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已經開啟
近期
一些不法分子開始冒充老師
在家校群里
騙學費、書費、校服費……
騙子抓住了
家長們對老師的信任心理
所以屢屢得手
案例一:“班主任”喊你交錢,是真是假?
近日
張先生在家校群里
看到“班主任李老師”發來的一則消息:
通知家長繳納新學期伙食費1000元
消息發出后
“班主任李老師”不僅要求家長回復“收到”
還不忘提醒家長
繳費后要截圖留存證據
很快
幾位家長先后把轉賬截圖發到群里
當張先生正在操作轉賬時
QQ界面突然彈出一個信息框
“當前交易存在風險,暫時無法支付……”
而家長們也慢慢察覺事情不妥
紛紛在群里發出質疑
真正的班主任李老師接到家長咨詢電話后
發現有人“克隆”自己
班主任迅速在群里喊停轉賬行為
并立即報警
民警分析
騙子進家校群后
往往將名字和頭像更換為
班主任信息
克隆成“班主任”后
便在群里要求家長配合繳費
因為對象是“班主任”
家長普遍持信任態度
未仔細核實便轉賬匯款
造成財產損失
01
“克隆”權威身份
班主任這一身份在家校關系中具有天然的權威性和安全感,比起其他騙局中的身份偽裝,騙子縮短了從鋪墊到施騙的整體時間,快得讓家長們來不及反應。
02
拿捏家長的心理
騙子一般會使用掃描收款碼、QQ紅包等即時到賬功能,每筆都是小額轉賬,挑的都是家長上班時間,賭的就是家長忙于手頭工作,無暇細究!部分家長看到群里紛紛轉賬的信息后,也會因為從眾心理而忽略可疑細節。
警方提醒
01
身份核驗是鐵律
在家校群中,一旦遇到通知收費的情況,可第一時間通過電話聯系老師核實真偽,謹慎對待所有提出線上資金交易的請求。同時可以對班主任單獨設置備注,當騙子冒充老師發布信息時,便能通過備注對其偽裝一目了然。
02
完善家校群管理
班主任作為群主應開啟“群聊邀請確認”功能,此功能QQ、微信群均可設置。同時定期核查群成員情況,避免騙子悄悄潛伏其中。
除了家長們上當受騙
近期
針對學生的騙術
也屢屢發生
案例二:五年級學生被騙10萬余元
近日
福建省廈門市禾山轄區
一名五年級學生樂樂(化名)報警稱
他在家刷快手短視頻時
看到有人發可以領取
某游戲皮膚的信息
便添加對方微信好友索要兌換碼
隨后對方謊稱由于樂樂是未成年人
導致在操作過程中
其公司賬戶被凍結6萬元
對方還說已報警
并讓樂樂配合警察調查
樂樂怕因此牽連到父母
于是添加了所謂的“警察”微信
對方通過視頻通話誘導樂樂
騙來父親手機并查看賬戶與驗證碼等
最終導致父親銀行賬戶損失10萬余元
民警分析
樂樂遇到的是典型的
“冒充公檢法”詐騙
讓我們看看
這類詐騙的套路
1
篩選、引流:
不法分子會在某書、某音、某手等熱門社交平臺發布虛假信息(如免費領卡、領皮膚、游戲裝備或明星周邊等),引誘未成年人加好友、粉絲群、游戲群等。
2
恐嚇、威脅:
不法分子利用未成年人涉世不深且膽小的心理,自稱是“警察”“律師”等,用“涉嫌犯罪”“拘留”“坐牢”等進行恐嚇、威脅,要求配合調查。
3
目標指向家長的手機:
通過話術操控,讓未成年人偷拿家長手機操作。
4
視頻通話或遠程操作:
通過視頻連線,在線教未成年人點開付款鏈接支付、轉賬、貸款或直接獲取手機驗證碼來進行轉賬。
往年開學季騙子多以
冒充公檢法
游戲皮膚交易
紅包返利
追星
購買、贈送“盲盒”或者“谷子”
等對學生群體施騙
主要抓住了學生
閱歷淺、警覺性低、愛玩等特點
他們極易上當
民警提醒家長
應對孩子多進行反詐教育
保護孩子不被套路
來源: 廈門公安 泉州晚報 南昌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