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圈,騰訊和阿里巴巴的投資往往被視為金字招牌,無數初創企業夢寐以求。然而,DeepSeek的創始人梁文峰,卻在這兩大巨頭面前,毅然選擇了說“不”。這背后,究竟是怎樣的勇氣和決心?
梁文峰的職業生涯充滿戲劇性轉折。2015 年,他創立的幻方量化以 27 萬美元年薪招募 AI 工程師,被圈內戲稱為 "最不像基金的基金"。巔峰時期管理 140 億美元資產,收益率曾跑贏市場 50 個百分點。
然而 2021 年的業績滑鐵盧讓他做出驚人決定:將基金收入全部投入 AI 研發,成立 DeepSeek 并宣稱 "不做應用,只做探索"。
這種轉型在當時被視為 "瘋狂"。2023 年底,當 DeepSeek 拿著基礎模型向風投機構融資時,得到的答復是"看不到回報路徑"。
戲劇性的是,隨著 2025 年 R1 模型的爆發式增長,公司日活用戶突破 3000 萬,全球下載量破億,騰訊、阿里的橄欖枝接踵而至。但梁文峰在與巨頭高管的閉門會議上反復強調:"我們不需要金主,需要時間證明技術價值。"
早期融資失敗的經歷讓他對資本保持警惕。2023 年的冷遇與 2025 年的追捧形成鮮明對比,他清醒地意識到:"資本永遠在追逐熱點,而技術突破需要十年磨一劍的耐心。"這種認知讓他在投資者瘋狂涌入時選擇 "按下暫停鍵"。
他知道,一旦接受巨頭的投資,DeepSeek可能會被迫改變。那些復雜的協議條款,如否決權、回購要求,都像是無形的枷鎖,可能會束縛DeepSeek的手腳,讓它失去原本的靈活性和創新性。
梁文峰和DeepSeek與幻方的緊密關系,也是他拒絕巨頭投資的一個重要原因。幻方為DeepSeek提供了寶貴的資源和支持,即便近年業績下滑,幻方管理的140億美元資產仍為DeepSeek提供隱形輸血。更關鍵的是,梁文峰團隊用降級版英偉達芯片訓練模型,成本只有國際巨頭的幾分之一。
更重要的是,梁文峰深知,科技巨頭的投資往往追求的是商業回報和按時退出。拒絕巨頭的投資,意味著DeepSeek將錯過一些短期的發展機遇。但他更清楚,只有堅守科研的底線,才能讓DeepSeek在未來走得更遠。
他相信,真正的價值,不是用金錢來衡量的。DeepSeek的價值,在于它的科研成果,在于它對AI領域的貢獻,在于那份對科學的熱愛和追求。這些,都是金錢無法買到的。
梁文峰的決定,得到了很多人的理解和支持。他們認為,他堅守了科研的底線,捍衛了DeepSeek的獨立性。而DeepSeek在AI領域的持續創新和成果,也讓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了它的潛力和價值。
當多數企業忙著 “跑馬圈地” 時,梁文峰對騰訊、阿里說了“不”。他選擇了一條更艱難,但更純粹的道路。DeepSeek也為行業提供了另一種可能:技術突破需要的不僅是資本,更需要對科學精神的敬畏與堅守。
這種態度,或許正是中國 AI 產業從 “跟隨者” 邁向 “引領者” 的關鍵所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