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下老周家的孩子,在距離中考不到4個的時候,抑郁休學了。
周六夜晚的路邊攤上,喝了不少的他,苦笑著對我說:
“這個‘號’算是徹底練廢了,也不敢練新號了,這一晚聽老周倒了很多苦水。
平日里兩家孩子經常在一起玩,所以對他家的情況算是比較了解。
獲得他的允許后,今天給大家講講,他是如何把兒子“養廢”的。
過度數落
老周家孩子小名叫可樂,是一個聰明、活潑的男孩。
3年前的夏初,兩家相約帶著孩子戶外野餐,幾個細節讓我至今印象深刻。
孩子們在戶外追逐打鬧,玩得很開心,可老周的媳婦--鄭嫂卻一直跟在孩子們屁股后面。
小心點,別摔了,別跑那么快;
不要玩水,不然會把衣服弄濕;
那里都是泥,鞋弄臟了你自己洗;
吃午飯的時候,孩子們風風火火的跑過來,拿起羊肉串、飲料就往嘴里旋。
鄭嫂嘴里還是嘮叨個沒完:
洗手了嗎就吃;
飲料今天只能喝一瓶;
坐下來吃,別讓簽子扎了嘴;
吃東西的時候別說話,坐沒坐相,吃沒吃相;
原本開開心心的可樂,被一通數落后,臉上沒了笑容。
我家孩子也受了影響,“乖乖”的坐了下來。
別說是孩子了,我聽了都覺得有點過頭,鄭嫂太能嘮叨了。
飯后,借口讓鄭嫂歇一歇,我提出去陪著倆孩子。
路上我安慰著可樂:媽媽也是為了你好,她只是想讓你懂得一些道理。
沒想到我的話“刺激”了可樂,此刻想想或許那些話憋在他心里太久,卻無處訴說:
“我知道她是為我好,但不管我說什么,做什么,她都只會挑出毛病。
她從來不看我的優點,永遠只盯著我身上的缺點,整天只會嘮叨個沒完,有些話我都聽過1萬遍了。”
我沉默了,不知道該如何安慰這個12歲的男孩。
他媽媽的那些嘮叨和數落,在他心里是多么大的壓力,有多么窒息,我無法體會。
看著兩個孩子在遠處默默地玩耍,沒了上午時的歡鬧。
心里不免有些擔憂,我家孩子對于我的“嘮叨”,會不會也是同樣的感受呢?
父母的舌尖,是孩子世界的天氣預報;
數落和嘮叨,會成為遮擋陽光的烏云。
過度干預
可樂上初中后,我能明顯感覺到老周夫婦的焦慮變本加厲。
我家孩子去找他玩,經常被“勸反”:哥哥在寫作業,哥哥去補習班了,哥哥沒時間。”
他們堅信著“好成績是唯一出路”,把可樂的時間塞滿了補習班和練習題。
周末原本是孩子喘口氣的時間,可樂卻被按在書桌前做額外的卷子。
在樓下抽煙經常能碰見老周,他有一次說:“可樂數學考了班里第五,我問他為什么不是第一?
這孩子居然說我只在意排名,只關心分數,根本不關心他累不累。”
之后他還說過這么一件事。
一次可樂偷偷報名了學校的機器人社團,但鄭嫂發現后直接找到老師退出,批評了孩子一頓:
“搞這些亂七八糟的有什么用?中考能加分嗎?”
興趣不是人生的岔路,而是照亮未來的火把,掐滅火苗的手終將被灼傷。
那天晚上,可樂把工具箱狠狠摔在地上,沖他們倆怒吼:
“我連什么都不配喜歡,不能有一點自己的愛好嗎?”
老周回憶時搖頭嘆氣:“當時覺得他不懂事,不過有時候想想也挺自責的。
我們真的不知道他喜歡什么,過生日想送她禮物都不知道送什么好。”
更讓人唏噓的是可樂的日記。
休學后,老周整理可樂房間時發現本子上一段話:
“每次考完試,他們只問我‘排多少名’,從沒問過‘你今天開心嗎’。
我就是臺機器,輸入題目,輸出分數,再輸入更多題目……”
老周說到這里眼眶發紅,“我們以為只要推著他往前走,就是對他好,可卻把他的魂推沒了。”
應試教育最殘忍的一面,就是把鮮活的靈魂壓扁成一張成績單。
過度控制
可樂的抑郁并非一夜爆發。
初三開學后,他的沉默越來越明顯,而老周夫婦的管控卻愈發嚴密。
手機定時上交、房門不許反鎖、12點睡覺6點起床,甚至和同學聊天記錄都要被抽查。
鄭嫂理直氣壯:“現在是關鍵時期,不管嚴點,他考不上市重點高中怎么辦?”
