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電廠,作者 | 何暢,編輯 | 高宇雷
3月上旬,三家中國公司因為員工下班時間在社交平臺引發討論——大疆“強制員工9點下班”,美的“被曝強制18點20下班”,海爾“加班必須提前一周審批”。一時之間,輿論盛贊,稱之為“2025年反內卷第一槍”。
對于互聯網行業來說,這一場景似曾相識。2021年,字節跳動、快手宣布取消大小周,反對無效內卷,加班得“按需申請”;騰訊IEG(互動娛樂事業群)旗下光子工作室群要求保障雙休,除了周三下午6點下班,其他工作日晚上9點之前必須離開辦公區域;美團旗下社區團購業務美團優選恢復雙休,調整工作節奏……當時,僅字節跳動一家公司就為是否取消大小周吵翻了天——根據內部調研,支持和反對取消大小周的人各占三分之一。
四年之后,“強制下班”被提及,其他行業又走了一遍一樣的路。甚至連所面臨的爭議都是類似的,比如“按時下班怎么還宣傳起來了”的質疑,以及“活并不會變少”的擔憂。
202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到防止“內卷式”競爭;2024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如今,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已經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這也是此次“強制下班”推行的特定背景,畢竟,企業之間的內卷,一定會傳導至員工。
另外,2024年底,歐盟理事會通過了《歐盟市場禁止強迫勞動產品條例》。該條例禁止在歐盟市場銷售、提供及出口使用強迫勞動生產的產品,適用于所有行業。強制、超長時間的加班,都可能被視為強迫勞動。因此,對已有歐盟市場出口業務的相關企業來說,合規至關重要。
“強制下班”,員工被趕出公司
“強制下班”,突然變成了一個熱詞。3月上旬,與之有關的話題頻繁登上微博熱搜,比如“大疆不強制9點上班開始強制9點下班”“美的被曝強制18點20下班”,以及“多家大廠開始強制下班”“強制下班是中國企業文化的進步”。
2025年2月27日起,大疆開始實行“強制下班”政策。晚上9點一到,業務負責人開始逐層巡視,深入每一排工位,對還坐在電腦前的員工親切詢問“為什么還不下班”“有什么事情是現在一定要做完的嗎”。HR也因此成為全公司最晚下班的群體,為了不遺漏每一個應該回家的員工,他們從樓上到樓下,反復催促“早點回家”“不要加班”。社交平臺上,一些員工曬出了工作日晚上的工區和地庫,都空了;與之對應的是,距離公司最近的地鐵站塞滿了人。
另一家被曝出“強制下班”的企業是美的。2025年初,美的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簽發了《關于簡化工作方式的要求》文件,提出“六條禁令”,包括嚴禁濫用PPT進行內部溝通、嚴禁讓他人代寫材料、嚴禁下班時間開會和形式主義加班、減少微信群和嚴禁喊口號等,要求全員果摒棄表演式工作、果斷簡化,把節約的時間去做對用戶有價值的事。
被傳出要求員工“強制雙休”后,海爾否認了這一傳聞,稱“這個我們沒有發過,不知道是從哪里弄出來的”。一位海爾員工告訴電廠,其所在部門之前是單休,但不是每個周末都能夠實現。該員工遇到過“被拉去公司加班”的情況,而且沒有補助,也無法申請調休,除非領導上報,過程非常繁瑣,“可能不同的部門不一樣”。另一位海爾員工則表示,只有部分部門才存在雙休,“我們現在是終于恢復了單休”。
四年之前,因為恢復雙休、按時下班而成為輿論焦點的,還不是大疆、美的、海爾,而是字節跳動、快手、騰訊這些互聯網公司。早上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一周上班6天的“996”從所謂的“巨大的福氣”變成了一種效率陷阱。公司的高速增長背后,是員工以身心健康為代價的付出。就像字節跳動員工經常用來自嘲的那句話:“字節和心臟,只有一個能跳動。”
2021年,字節跳動宣布取消從團隊創業初期沿襲的大小周制度,有需求的團隊和個人,可以通過系統提交加班申請。當時,字節跳動面向員工進行了一次調研,三分之一的人支持取消大小周,三分之一的人反對。有員工曾經告訴電廠,反對的理由是加班費,“為了多賺錢”。
