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縫太寬,時光太瘦,只是一個愣神,就又到春暖花開。
太多回憶已經模糊,無數過往已然難辨,幸好還有一張張老照片,能夠定格一些畫面,幫助順流而下的我們抓住一些片段,讓人生的脈絡變得有跡可循,讓歷史的變遷實現有據可依。
下面,無論你是晨光乍曉的青少年,還是暮雪白頭的中老年,都請隨我一同翻開這些老照片,品讀它們背后的故事,在流轉的光陰里收獲不同的人生感悟。
一、衣——革故鼎新的年代,衣著打扮既有簡樸含蓄,也有時髦張揚
還記得照片上的“的確良”襯衣嗎?這是由美國率先生產的一種滌綸面料制成的,最初從香港和廣州登陸我國,因為面料平整不愛起褶,顏色鮮艷不易褪色,很快就受到追捧,被當地人形象地稱為“的確靚”。
漸漸“的確靚”的熱潮由南向北席卷而來,在北方也是流行一時。不過因為面料涼快不貼身,所以被入鄉隨俗地改稱為“的確涼”。
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一件“的確良”襯衣是多少年輕人的渴望,直到1979年1月,遼陽石油化學纖維總廠生產出第一批國產滌綸面料,此后“的確良”才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成為風靡整個時代的著裝。
近幾年,有一句網絡用語十分流行,那就是——“待我長發及腰,我將……”,此語折射出年輕女性對“長發及腰”的憧憬,也隱喻著“長發及腰”有某種難以實現的儀式感。
其實在70、80年代,“長發及腰”隨處可見,無數年輕的姑娘都梳著烏黑油亮的麻花辮子,看似普通的長辮子,卻可以幫助她們表達嗔怒與嬌羞,自成一道風景,吸引無數目光。
所以才會有那首歌的廣泛傳唱——“村里有個姑娘叫小芳……辮子粗又長”,是啊,梳著長辮子的小芳,是一代人心中的朱砂痣與白月光。
哪個時代都不缺少時尚的弄潮兒,即便是在那個普遍簡樸含蓄的社會背景下。
總是會有一些青春熱血的年輕人,他們的爆炸頭、喇叭褲、蛤蟆鏡,再舞上一曲勁爆的迪斯科,那是妥妥的視線焦點與話題中心。
保守的大爺大媽看著直搖頭,尤其是“吾家有女初長成”的人家,對這種小伙子是嚴防死守堅決抵制,而對那些求新思變的年輕人來說,這些時尚前沿的勇士,卻是他們艷羨和模仿的對象。
新觀念與舊文化,在華夏大地上開始了華麗的摩擦與碰撞。
二、食——食物匱乏的年代,味道卻能穿透歲月直抵今天
那時候,頭疼腦熱,來一瓶黃桃罐頭!住院手術,來兩瓶黃桃罐頭!!那飽滿滑潤的果肉,甘甜清涼的汁水,只要一入口立馬神清氣爽、百病全消,可以說,黃桃罐頭就是北方人民的“藥神”!
后來,我們國家的運輸業突飛猛進,一切新鮮水果都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壁壘,它們一路高歌征伐四方,漸漸將水果罐頭擠下了神壇。
可誰能想到,一場疫情來勢洶洶,僵持不下的戰局中,人們再次請出了曾經的“藥神”,一時間市場上的黃桃罐頭脫銷斷貨,急得罐頭廠家都出來呼吁——黃桃罐頭沒有藥效,請大家不要盲目囤貨!
可是廣大網友根本不買賬,網上藥店都上架了,你還敢說沒藥效?
還記得這個裝置嗎?黑不溜秋的神秘鐵罐,將半盆玉米或者大米裝進去,然后是旋轉加熱,再旋轉再加熱,最后在震耳欲聾的爆響后,雪白香甜的爆米花噴涌而出。
原本躲在遠處的孩子們,呼啦一下圍上來,急不可耐地開始搶拿,甚至顧不上燙,抓起一把就塞到嘴里,一邊吸溜一邊下咽,那味道真是絕美。
今天的爆米花,好像只能在電影院里佐食,少了急切的等待,少了驚心的轟鳴,也就少了幾分滋味。
三、住——最難忘平房里的那一鋪火炕,還有房前屋后的菜園
故鄉平房里的那一鋪火炕,任憑戶外寒風呼嘯、滴水成冰,它都能逼你不停翻個防止燙傷屁股。
到了晚上,光溜溜地鉆進炕頭的被窩,美美地睡上一覺,第二天早晨還是暖呼呼的,真是太幸福了!
