對未來司法工作的深遠展望,令我深受觸動、倍感振奮。數字法院建設不僅通過線上訴訟服務平臺,為當事人訴訟提供便利,還為企業開辟了更為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務通道,大幅減輕了群眾與企業的訴訟負擔,真正做到“讓群眾少跑腿,讓數據多跑路”。建議人民法院持續深入推進數字法院建設與應用,進一步優化訴訟服務、審判、執行、管理等工作,讓更多智慧成果惠及群眾,努力以更優服務、更少流程、更強擔當讓正義提速、助審判增效。
秦麗莎
全國人大代表、汕尾市水務工程事務中心主任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中踐行生態環境預防性、恢復性司法,判令責任主體承擔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金96億元,增長87.5%這一點,體現出全國法院堅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作為一名水務工作者,我格外關注人民法院對水資源方面的保護措施。汕尾法院于2024年探索建立“河湖長+河湖法官”協作機制,從聯合會商、信息共享、聯合保護、聯合打擊等方面入手,充分發揮涉河湖執法與審判的救濟和修護功能,促進受損水生態環境得到實質性修復,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議人民法院持續加強對生態環境特別是水資源的司法保護力度,健全水資源保護和生態建設監管體系,以公正司法、嚴格執法確保各項措施落到實處,同時,加強水資源保護宣傳教育,鼓勵和支持公眾參與水資源保護和生態建設,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
高劍川
全國人大代表、海豐縣梅隴鎮梅隴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中提及的“六尺巷”調解工作法,促進社會主義法治精神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融,值得全國法院大力推廣。過去一年,全國法院堅持和發揚新時代“楓橋經驗”,將習近平總書記“抓前端、治未病”的重要指示落到實處。我了解到,汕尾法院以創建“楓橋式人民法庭”為抓手,在源頭治理、多元解紛、訴訟服務等多方面發力,助力鄉村振興。作為一名基層代表,我深切感受到“楓橋式人民法庭”創建后給群眾帶來的便利。希望人民法院進一步加強“楓橋式人民法庭”創建,積極履行職責使命,努力化解矛盾風險,做實定分止爭,為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添磚加瓦,為人民群眾的幸福生活保駕護航。
吳豐禮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拓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
人民法院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司法,嚴格依法保護創新,對460宗知識產權案件適用懲罰性賠償,通過破產重整、和解幫助657家企業走出困境。這些措施為市場主體注入了強心劑?,讓民營企業發展更有底氣,處處展現了人民法院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司法擔當。報告中還提到,東莞法院會同金融機構分析涉訴中小科創企業守法經營與資信情況,助力17家科創企業成功申報“科技成果轉化貸”1.1億元。東莞法院努力為企業解除信用困擾,提振發展信心,非常好。建議人民法院要繼續加強謀劃出臺民營企業司法保護舉措,助力企業健康發展、防范風險;要依法嚴格保護知識產權,打擊各類侵犯知識產權違法行為,激勵企業創新創業活力;要進一步強化精品打造,發揮涉民營企業權益保護典型案例的示范作用,護航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米雪梅
全國人大代表、中山霞湖世家服飾有限公司客戶部總監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用一組組數據和案例證明,勞動者的“揪心事”正在變成“安心事”!我對報告中提到的勞動者權益保護成效深感振奮。面對日益復雜多變的勞資關系,人民法院積極應對,不斷創新司法理念和審判方式,為勞動者提供了強有力的司法保障。我還關注到,人民法院在處理勞動爭議案件時,不僅關注個案的公正處理,還注重從源頭上預防和化解勞資矛盾。通過大力推進“楓橋式人民法庭”創建示范活動等舉措,積極與勞動仲裁、人社等部門溝通協調,推動建立多元化的糾紛解決機制,為勞動者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維權渠道。此外,人民法院深入企業開展法律講座,普及民法典和勞動法律法規知識,提高用人單位的法治意識和用工管理水平,從源頭上減少了勞動爭議的發生。希望人民法院再接再厲,用心用情辦好百姓身邊案,為法治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
趙桂枝
全國人大代表、中山紀念中學副校長
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報告讓我感受到,人民法院正在用“硬核”舉措為孩子們構建“觸手可及的安全感”,為他們的健康成長撐起了一片堅實的法治天空!過去一年,人民法院依法嚴懲各類侵害未成年人的違法犯罪行為,同時還與教育、公安、檢察、婦聯等相關部門緊密協作,共同構建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立體網絡,進一步提高了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效率,確保每一個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都能得到充分的保障。發布《關愛未成年人提示》、發出人身安全保護令制止家暴兒童、堅持柔性司法化解“搶娃”紛爭、與多部門聯動解決未成年人輟學問題等有力舉措,更充分展現了法院在審判工作中的專業素養和人文關懷。建議人民法院要繼續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為全國的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提供寶貴的經驗和借鑒,推動社會各界攜手共進,發揮法治力量,共筑未成年人保護的堅實堤壩。
