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醫 行 業 的 良 心 和 大 腦
■口述 | 王冰倩 撰稿| 桔梗
當中藥餐飲供不應求,當會員專屬電梯不堪重負,當醫館被流量裹挾應接不暇......100萬次打卡VS 1萬次復購,究竟哪個數字更能定義中醫館的成功?
以三館合“醫”模式開疆拓土的“網紅”中醫館——「 鄉伴如初 」,憑借十年積淀洞悉中醫生活化的本質:流量狂歡終會退潮,以醫立身方能讓中醫生活化生出不息的生命力。
01
被“網紅”標簽化的我們,是趕上了趨勢,還是等來了時代?
當下中醫生活化風潮正勁,我們也被打上了“網紅”的標簽,耳邊也充斥著“你們真有眼光,恰巧趕上了好趨勢。”一類的贊譽。
然而,這并非我們獨具慧眼站在了“朝陽產業”的風口上,而是在朝陽隱匿、暗夜籠罩時便提前布局,默默深耕中醫生活化領域,蓄力十年終于等到了時代的曙光。
02
流量狂歡后的深思:“網紅”的本質是流量的承接和轉化
回溯十年前,我們定義“中醫生活化”這個概念時毫無范本可依,所有的探索都源于對行業的洞察和人性的理解,企業的風貌歸根結底是創始人認知的映射。
我們堅信,中醫生活化是一種以人為本的生活方式,而不僅僅是一種轉瞬即逝的潮流。
如今,中醫流量節節攀升,政策的支持、文化的復興等多重利好紛至沓來,越來越多人對中醫生活化趨之若鶩,歸根結底是中醫的文化基因在召喚,文化才是我們奮進的根基。
憶及爆紅時期,我們既享受人氣飆升的喜悅,也飽嘗流量承接不力的苦澀。
爆紅之后,鄉伴如初迎來了包括同行在內絡繹不絕的訪客,他們或慕名采訪,或取經學習,或跟風打卡......
▲一樓環境
這突如其來的流量給我們的接待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同時也嚴重沖擊著原本的會員制運營體系,藥膳服務員經常累到哭,獨棟刷卡的電梯因超載頻頻故障......等等接踵而來的問題讓我不禁陷入沉思。
我深刻意識到流量固然可貴,但更為關鍵的是,我們是否為承接流量做好了萬全準備,這些流量是否契合我們的目標客群?能否能實現有效轉化?是否可以沉淀為忠實客戶?
中醫適合賺快錢嗎?答案不言而喻,健康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長期積淀的。所有商業的本質從來都是復購,而非單純的流量堆砌。流量并不等于留量,100 萬人來1次遠不如 1 萬人來 100 次有價值。
若流量無法沉淀,只能淪為“打卡流量”,交易達成即關系終結,而且巨大的流量沖擊不僅會讓醫館不堪重負,催生諸多負面評價,還會對原本的會員客群造成極大的傷害。
▲二樓中醫大講堂
“網紅”的本質在于能否妥善承接和轉化流量,就像那些在流量浪潮中屹立不倒的網紅博主,憑借深厚內功與自然魅力持續吸睛,這與醫館經營之道異曲同工。
線上渠道本是很好的流量入口,但醫館成為“網紅”的關鍵是是否已經做好全方位準備,是否具備深度探索的價值,而非僅是匆匆的打卡,這是不能本末倒置的。
因此,當流量狂潮褪去,我們便迅速做了分層調整。
03
讓流量生“根”:以“醫”立身,三館合“醫”的底層邏輯
在發展定位上,我們始終堅守三館合“醫”的理念,以“醫”立身,方生萬物,不可本末倒置。
因為中醫體系的精髓在于"道術合一"的整體認知,我們十年探索構建的"醫-養-商"三位一體模式是以醫立命構筑根基,以養培元涵養生機,以商潤道延續發展,形成自循環的健康生態系統。
在診療實踐中,我們恪守"治病求本"的醫學本質。當行業趨向藥食同源的表面化運作時,我們始終堅守醫者本分,通過整體辨證的診療體系,運用經絡調理、情志疏導等系統療法直指病機本源。這種深度的身心療愈以真實療效構建醫患信任,正是傳統醫學的生命力所在。
以“商”養“醫”在我們的生活館中也有很好的體現,生活館中的中醫產品并非是基于個人意志臆斷而來,而是根據市場需求研發的。
我們的中醫生活美學館格外注重場域能量療愈,憑借舒適的環境給予客戶身心的療愈,這也是“醫”的重要組成部分。養生維度貫徹"治未病"的預防理念,生活美學館的場域能量設計體現"天人合一"的古老智慧,從五行生克布局到時令養生指導,每個細節都在演繹環境療愈的深層價值。
在商業轉化方面,我們所有的衍生產品研發均基于真實診療數據沉淀,如根據節氣開發的時令藥膳配方,依據體質特征設計的中醫美學生活用品。這種"商隨醫行"的模式印證了中醫作為生活醫學的本質特征——當醫療真正建立信任,養生便自然轉化為生活方式,商業價值即在其中自然生發。
▲藥膳素食
十年實踐中構建的深度醫患關系,建立在共同的生命認知維度。從先天體質的五行判定到居住環境的能量調諧,本質上都是時空醫學的立體實踐。當患者開始用中醫思維規劃生活,醫療建議便升華為生命智慧的傳承。這種生態化發展模式,本質是對"三才之道"的現代演繹——以醫立天時,以養定地利,以商促人和。通過醫療本質、生活美學、商業邏輯的良性互動,讓傳統智慧在現代文明中煥發新生。
04
從“爆紅”到“長紅”,以點帶面的拓局之路
未來,我們將秉持“以點帶面”的策略擴張醫館版圖,讓三館合“醫”的模式在深圳、杭州等不同地方落地生根,我們稱之為“三點一面”,以三個城市的版本為支點,帶動一個山村版本的發展,讓山村的衣食住行也能融入中醫生活化的理念。
各地的環境、人文、客群不盡相同,運營模式需因地制宜,切忌盲目照搬硬套,雖然法無定法,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回到中醫的本質上,期望中醫人在埋頭苦干時,偶爾抬眼望向天邊明月,找尋初心與方向。
I 版權聲明
本文原創 ,口述/王冰倩,撰稿/桔梗,版權歸權利人所有。
編輯|桔梗 視覺|花椒
茯苓| 17675458287( 微信同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