不過,你可別以為這火炕只能用來睡覺,它幾乎能包括北方生活的全部,你可以在上邊嘮嗑打牌,還可以在上邊包餃子做棉活,只要你想,沒啥是不可以的。
吃過晚飯,不管你去誰家串門,迎來的第一句肯定是——快進來,脫鞋上炕!所以在火炕人家里,沒有客氣和疏離,只有親切與熱情。
那個年代,新鮮的蔬菜不是來自超市,而是房前屋后的菜園子。黃瓜、豆角、辣椒、茄子……要啥有啥,吃啥啥香!
有了園子,也就有了忙碌,松土澆水間苗除草,還要幫助父母搭架子,高聳交叉的是豆角架和黃瓜架,低矮直立的是茄子架和西紅柿架,一排排一列列,威風凜凜整齊劃一。遠遠掃一眼,就能看出誰家的主人勤快,誰家的日子紅火。
而最讓人暖心的,是鄰里街坊的交換分享,我家西紅柿結得旺,拿給你家幫忙吃,你家韭菜長得壯,送給我家嘗嘗鮮……沒人在乎多少,無人計較貴賤,無私的土地上過著最簡單的日子。
四、行——還記得掏襠騎的28自行車,還有綠皮火車上的叫賣聲嗎
那時候,人們出行普遍依賴自行車,所以學習騎自行車也就成了每個孩子的必修課,甚至在我們心中,可以自由騎行就是一場意義非凡的“成人禮”。
而那時市面上的自行車主要以28帶橫梁的款式為主,這對十幾歲的孩子來說,實在是過于龐大。不過,顯然這點障礙攔不住這些“初生的小牛犢”。
于是在大街小巷經常能看見那個時代特有的騎行姿勢——肩膀保持居中,但腰身略微傾斜,右腿從橫梁下伸出,就是整個人不是騎在車座上前行,而是斜掛在車上賣力蹬踏,民間形象地稱之為“掏襠騎法”。
可以說,現在所有衣冠楚楚的中年男女,幾乎都曾有過滑稽的“掏襠”經歷。
短距離出行靠自行車,長距離可就要靠綠皮火車了,雖然現在看起來這種火車又老式又笨重,當年它可是承載著無數人心中的“詩和遠方”啊。
有一個地方,有一個理由,能讓你乘火車前去奔赴,這是多么讓人羨慕的事情!
而火車上最讓人念念不忘的,就是那重復千百遍的叫賣聲——花生瓜子礦泉水,啤酒飲料八寶粥,把腿收一下嘍!
車上的叫賣也就罷了,最精彩的還是不同站臺上的商販兜售,僅拿雞肉這一項來說,就有德州扒雞、道口燒雞、溝幫子燒雞等等,再加上方便面、火腿腸和茶雞蛋,那真是一趟口舌生津的美食之旅啊!
五、玩——不花錢的各種玩法,照樣使人歡樂開懷、回味無窮
在我們的童年里,不像現在有這么多的“不可以”,我們好像怎么玩“都可以”,堆沙子、和泥巴、滾鐵環、拍方寶……各種各樣的名堂任你鬧騰。
而最常規的操作,還是上樹掏鳥下河摸魚。如今后知后覺地發現,那時爬過的樹都好高好險啊,但是好像沒有人膽怯過,每一個都是高來高去的好手。
摸到的鳥蛋都進了肚子,偶爾捉到黃嘴幼鳥,也會小心翼翼地喂養,但是沒聽說哪個能養成功。
至于下河摸魚那收獲就更多了,鯽魚、草魚和泥鰍,還有小蝦、河蚌和青蛙,在缺肉少葷的年代,真是沒少幫家里改善伙食。
那時候,我們的生活好像很貧窮,但是大自然卻是那么的富有!
