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輪椅推得穩(wěn)當,問候也暖心!”一位拄拐老人顫巍巍地道謝。清晨七點的瑞金二路,寒風裹挾著初春的凜冽,有一群“藍衣天使”已穿梭于人流中:協(xié)助患者提拎行李、安全快速上下車,為腿腳不便患者提供公益輪椅,為患者提供導診和咨詢服務......他們是瑞金醫(yī)院“藍小醫(yī)”迎賓導診小分隊。作為其中一員,感染科莊菁裹緊衣領,目光始終注視著來往的人群。
一輛出租車停在路邊,車門緩緩打開,一位全身包裹隔離衣的阿姨在家屬攙扶下踉蹌下車。莊菁疾步上前扶住阿姨顫抖的手臂。隔離帽下,阿姨的臉蒼白如紙,一問才知她是位骨髓移植后來復查的患者,莊菁連忙指引著阿姨前往門診。
一個多小時后,正當莊菁幫一位患者指路時,那抹隔離衣再度闖入她的視線——家屬正在翻手機叫車,阿姨站在一旁搖搖晃晃,渾身顫栗。“不對勁!”莊菁幾乎下意識沖了過去,未等她開口,阿姨突然“哇”地吐了一地,酸腐的氣味混著寒風彌散開來。“我……有點難受,需要你們的幫助。”阿姨死死攥住莊菁的手。志愿者湯辰越也急忙趕過來,兩人一邊清理嘔吐物,一邊用身體擋住寒風,隨后將阿姨送往急診,她連連道謝:“還好有你們,添麻煩了!”
“藍小醫(yī)”公益服務小分隊在行動
這樣的場景,不過是“藍小醫(yī)”迎賓導診小分隊的日常一瞬。血液內科志愿者盛凌霜曾為獨行的胃腸炎患者飛奔開路護送到急診。泌尿外科志愿者陸志羚陪伴不認路的老人一路行至檢查目的地,“短短百米,收獲了一連串謝謝,太溫暖了。”血液內科志愿者陳子恒與家屬合力托起輪椅上的老人,雖然汗水浸透藍衣,換來老人顫巍巍的“謝謝”,“非常值得!”皮膚科志愿者李貝貝因一位家屬默默拾起他人丟棄的垃圾而眼眶發(fā)熱:“他彎腰的瞬間,我看到了醫(yī)院里處處藏著的文明微光。”還有一群“藍小醫(yī)”啄木鳥分隊利用休息時間穿梭于樓宇間,撿起一片紙屑、扶正歪斜的標識,將“環(huán)境整潔”刻進每一處細節(jié);清點雨傘、報修輪椅......公益物品的整齊排列,是醫(yī)院給患者愛的無聲擁抱。
“志愿服務并非一開始就一帆風順。我們希望幫助所有‘藍小醫(yī)’克服害羞畏難等情緒,知道做什么服務,怎樣做服務。”瑞金醫(yī)院團委書記楊溢介紹,從克服青澀到精進技能,迎賓導診小分隊以“五個一”行動準則鑄就服務底色,即拉一次車門、攙一把手臂、拎一件行李、送一句問候、指一條明路。將善意凝于指尖,讓溫暖浸潤細節(jié),這也是“藍小醫(yī)”不變的宗旨。自2021年建黨百年時正式成立,“藍小醫(yī)”至今已累積開展超過12000小時的志愿服務。今年瑞金公益年,服務再升級:迎賓導診小分隊織就就醫(yī)“暖心網(wǎng)”,啄木鳥小分隊守護環(huán)境“文明線”,公益服務小分隊架起便民“連心橋”,在瑞金的晨昏中,開啟善愛之心,從點滴公益開始,溫暖生命的每一程。
志愿者的心里話
皮膚科周建成:第一次站在門診外,開始還有點不適應,不好意思又深怕“幫倒忙”,不知道怎樣才能真正幫到來往的人。但當我真的伸出手,哪怕只是攙扶一把,拎點東西,聽到患者們真誠的“謝謝”,自豪和滿足油然而生。我才知道,不用拘泥于方式,不用羞澀于細微,從心出發(fā),這就是我們應該做的事。
醫(yī)學技術學院梁璆荔:醫(yī)者不僅是治療,更是俯下身、伸出手。窗口前移100米,服務提升零距離。藍小醫(yī)志愿者們做到了。
胸外科郁佳敏:在導診時,一位老病人一見到我們“藍馬甲”就很開心,直說“太需要了!”這句話使我倍感欣慰,覺得一切都值了。
腎臟內科任之佳:一位阿姨,在經(jīng)過藍小醫(yī)導診的區(qū)域,詢問我們是不是在做志愿服務。她感嘆道,看到我們這些志愿者很高興,是真正為老百姓做事的人,她很感動,而我很溫暖。
血液內科郭佳燕:守著一排公益輪椅,目睹借出去的那一刻家屬從焦慮到舒展眉頭,我想這就是“藍小醫(yī)”的價值,小小的幫助解除病患和家屬最大的擔憂,一路順暢的前行,雖然細微卻真真切切是對患者早日康復的幫助!
