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局四中心”為貴州省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注入強勁動力。(貴州雙龍航空港經濟區供圖)
近日,貴州雙龍保稅物流中心(B型)通過海關總署批復,標志著貴州“一局四中心”開放平臺和開放通道功能趨近完備。目前,貴州雙龍航空港經濟區(簡稱:雙龍經濟區)正按照海關的驗收標準,對項目基礎設施進行驗收整改和提升改造,并推進信息化系統建設,力爭讓其于今年年底前通過驗收并投運。
貴州雙龍保稅物流中心(B型)獲批后,貴陽海關立即開展調研,了解前期基礎建設情況,并就保稅物流中心信息化系統建設等提出相應要求,為下一步驗收、投運提前做好準備。
貴州雙龍保稅物流中心(B型)位于龍洞堡國際機場東南側,由雙龍經濟區平臺公司貴州雙龍航空港口岸建設投資有限公司負責建設,是貴州省對外開放重要功能平臺——貴州“一局四中心”五大核心項目(國際郵件互換局、國際跨境中心、保稅物流中心、國際貨運中心、綜合服務中心)之一。
繼貴州“一局四中心”國際貨運中心、國際郵件互換局、綜合服務中心投用后,國際跨境中心也將于近期投運,貴州雙龍保稅物流中心(B型)將是其最后一個投運項目。物流中心的建設將彌補貴州空港口岸功能不全的歷史短板,為貴州國際航空樞紐擴大輻射效應、推動“客貨并舉”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按照《保稅物流中心基礎和監管設施驗收標準》要求,保稅物流中心(B型)自批準設立之日起,須在1年內完成建設,建設完畢后,再由貴陽海關會同財政部貴州監管局等部門進行驗收,并將驗收結果報海關總署、財政部、稅務總局和國家外匯局審核,驗收結果審核通過,即可開展相關業務。
為完善航空口岸功能,早在獲批前,雙龍經濟區就超前謀劃,提前完成了保稅物流中心查驗平臺以及4個保稅倉庫的主體建設,并通過了消防驗收。建設的4個保稅倉庫,一個保稅倉有8500余平方米,含冷庫1600余平方米(為進口水果和冰鮮產品企業做準備),另外兩個保稅倉都有10000余平方米,第四個保稅倉有5000平方米,總計有3萬余平方米。
作為貴州“一局四中心”的核心項目之一,貴州雙龍保稅物流中心(B型)投運后,企業可依托空港優越地理優勢,就近完成貨物集散和分撥轉運,可極大降低企業物流成本,進一步助力“黔貨出海”和國際貿易雙向聯動,為貴州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注入強勁動力。
貴州“一局四中心”各項功能的完善,也意味著貴陽和重慶、成都等西南地區城市一樣,有了一個功能完備的航空口岸,對外開放水平也將提升到一個新高度。
貴州地處西南腹地,不沿江、不沿海、不沿邊,拓展航空口岸功能、提高貨物通關能力,是發展外向型經濟的一大途徑。作為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全省“1+9”對外開放創新平臺之一,雙龍經濟區是貴州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和全省開放帶動的重要窗口,發展開放型經濟,是雙龍經濟區的重大政治任務和戰略選擇。
近年來,雙龍經濟區緊緊依托貴州唯一國家4E級空港,積極搶抓共建“一帶一路”、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等重大戰略機遇,不斷加快開放平臺建設,完善開放口岸功能,拓寬對外開放通道,構建跨境電商生態圈,培育壯大市場主體,讓開放的步伐越邁越大、開放之路越走越寬。
搭平臺、暢通道、促經貿,在省、市以及雙龍經濟區、民航產業集團等各方努力下,2023年12月,貴州“一局四中心”開通了貴州首條國際貨機航線(貴陽至加爾各答),隨后又開通3條國際貨運航線。
2024年,這4條國際貨運航線總計執飛396架次,累計進出港貨物6027.73噸,貨值16.20億元,其中進港1710.03噸、貨值1.14億元,出港4317.7噸、貨值15.06億元,雙龍經濟區高水平開放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截至目前,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已累計開通6條國際貨運航線,并具備進境水果、進境冰鮮水產品等4類指定監管場地資質,已成貴州功能最齊全的口岸。后續,雙龍經濟區擬開通更多國際貨運航線,屆時將有越來越多的產品通過貴陽的國際貨運航線通達全球,也將有越來越多的國外產品經此進入貴州。
貴州“一局四中心”五大核心項目全部投用后,將實現“出口直放、進口直通”,大幅提升貨物通關效率、降低企業生產物流成本,助推黔貨出山、黔貨出海,拉動貴州乃至整個西南地區外向型經濟發展,為我省建設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貢獻力量。(麥成林 楊源)
來源:貴州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