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聳的摩天大樓,逼仄的底層社會,朦朧的街燈霓虹。上個世紀的賽博朋克作品總有著無法言說的魅力。
你最心水的是哪一部?
答案前三,大概率少不了 的影子。
關于這部科幻界的經典,版本眾多,咱們之前多少都有聊過。
今天,就來聊聊它背后的原作者, 曾被稱為“日本漫畫打入西方市場開山鼻祖”的,士郎正宗。
01
天生鬼才!
最神秘的漫畫大師
士郎正宗(Masamune Shirow)是個十分神秘的畫家。
他幾乎不參加展會等公開活動、沒有名片,也從未在網絡上公布過真實照片。
就連“士郎正宗”這個名字都是假的(筆名),“正宗”取自13世紀一位日本劍匠的名字,“士郎”代表“年輕的武士”。
關于百度百科上的照片,以及維基百科上“Masanori Ota (太田正典)”的原名,真實性并不太確定。
他自小深居簡出,在離出生的醫院450米的地方生活了20多年。
除了作品,讀者對他唯一的了解,大概就是那過分抽象的自畫像:一只揮舞著筆的章魚先生。
幾十年來,他躲在這位章魚先生背后,只用作品為自己代言。
士郎正宗作品的一貫背景,是未來感極強的高端科技世界。
除了浪漫的愛情之外,他好像無所不通。醫學、格斗、哲學、生物學、古神話、易數、情色、笑料等,在他的作品中均有較深入的涉獵。
故事中天馬行空的想象、扣人心弦的敘事和一頁畫恨不得配十幾頁文字的長篇注解,是他的另類特色。
但也經常引發“精妙絕倫”和“不知所云”的兩極化評論。
早期,士郎正宗的作品以鋼筆、水彩的手繪為主。
藍、灰、銀、棕等冷調占據著畫面的主體,閃著細膩的金屬光澤。明亮的橙紅、粉、黃等暖調加以調和,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和視覺沖擊力,與他作品中未來科技世界冷峻荒涼的氛圍十分契合。
他以復雜的機械背景為特色,用油畫式的粗獷筆觸、硬筆書法的光影處理方式和對細節的精致勾勒,刻畫著精致的服裝、武器和性感女性。
她們長著娃娃般的大眼睛、小小的鼻子和嘴巴,留著干練的短發,穿著性感曖昧的緊身衣,體態修長,韻味十足。
除了這些傳統的繪畫方式,士郎正宗還經常使用一些不尋常的創作方法,比如使用扔進烘干機的靜電紙、用彩色復印機將巖石和金屬的圖像復制到“一面帶粘合劑的透明薄膜”上,再貼到圖紙上,諸如此類,來獲得一些特別的紋理圖案。
近幾年他改為數字作畫,畫面更加細膩,色彩更加柔和,卻也少了些手繪時期難得的粗糙感。
02
腦洞大開的科技狂人,
《攻殼》的靈感竟是一排油漆瓶子?
1961年,士郎正宗出生在日本神戶,那是一個被群山大海包圍的狹長城市、僅次于橫濱的第二大港口。
因為父親是個印刷設計師,士郎正宗從小在畫冊和設計雜志的書堆中長大.