當然,我們也有“正兒八經”的玩法,女孩子們可以組隊踢毽子、丟沙包、跳皮筋……說起跳皮筋,一根簡單不過的皮繩,能被跳得五花八門、種類繁多,張口即出的口訣就有“小河流水嘩啦啦,我和姐姐去采花……”“學習李向陽,堅決不投降 ……”。
不過,你可能不知道,其中最廣為流傳的一段“小皮球,架腳踢,馬蘭開花二十一……”,卻隱藏著一個驚天秘密,其內容竟然與我國的原子彈研發試驗有關。
原來在上世紀50年代,為了在風云變幻的國際形勢下自保,我國決定開始研發核武器。經過充分而周密的考察后,最后將試驗基地的位置確定在新疆羅布泊,因為駐地附近遍地盛開馬蘭花,所以被直接命名為“馬蘭基地”。
而“小皮球”就是暗指外形圓潤的原子彈,“架腳踢”則是指當時引爆的高塔。
后來,在所有科研人員和兵團戰士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建設起二十一所核武器研究院,這便是“馬蘭花開二十一”的真正密碼。
最終,我國第一枚原子彈試爆成功,基地上下歡呼沸騰,可是因為保密的需要,這種巨大的喜悅卻不能公布于眾,也不能與家人分享,于是馬蘭基地的人們就把這一喜訊編入了兒歌,期望以這種方式來慶祝和銘記這一偉大的勝利。
六、樂——娛樂項目單調,卻能萬民同樂、舉國齊歡
這樣鄰里鄉親圍坐一起看電視的情景,你還記得嗎?
如今的電視屏幕動輒幾十吋甚至上百吋,而在那個黑白影像的年代,電視機的屏幕多是12吋14吋,甚至還有7吋9吋的小屏幕,可這絲毫不影響大家的觀看熱情,經常是一屋子人坐在屏幕前,屏息靜氣、悲喜與共。
遇到信號不穩定的時候,總會有舍我其誰的小英雄挺身而出,他們來到戶外開始旋轉信號桿,直到調試出最佳方位,再用自己的身體穩住高大的木頭桿子,然后才舍己為人地隔著玻璃繼續欣賞節目內容。
小小的屏幕可以帶領人們領略包羅萬象、精彩紛呈的大千世界,《霍元甲》里的迷蹤拳、《射雕英雄傳》里的降龍十八掌、《上海灘》里的長風衣……讓無數孩童和成人都沉迷模仿,那種萬民同樂的盛況已是難以復制。
當然,也有共同的恐怖夢魘。例如讓人聞之色變的梅超風,每當陰森的配樂奏起,每當詭異的笑聲響起,有多少孩童會捂住眼睛縮在別人的身后,一遍一遍地追問——她走了沒?她走了沒?
睡覺時,又有多少孩童會用被子蒙住自己的腦袋,寧可憋悶也要保護好自己的后腦勺,看過的一定都懂!
電視里不僅有讓人欲罷不能的電視劇,還有十億中國人民共同關注的春節晚會,那時的春晚是不可替代的娛樂盛宴和文化盛事,是幾代人的不滅記憶和懷舊經典。
其中,最震撼最耀眼的一幕,當屬87年春晚上橫空出世的費翔,他的時尚優雅,他的英俊帥氣,他的勁歌熱舞,一下子引爆熒屏內外,成為如今的頂流都無法比肩的存在,他才是名副其實的“初代偶像”和“愛豆鼻祖”。
可是這樣空前的一幕,背后卻有著不為人知的故事——
除夕之夜的演出現場,費翔先是演唱了舒緩深情的《故鄉的云》,就在大家還沉醉其中無法自拔的時候,音樂和燈光突然風格大變,再看費翔甩頭扭胯就開始放出了大招。
觀眾怔愣了幾秒鐘,然后現場氣氛就被直接點燃,也正是在那一夜,保守含蓄太久的人們開始了真正的釋放與狂歡。
不過,世事向來都是有人歡喜有人憂,春晚導演鄧在軍很快就接到了電話——只能拍上半身,不許切全景!再切我就要處分你!
但是如此激情四射的表演,一個全景不給該有多浪費啊,就連負責切換的導演都覺得可惜,于是鄧在軍咬著牙下令:“那你就切全景!”
就這樣,導演們冒著風險,呈現了一段精彩絕倫的歌舞表演,也讓《冬天里的一把火》成為人們懷舊時,絕對不容錯過的終極名場面。
參考文獻
新中國第一批“的確良”原料[OL].新華網,2019-12-3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