丁雪梅
全國人大代表、江門市科恒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光電材料事業部技術部經理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中提到依法嚴格保護知識產權,適用懲罰性賠償460件,同比增長44.2%。這一數據背后是人民法院以高質量司法服務創新驅動發展的生動實踐。司法保護既要“亮劍”,也要“護航”。人民法院通過嚴格公正審理知識產權案件、出臺司法解釋、發布典型案例等舉措,構建起全方位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通過制度創新激發了市場主體的創新活力。建議人民法院要繼續深化司法改革,進一步加強對新型知識產權糾紛的前瞻性研究,注重知識產權審判機構專業化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審判隊伍培養,以更專業的審判、更精準的規則、更暖心的服務,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更加堅實司法保障。
林水棲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工商聯副主席、湛江市工商聯主席、廣東金嶺糖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中依法服務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方面的工作,舉措得力,亮點紛呈,給我留下很深很好的印象。報告中提到全國法院對國有、民營等各類所有制經濟做到合法權益平等保護、違法犯罪依法懲治,加強對違規異地執法、趨利性執法案件的審查,嚴防以刑事手段干預經濟糾紛,嚴懲對企業造謠抹黑、敲詐勒索等犯罪,給企業經營提供了強大的司法保護和支持,注入了強大信心和希望。作為一名民營企業家,我經常關注湛江兩級法院工作,深感人民法院切實發揮司法職能作用,開辟企業訴訟快立、快調、快審、快判綠色通道,全力保障中小企業和個體經營戶合法權益。建議人民法院要深入了解民營企業發展心聲,準確對接民營企業法治需求,助力企業紓困解難;做好以案釋法工作,幫助企業增強法治思維,促進企業良性健康發展;不斷創新優化服務舉措,持續發揮司法職能作用,努力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優質司法服務和有力司法保障。
曹燕明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能源茂名熱電廠有限公司黨群工作部綜合管理專責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以詳實數據和典型案例展現了司法服務國家戰略的擔當作為,特別是在護航綠色低碳發展方面成效顯著。作為一名扎根能源行業基層多年的代表,報告提到的審結環境資源案件21.9萬件,踐行生態環境預防性、恢復性司法令我印象深刻。廣東法院還聯合貴州法院促成全國首張跨省司法碳票交易落地,促使兩地優勢互補,真可謂是點“綠”成“金”!建議法院應加強能源轉型典型案例發布,通過示范性裁判幫助企業厘清規范與邊界;強化與行業主管部門互聯互動,共同研究解決能源領域的前沿法律問題,讓綠色轉型始終在法治軌道上行穩致遠。
廖志略
全國人大代表、茂名化州市化橘紅產業協會會長
從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到幫助農民工追回工資,法院正以更有力的司法服務保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來自農村的代表,最高法工作報告中提到法院服務推動特色農產品和綠色產業轉型升級,讓我感觸很深。2024年,廣東法院堅持司法護航農村電商發展壯大,完善潮州瓷器、茂名荔枝等“粵字號”地理標識立體保護。茂名法院通過荔枝(龍眼)行業糾紛調解中心、化橘紅巡回法庭等平臺,把司法服務送到了農戶家門口。建議法院要持續從服務產業發展、促進基層治理、保護農民權益等重點發力,加強涉農典型案例發布宣傳,培育鄉村“法律明白人”隊伍,讓法治活水精準滴灌鄉村振興沃土。
陳慧
全國人大代表、德慶縣東璞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報告中提到關于加強“三農”領域審判執行工作,服務鄉村全面振興,這與我作為農業產業從業者的關切高度契合。人民法院不但嚴懲坑農害農行為,強化土地權益保護,維護農民合法權益和農資市場秩序,還深入推進“智慧司法”與“智慧綜治”相融合,減少農民訴訟成本,體現了司法為民的溫度。肇慶法院不但為德慶貢柑、封開麒麟李舉辦“法治夜市”為果農提供法律咨詢,還在偏遠山區設立的司法惠民中心延伸司法觸角,為鄉村產業規模化發展掃除障礙。我注意到,最高人民法院充分運用新媒體平臺,推出了一系列群眾喜聞樂見的法治宣傳作品,如《你的三餐 我的四季》等漫畫、視頻作品,既展現了司法溫度,又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傳遞法治精神,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法治文化動能。建議人民法院要繼續深度融入黨委領導的基層治理大格局,深化智慧司法與農業產業融合,為進一步提升司法服務鄉村振興的效能。
徐建賢
全國人大代表、懷集縣連麥鎮長崗村種養專業戶
把群眾身邊“小案”當作司法為民“大事”來辦,最高法院工作報告中的這句話讓我倍感振奮,這句話深刻詮釋了人民法院對公平正義的執著追求和“如我在訴”的為民情懷。報告中還提到的“全國法院一審民事案件調撤率超40%”,這背后是無數法官的俯身傾聽和傾力調解。人民法院司法為民不僅體現在每一起案件的用心用情、紓難解困,也體現在每一次裁判說理中樹立行為準則,真正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建議人民法院要進一步發揮司法裁判價值引領作用,通過典型案例宣傳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繼續創新法治傳播方式,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推動法治精神融入社會治理,讓法治意識成為群眾行為自覺。