第二次月考,可樂因為發燒沒考好,排名跌出年級前50,孩子兩天沒說話,把鄭嫂焦慮壞了。
結果,當天晚上發現可樂在房間偷偷看漫畫書。
壓抑了兩天的鄭嫂一把奪過漫畫,當著可樂的面撕得粉碎:“考成這樣還有臉看閑書?”
那一次可樂沒哭沒鬧,只是默默地蹲下撿拾著碎片。
第二天,臥室墻上的“學習計劃表”不見了,變成碎片出現在衛生間的垃圾桶里。
“當我們質問他的時候,他看我們的眼神,像是在看仇人。”
當愛變成24小時監控的攝像頭,屋檐下的便不再是家,而是一座冰冷的監獄。
我完全能體會老周的無奈和痛苦。
不管孩子,他可能把寶貴的學習時間浪費在漫畫上,中考萬一就差那么幾分,一輩子就毀了。
可管孩子的結果,卻是被孩子視為仇人,眼神充滿恨意,怎能不感覺心痛。
更刺痛老周的是心理咨詢師話:
“你們的過度控制,給孩子織了張密不透風的網,他在里面喘不過氣,只能選擇‘沉默’或者‘’死亡’。”
休學前的某個深夜,可樂在陽臺呆坐了兩小時。
老周后怕地說:“要是當時沒發現,我真怕他……”
話沒說完,他猛灌了一大口酒,喉結劇烈抖動。
老周的三滴眼淚
可樂抑郁癥確診的那晚,老周說他蹲在醫院樓下抽了半包煙,眼淚控制不住地流出....
老周的眼淚,
第一滴淚落在診斷書上:以前總以為孩子是泥巴,捏著捏著就能成型,可沒想到把他的心捏碎了。
第二滴淚砸在撕碎的漫畫碎片上:那天他彎腰撿紙片的時候,撿的可能還有自己支離破碎的心。
第三滴淚滲進心理咨詢室的沙發:醫生說的,你們把孩子當盆栽修剪時,問過他想開什么花嗎。
父母總想給孩子裝上翅膀,卻忘了他們天生就有自己的羽毛。
養廢可樂的不是笨拙、貪玩、游戲、不思進取。
而是老周夫婦無數次塞進可樂耳朵里的“為你好”,以及360度無死角的言語、行動上的“管控”。
別讓愛成為枷鎖
作為同樣在摸索前行的家長,我想說三句扎心的實話:
1.優點不說不會長,缺點越盯越猖狂
當孩子考98分,別死磕丟的2分。
試著說:這98分里,哪道題是你最得意的?——正向反饋才是生長素。
風箏拽太緊時,未必就飛得越高。
2.給孩子設置安全區,而不是禁飛區
就像上周我兒子想學滑板,我試著跟他說“護具戴好,摔了回家有藥”——結果他摔了5次反而越笑越大聲。
教育不是雕刻完美玉器,而是守護一塊頑石自己長出光芒。
3.允許孩子“浪費”時間,就像允許種子在土里孕育
老周現在每天陪可樂發呆、游戲一小時,看云、聽歌、斗地主、看漫畫;
他說:陪孩子的時間多了,才發現孩子身上有那么多優點。
他了解的天文知識比我多,也會喜歡周杰倫的歌,斗地主的水平飛速提升,還能從漫畫里學到生活小常識。
有些成長不需要敦敦教誨,它們藏在沉默里,藏在種子破土前漫長的黑暗里。
夜風掠過小區廣場,老周和可樂并排坐在臺階上,頭頂是同一片星空。
可樂指著獵戶座腰帶說:“那三顆星連起來像不像烤串?”
老周愣了兩秒,突然大笑:“像!比你媽烤糊的雞翅還像!”
這是半年前絕不可能出現的對話。
那時的老周會立刻糾正“天文知識要嚴謹”,可樂則會沉默地縮回房間。
而今,他學會了在兒子的眼里看宇宙——那里有烤串狀的星群,有周杰倫歌詞里的銀河,還有漫畫英雄飛躍的軌跡。
“以前總怕他長歪,現在才知道——”老周撣了撣煙灰,火星在黑暗里明明滅滅,“樹苗自己會找太陽。”
遠處傳來廣場舞的旋律,可樂突然起身:“爸,我教你跳抖音上學的鬼步舞?”
老周慌忙擺手,卻已被兒子拽進人群。
月光下,四十歲男人的笨拙舞步和十五歲少年的笑聲纏在一起......
養育哪有“練廢”一說?那只是因為“成績”帶來的挫敗感而已;
孩子,早晚都會羽翼豐滿,能夠獨自翱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