小時候他經常帶著插圖參考書去山里或海邊畫畫,雖然看不懂,但怡然自得。
但過去動漫行業多少被人瞧不起,他就轉而在初高中學起了柔道。
在他的記憶里,那段時間不是骨折就是脫臼,甚至在地鐵里把肩膀擠脫臼過,直到今天也總是如此,不嚴重的時候自己順手就接上了。
傷痛之外,唯一的收獲可能就是,練就了從事繪畫事業需要的體力和臂力。
但興趣使然,高中畢業他還是報考了大阪藝術大學油畫專業。
他調侃自己:“反正作為一個早晚會‘不名垂千古’的人,能在活著的時候過上安穩愉快的日子就知足了。”
至于外界對娛樂行業的貶低,他覺得歷經百戰后總能練就一身不懼輿論的“超厚盔甲”。
帶著這樣的心態,此前從未買過漫畫雜志的他在大學畫起了漫畫,并用自己的零花錢買了松本零士的《銀河鐵道999》。
士郎正宗的早期風格,就深受其影響。
松本零士《銀河鐵道999》左
士郎正宗《黃金炎柱祭》右
他沒有為知名漫畫家做過助理,沒有經歷過向出版社投遞作品的艱辛過程,第一部漫畫《Black Magic》一落地就被出版公司相中,緊接著憑借《蘋果核戰記》嶄露頭角。
自出道以來,士郎正宗就人氣頗高。
據說在那個年代,出版公司以東京為主導,靠地方出版商出版漫畫幾乎掀不起水花,但大阪青心社出版的《蘋果核戰記》卻實現了全國發行的壯舉,還贏得了1986年最佳科幻漫畫銀河獎。
他如同開了掛般,一路狂飆。
再之后,就是聞名世界的《攻殼機動隊》。
仔細數來,士郎正宗的作品都圍繞著“科學”,且融合了大量的跨領域知識。
那些龐大的世界觀和讓人頭大的滿頁注解背后,體現出的是他異于常人的想象力,和深不可測的知識廣度。
他自小就是個科技迷、《日經科學》的骨灰級粉絲,經常去各所大學了解最新技術的研究情況。
他還會閱讀《蟲月刊》、希臘神話等一切陌生的、感興趣的文化和奇聞軼事,并把有趣的部分畫進漫畫里。
這種對知識的渴求,塑造了他對科技潮流、風向不一般的感知能力,《攻殼機動隊》的部分靈感,就由此而來。
另一部分,則得益于松本零士的《銀河鐵道999》和他的父親。
《銀河鐵道999》中的儀表圖像和他父親房間的油漆瓶子,是《攻殼機動隊》中“網絡空間”的視覺靈感來源。
“那些一排排圓形物體和色彩美麗的內容物讓我產生了一種無法理解的夢幻般的感覺,當我試圖描繪一個神秘的、未知的空間時,它們讓我產生了一種‘這很合適’的感覺。”
《攻殼機動隊》堪稱經典,而其中關于仿生假肢、電子腦、腦機接口等科技的設想,如今也反過來成為了科學家們研究的課題。
有的人終其一生“看山是山”。
而士郎正宗等藝術家,好似天生就有“看山不是山”的天賦。
畢竟誰能想到,震撼世界的科技名作和數字美學,起源竟是一排排不起眼的油漆瓶子。
這大概就是:妙就妙在,似與不似之間。
03
個性執拗的“單干漫畫家”
回顧士郎正宗的職業生涯,漫畫創作對他來說好像是一種短暫的消遣,或者說意外的收獲。
《攻殼機動隊》成名沒多久,他就轉向了插畫創作,直到2013年開始連載《紅殼的潘多拉》。
“可能是受到我‘內心的師傅’河鍋曉齋(幕末明治時期的天才浮世繪畫師)的影響吧,雖然有生之年很難達到他那樣的境界,但我還是想朝著那個方向努力。”
而他留給漫畫迷們的,就是經常爽約的連載和待完結的坑(比如他的第一本漫畫《黃金炎柱祭》)。
洪梅美術館(百年國漫館)
很多人說,因為他在95年神戶地震中丟失了所有資料。但士郎正宗回應:“它們只是沉睡在倉庫的紙箱中,沒時間整理。”(過分誠實)
“超過最后期限的事情一次都沒發生過,就是連載和商業化經常爽約了。”
除此之外,可能還因為他不使用漫畫助手。
不像其他漫畫家有助手幫助上墨、調色等處理一些繁瑣的細節,士郎正宗一直是獨自工作,他稱自己為“單干漫畫家”。
“在神戶這樣的地方,我很難找到好的助手。即使我找到了一個好助手,我也真的沒法讓他們忙起來。”
再者,他喜歡與世隔絕的工作氛圍。安靜的空氣和適合冥想的空間,這也是他一直住在神戶的原因之一。
“東京對我來說太高壓了。”
在別人談及漫畫家每周創作20到30頁可以拿到比普通白領多幾十倍薪資的時候,士郎正宗笑著說,自己每天畫一頁有時都做不到。
“僅僅調整我的日程以趕上最后期限就很困難了……”
產量雖少,但好在足夠經典——
即使幾十年后重新審視,仍像第一次見到那樣觸動人心。
相信對后來者而言,也同樣如此。
編輯:TXin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