團委倪俊超:暖寶貼、姜茶、雨披、消毒包......我們?yōu)槊刻斓闹驹刚邆兌紲蕚淞吮U衔锲罚麄兎詹』迹覀兪刈o大家。
一位患者家屬感慨:“原本焦躁的心情,被一句‘我?guī)湍查g撫平。”而對“藍小醫(yī)”志愿者而言,每一次攙扶、每一句叮囑,都讓他們更懂患者的脆弱與渴望。醫(yī)者仁心,不僅是技術,更要用行動傳遞溫度。“我們在每一次看似微小的公益志愿服務中,贏得尊重,并更理解患者。”志愿者感慨道。
“藍小醫(yī)”志愿者看望全國勞模們
“謝謝‘藍小醫(yī)’來看我,讓我感受到家人般的溫暖!”全國勞動模范 、“七一勛章”獲得者黃寶妹緊握“藍小醫(yī)”志愿者的手,連連表示感謝。自2024年起,瑞金醫(yī)院與各區(qū)工會攜手啟動“勞模健康護航計劃”,瑞金“藍小醫(yī)”青年志愿者與90歲以上全國勞模結對,高齡勞模的生命中多了一群“全天候的健康管家”。
“從為病人看病的專科醫(yī)生,轉變?yōu)槿芷卺t(yī)療健康支持的‘小管家’,怎樣提高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我們還在不斷自學。”“藍小醫(yī)”青年服務隊隊長、腎臟內科高琛妮醫(yī)生講道,從醫(yī)療咨詢到全程陪診,從住院關懷到出院隨訪,從健康檔案到專屬微信群,我們希望用四個“一”愛心服務,即一份勞模健康檔案、一個專屬微信群、一份志愿服務日志、一項全程就醫(yī)護航為結對勞模提供最優(yōu)質的服務,編織出一張溫暖的守護網(wǎng)。
今年,這支隊伍更將“醫(yī)療+人文”雙維關懷推向縱深,讓服務超越技術,成為心靈的撫慰,在陪伴和服務中表達敬意,用愛與專業(yè)守護勞模們的暮年安康。“藍小醫(yī)”們坦言:“他們的堅韌與奉獻,教會我們何為真正的匠心。我們守護他們的健康,他們守護我們的精神。”這份雙向奔赴的情誼,將勞模精神與醫(yī)者善愛熔鑄成永恒的勛章。
2025年瑞金公益年,全院“藍小醫(yī)”從晨光初露時的導診到星夜值守時的關懷;從俯身時的一次攙扶,傾聽時的一瞬專注,到困境中的一句“有我在”,從舉手之勞,到點滴公益,他們正用實踐詮釋著:公益不是高懸的明月,而是俯身時沾上的塵土;善愛不是嘴邊的口號,而是緊握時雙手傳遞的溫度。
以善為舟,以愛為橋,
瑞金“藍小醫(yī)”以堅定的步伐,
在那些俯身攙扶、抬頭微笑的瞬間,
將公益之心化作春風細雨,
為生命擺渡希望,
讓瑞金公益的微光匯聚成璀璨星海,
閃耀每一位瑞金人心田。
歡迎轉發(fā)點贊
素材丨團委
文、編丨祁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