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法國、日本和美國此前在菲律賓海舉行聯合海上演習,這是法國航母打擊群40多年來首次部署到亞太地區后和美、日開展的海上聯合演習。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的南海問題專家表示,法國主導的此次多國聯演是計劃內安排,一方面展示出其自身對亞太地區和南海航行通道的安全高度重視,另一方面也迎合了菲律賓拉攏域外力量進入南海,成為影響地區和平穩定的不安定因素。
美國雖然默許法國行動,卻拒絕派艦艇參與軍演。五角大樓發言人聲稱“支持盟友航行自由”,但《紐約時報》指出,美方評估認為法軍演“不足以改變南海力量對比”。東盟內部態度分化:越南、馬來西亞保持沉默,印尼則提議重啟多邊磋商。新加坡智庫研究員李明江分析:“東南亞國家不愿為域外國家的戰略投機買單。”南海不是地緣政治的賭場,更不應成為霸權主義的秀場。
南海(資料圖)
分析指出,法國此次行動代號“克萊蒙梭-25”,表面是配合歐盟“印太戰略”,實則借機提升全球話語權。馬克龍政府試圖通過外交強硬轉移國內矛盾。然而,法國航母排水量小、動力不足的缺陷,被專家譏為“沒落貴族的自娛自樂”。面對挑釁,中國選擇“以行動說話”。解放軍南部戰區在黃巖島空域展開戰備警巡,轟-6K轟炸機掛載4枚鷹擊-12超音速反艦導彈亮相,殲-16、蘇-30MKK協同護航,形成對海上目標的立體打擊能力。軍事專家稱,鷹擊-12射程超400公里,可對航母編隊構成致命威脅,“戴高樂號若越界,必將嘗到苦頭”。
面對域外力量的威脅,解放軍從來就不會慣著,美國海軍航母闖入南海的時候,解放軍也有對應的戰斗巡航任務,從而實現對于美國海軍的威懾。法國海軍規模根本就不能和美國海軍相比,因此法國海軍也沒有叫板中國的資格,在法國海軍咄咄逼人的時候,解放軍用行動說話,顯然法國海軍是要聽得懂。在美國對于中國進行圍堵的時候,法國也湊熱鬧,顯然法國是高估了自己的實力和影響力,實際上如今的歐洲已經被美國邊緣化,但是法國還是極力跪舔美國,也是莫大的羞辱。
馬克龍(資料圖)
盡管法國試圖通過南海之行展示其“大國地位”,但現實卻頗為尷尬。馬克龍在訪美期間極力討好特朗普,卻遭到冷遇,甚至被安排坐在會議桌的角落。此外,法國的軍事行動也未能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支持。相反,許多國家認為法國的介入只會加劇南海局勢的緊張,不利于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法國航母編隊的南海之行,表面上是為了“維護國際秩序”,實則是地緣政治博弈的一步險棋。然而,南海不是法國的“秀場”,中國的決心與實力不容小覷。
中國海軍目前還只是派出了兩棲攻擊艦編隊,如果搭配南海區域的海空軍戰機,法國人就已經望而生畏。如果中國的海軍精銳-如“山東號”航母和055大驅再出現,法國這艘1989年下水的老古董航母,還有活路嗎?面對這一場比拼實力和戰斗意志的“硬碰硬”對決,也就難怪外國媒體看著兩邊的裝備差距和對決結果,只能酸溜溜地感嘆,法國人來到南海“秀肌肉”,就是“21世紀最諷刺的地緣政治行為藝術”,大出洋相也就算了,關鍵還是自取其辱啊!
馬克龍與特朗普(資料圖)
南海局勢的未來走向取決于三重因素:一是菲律賓是否繼續“引狼入室”;二是美法等國干預力度;三是中國島礁防御體系的升級進度。可以確定的是,中國已通過常態化戰備、島礁建設與外交斡旋構建起多維防線。正如南部戰區發言人所言:“解放軍全時待戰,隨時能戰!”
法國航母的南海之行,終將成為大國博弈中的一段插曲。唯有尊重中國主權、回歸對話協商,才能為地區和平開辟真正出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