房奕玲
全國人大代表,清遠市連南瑤族自治縣大坪鎮牛路水村黨總支委員、村委會副主任
報告里提到,2024年全國法院訴前化解糾紛1218.2萬件,同比增長1.5%,說明人民法院在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助力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過去一年,人民法院做實做細“抓前端、治未病”,積極探索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新路徑。如我所在家鄉的寨崗人民法庭通過探索客風瑤俗特色解紛方法,聘請瑤老、先生公等在瑤排中具有威望的老人為特邀調解員參與調解,以客家祠堂、瑤族火塘為陣地,以法官說法、“瑤老”說理的方式,形成了具有鮮明客風瑤俗特色的多元解紛工作路徑,近九成矛盾糾紛在源頭得到有效化解,有效提升了民族事務治理法治化水平,為促進民族團結作出了積極貢獻。希望人民法院進一步融合基層治理組織力量,依托人民法院職能優勢,大力加強人民法庭建設,持續發揮人民法庭在矛盾糾紛化解中的重要作用,引導群眾將矛盾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以高質量服務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邱基華
全國人大代表、潮州三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
報告中提到,審結知識產權案件49.4萬件,對460起案件適用懲罰性賠償,同比增長44.2%,這些數字正是法院以法治之力護航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的最好體現。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前不久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于以高質量審判服務保障科技創新的意見》,繪制了科技創新司法保護的發展藍圖,讓我對接下來企業推進新能源產品的產業化落地運用更有信心。我到潮州中院調研時,對潮州法院服務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與高校共建潮州市地理標志司法保護服務中心、為潮州地理標志產品立體保護提供有力保障的做法印象深刻。建議人民法院要進一步加大對侵犯企業商業秘密的打擊力度,加強企業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助力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和新質生產力的壯大提供更有力的司法保障。
陳陽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越群海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中心質檢員
人民法院以司法之力激活市場主體創新動能,這份司法答卷讓民營企業吃下“定心丸”。在一線走訪調研中,我了解到揭陽兩級法院始終堅持依法平等保護,精準施策助力民營企業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打造“一化一海五優特”產業集群司法護航體系,為構建具有揭陽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了有力的司法服務和保障。在法治沃土的滋養下,民營企業定能突破“卡脖子”技術難關,讓更多“專精特新”種子長成參天大樹。建議人民法院要堅持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不斷強化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司法政策供給,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以高質量司法助推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李小蘭
全國人大代表、云浮羅定市黎少鎮隆久村黨總支部書記
報告中提到全國法院訴前化解糾紛1200萬件,讓我感受深刻。踐行“如我在訴”,做實定分止爭,增強群眾司法獲得感,是人民法院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挺膺擔當。過去一年,廣東法院做實“一個程序解決糾紛”,大量糾紛在審理前成功調解,大量案件在一審中實質化解,成效顯著。建議人民法院要繼續在辦好訴爭“小案”上下功夫,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一體推進矛盾預防、實質化解、源頭治理,讓關系民心向背的“小案”辦出厚植黨的執政根基的良好效果。
陳思揚
全國人大代表,云浮市石材行業協會會長、云浮市科特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
最高法院報告首頁右上角的“小小二維碼”里面涵蓋了法院亮點工作,讓代表委員有了“大大體驗感”,求真務實、形式新穎。報告提及依法平等保護民營經濟合法權益,讓我印象深刻。近年來,云浮法院加強法律問題研究和業務指導,及時了解跟進石材特色產業法律保障需求,助力石材產業發展跑出“加速度”。建議人民法院要繼續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在打擊假冒偽劣商品、危害消費者權益惡性競爭和電信詐騙方面發揮更大作用,全力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環境。
(來源:人民法院報 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
編輯:李燕杏
初審:林柳青
復審:林華善
終審:鄒夢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