除此之外,快手取消大小周、騰訊IEG旗下光子工作室群要求保障雙休都是那一年的互聯網熱點新聞。其中,光子工作室群推出的加班管理機制,以“積極保障團隊成員身心健康”和“保持穩健發展的團隊戰斗力”為出發點,包括周末全面雙休、節假日保證休假,周三下班時間為下午6點,其他工作日晚上9點之前必須離開辦公區域,“快樂工作,健康生活”。
現在看來,又是一個循環。“強制下班”與取消大小周之外,員工面對的是也許不變的困境——工作量一如既往,只是工作地點從公司換成了家,而加班費不復存在。
政策背景與全球競爭
過去二十年,以金錢換時間、以時間換增長,是互聯網等行業的發展基調,也是公司競爭的手段——永遠要比對手更快。然而,增長會消失,企業對失去增長的恐懼卻不會。這也帶來了更多的動作變形,比如為爭奪有限的市場份額展開激烈的價格戰、投入大量人力盲目拓展新業務等。
202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強化行業自律,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2024年12月,“內卷式”競爭首次出現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會議強調,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規范地方政府和企業行為。2025年以來,國家發改委、市場監管總局等多部門針對“內卷式”競爭表態。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加快建立健全基礎制度規則,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打通市場準入退出、要素配置等方面制約經濟循環的卡點堵點,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
這也是此次“強制下班”推行的特定背景,畢竟,企業之間的內卷,一定會傳導至員工。除了以卷聞名的互聯網行業,汽車、光伏、鋰電池、家電等行業都是如此。
值得一提的是,大疆、美的、海爾都在積極布局海外業務。深圳海關數據顯示,2024年深圳無人機出口145.7億元,增長19.6%,大疆正是其中的龍頭企業。美的2023年年報顯示,美的海外銷售占公司總銷售40%以上。2024年上半年,海爾智家海外收入708.24億元,在總收入中占比超過52%。
而在2024年底,歐盟理事會通過了《歐盟市場禁止強迫勞動產品條例》,明確禁止任何含有強迫勞動成分的產品進入歐盟市場,涉及原料開采、生產與產品制造等各個環節。不符合要求的企業將面臨產品被禁止進入歐盟市場的風險,即使產品已經流入歐盟市場,一旦被查出不符合要求,也將面臨撤回。換句話說,出口歐盟市場的企業必須面對更高的合規門檻,對產業鏈上下游的供應商運營提出更高的要求。
這里提到的“強迫勞動”,指除了特定情況外,以任何懲罰相威脅、強行要求任何人從事的非本人自愿提供的一切工作或服務。
2025年3月,歐盟委員會發布《汽車行業行動計劃》,以提高歐洲汽車制造競爭力為目的,投入資金并制定相關法規,考慮明確電池和其他組件必須來自歐盟——這同樣是全球競爭之下本地產業保護的一個縮影。
“強制下班”與海外市場合規是否存在直接關聯,我們無法從公司得到確認。至少在輿論層面,將原本就屬于員工時間還給員工,再次成為了一股潮流。“美的被曝強制18點20下班”的微博熱搜評論區,美的集團旗下官方賬號異常活躍,其中不乏“真不加班啊”“到點就走”“過了六點找不到”“到了六點就回家”“體驗過被老板催著關燈下班”等表述。不過,有員工提到,其所在部門并沒有收到通知,晚上6點之后“也沒有幾個人下班”。此外,美的組織結構調整正在進行,多條業務線都存在一定比例的裁員。而大疆自2025年1月1日起取消了夜間加班打車報銷等一系列員工福利,以內部商城貨幣代替,從而降低成本。
那么,“強制下班”真的等于下班了嗎?北京的西二旗地鐵站路過了無數張疲憊中帶著麻木的面孔,上海的滴滴司機則對晚高峰時期的漕河涇、新江灣、金虹橋、徐匯濱江念念不忘。許多人已經習慣下班后將電腦隨身攜帶、以備不時之需。或許,電腦電量耗盡的時刻,才是下班的時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