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足類動物蝸牛看起來非常的弱小,行動緩慢,但是它們的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卻十分強悍,而且在繁殖期內(nèi)每一只蝸牛都是一名刺客。
在干燥、寒冷的季節(jié),蝸牛會蜷縮回自己的殼里,并且在殼的開口處分泌粘液來封住出口,以防止水分快速的蒸發(fā),這樣蝸牛就會進入休眠期,不吃不喝等待雨季的到來。
在雨水充沛的季節(jié),濕度和溫度剛剛好的時候,蝸牛又會爬出來繼續(xù)覓食,它們吃的食物比較雜,什么瓜果蔬菜,植物青草的嫩芽都是它們喜愛的食物。
每一只蝸牛都有兩套生殖系統(tǒng),既是雌性也是雄性(雌雄同體),因此在雨季的時候只要是兩只蝸牛相見,空氣中就會充滿愛的氣息。
所以在雨水較多的季節(jié),或者是有蝸牛存在的水系,總是會出現(xiàn)蝸牛泛濫的狀態(tài),大量的蝸牛會消耗更多的食物,因此在人們的眼里它們更多的是一種害蟲,對農(nóng)作物的傷害比較大。
而且蝸牛并不是我們想象的那么溫柔,它們雖然是雌雄同體,但它們并不會自己給自己授精,除非迫不得已,找不到另外一只的情況下才會這么做。
正常情況下,蝸牛會選擇與另外一只蝸牛交配來產(chǎn)生后代,因為這樣產(chǎn)出的后代基因多樣性更高,后代更加健康優(yōu)秀,適應能力也更強。
但是當兩只蝸牛相見的時候,就會出現(xiàn)一個困難的選擇,到底是誰當?shù)⒄l當媽?你可能會認為,隨便!商量著來。
其實不然,在自然界誰當?shù)⒄l當媽,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可以說所有的生物都不喜歡當媽,因為當媽需要負責受孕,需要在體內(nèi)繁育后代,后代出生以后還要照顧后代,直到成年。
這個過程會消耗非常大的能量,需要自己尋找更多的食物,因而生存壓力就會變大,而且在繁育后代期間,這段時間內(nèi)不能再與其他任何異性交配,這就損失了很多遺傳自己基因的機會。
而當?shù)耆珱]有以上的困擾,在完成生殖細胞轉(zhuǎn)移的時候,任務就結(jié)束了,它可以繼續(xù)尋找其他的雌性來繁殖后代,所以說當?shù)莻鬟f基因最快捷、最便宜的方式。
兩只雌雄同體的蝸牛當然也清楚這個道理,所以它們就會在選擇誰當?shù)膯栴}上充滿火藥味。
蝸牛的交配
蝸牛在一歲的時候就會性成熟,它們尋找伴侶的方式不是靠眼睛,因為他們的視力很差,而是靠著敏感的嗅覺和觸覺。
蝸牛的頭部有兩對觸角,上面的一對在空氣中擺動可以捕捉敏感的化學物質(zhì),這些化學物質(zhì)可以告訴它另一半的位置和是否已經(jīng)準備好的交配。
而底下的觸角可以幫助它們提供觸覺,它們會用這對觸角探路,沿著潛在配偶留下的粘液痕跡前進,準確地找到對方。
當兩只蝸牛相見的時候,會互相靠近接觸主要依靠觸角交流,也許它們兩個會互相商量誰當?shù)@種事是商量不妥的,畢竟這件事牽扯的利益太大了。
所以兩只蝸牛在求偶的最后階段,也就是在發(fā)生交配之間,會變身為刺客通過武力來解決問題,在每一只蝸牛腹部的囊中藏有一把暗器,蝸牛會把暗器發(fā)射出去,目的是命中對方。
這把暗器是由碳酸鈣構(gòu)成的,非常的堅硬鋒利,它們的外形跟真正的尖鏢一樣,所以我們把這種求偶方式稱為“愛之箭”。
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行為,因為蝸牛發(fā)射飛鏢的時候只是想命中對方,并不會在一命中哪里,有時飛鏢會刺穿蝸牛重要的器官,如果把蝸牛這把暗器放大到人類的尺寸,這相當于一把38厘米的利刃。
很明顯“愛之箭”會對蝸牛造成非常明顯的刺孔,以前我們認為這種刺傷對蝸牛并沒有致命的傷害,因為我們沒有發(fā)現(xiàn)過有蝸牛在求偶的過程中被刺傷致死。
所以一直以來生物學家認為蝸牛們已經(jīng)習慣了這種帶有傷害性的求偶方式,但是2015年來自日本的一組生物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這種刺傷并非沒有影響。
它們發(fā)現(xiàn)被刺傷的蝸牛壽命會減少,壽命會下降到正常情況下的3/4,而且在往后的交配當中被刺傷的蝸牛產(chǎn)卵的數(shù)量會持續(xù)下降,甚至失去再次交配的能力。
生物學家不清楚這種現(xiàn)象是因為物理外傷造成的后遺癥,還是因為暗器上攜帶的化學物質(zhì)造成的。研究結(jié)果發(fā)表在《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上。
這種激烈的、帶有傷害性的競爭關(guān)系,也導致了蝸牛和蝸牛之間展開了一場沒有終點的軍備競賽,它們會進化出各種奇形怪狀,更加具有傷害性、命中率更高的“暗器”。
蝸牛典型的“飛刀”,以及各種奇形怪狀的“暗器”。
或者是蝸牛會進化的可以抵抗“暗器”上的化學物質(zhì),蝸牛的“暗器”并非只是給對方造成物理傷害,在“暗器”上還涂有化學物質(zhì),可以進一步提高對方卵子受孕的幾率,增加自己當?shù)膸茁省?/p>
在完成了以上的激烈斗爭之后,誰是爹、誰是媽就見分曉了。這時兩只蝸牛就會進入真正的交配。
由于它們是雌雄同體,精子的轉(zhuǎn)移可以是雙向的,也就是說兩只蝸牛都會接收來自對方的精子,但是沒有被刺傷的蝸牛就可以殺死體內(nèi)對方的精子,而被刺傷的蝸牛這方面的能力就會下降,最終它就會受孕,乖乖的繁育后代。
以花園蝸牛為例,在受孕后大約3到6天就會產(chǎn)卵,每只卵的直徑0.3公分,平均會產(chǎn)下86個卵,蝸牛會為自己的卵筑巢,卵會被包裹在由母蝸牛制造的黏液、土壤和排泄物的混合物當中。
產(chǎn)卵以后蝸牛會在6周以內(nèi)再次繁殖,在適宜的溫暖天氣和高濕度條件下,蝸牛每月可以繁殖一次。所以它們繁殖的頻率很高,種群擴張的速度很快。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