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大家都是懷著濃濃的崇拜和愛戴的眼光去看待這位偉人。作為領袖,毛主席在各方面的建設都是獨一無二的。而最讓大家津津樂道的,莫過于他老人家在軍事上的遠見以及對大局的把控。
對于戰局的預判可以稱得上是先知先覺。而其中最讓人感嘆的莫過于在抗戰時期,在和日本侵略者僵持后,提前預判到了老蔣對于我們的態度的轉變。
要知道,當時在正面戰場陷入僵持之后,以老蔣為首的國民黨對于我們軍隊的發展過于迅速極為忌憚。于是他想要限制和打壓我們的發展,幸好毛主席及時的調整了政策,讓我們的部隊得到了保存,同時也沒有影響我們后續繼續打擊日本侵略者的進度。正是這種先知一般的大局觀,讓我們的有生力量得到了保存和進一步的發展。
在國民黨的五中全會之后,國民黨的態度開始了悄然地轉變,首先是正面戰場的膠著讓國民黨當時覺得能夠獨自面對日本侵略者的打擊。自從38年武漢和廣州的失守后,日本在正面戰場調動了大量的兵力想要畢功于一役。
在進攻武漢的時候,日本動用了超過14個師團,而廣州的會戰也集結了3個師團。這些兵力已經超過了日軍總數的一半以上。隨著全國各地開始對日寇進行著有效的反擊,無論是正面戰場還是敵后的游擊隊都對侵略者造成了極大的打擊。在這種情況下,日軍只能開始收縮兵力開始鞏固自己的后方的穩定。
在這時候,日本侵略者的思路已經開始由最初的速戰速決變成了以戰養戰的穩健戰略。開始不停地鞏固自己在已經占領地區的控制,一方面在正面戰場慢慢地推進,想要通過這種方式對國民黨實施誘降的策略。
不得不說日本在軍事戰術上的調整對國民黨內部造成了極大的分歧,一派以汪精衛為首的認為可以對日本侵略者妥協,妄圖出賣祖國當個可恥的賣國賊,而另一派以老蔣為首的還是認為要繼續對日本侵略者進行抵抗。
雖然老蔣還堅定地站在對抗侵略這條戰線上,但是在他看來,日本的軍事能力和危險程度遠遠比不上共產黨的軍隊發展速度。隨著敵后的根據地越來越多,老蔣心中的忌憚也就越來越重,他甚至在日記中寫出共產黨乘機擴張勢力。而老蔣這種心態的轉變,讓他的思想從對抗侵略者變成了打壓我們的發展。而這種思想的轉變最直觀的就是國民黨部隊在頻繁地制造摩擦。
而隨著國民黨五中全會的落幕,在通過了《宣言》、《決議案》等文件后,老蔣的內心開始徹底的轉變,將工作的重心完全轉移到了對我峨嵋你的打壓。就在這時候,毛澤東敏銳地判斷出了國民黨內部的妥協趨勢以及對我們打壓的態度。于是他當機立斷地決定要通過斗爭來爭取國民黨的中間派。
在面對老蔣刻意的針對后,毛澤東主張我們應當采取適度的反擊。隨著國民黨內部開始反對汪精衛的投敵叛國,老蔣的行動無疑是支持對抗侵略者的,對于我們他是一種矛盾的態度。既想拉攏又害怕我們的發展太過迅猛。所以正是看出了老蔣的這種心態,毛澤東果斷地提出了擁蔣反汪的態度,對于國民黨內部的中間派進行拉攏。
同時在老蔣蓄意的制造摩擦下,毛澤東更是提出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口號,在面對國民黨的打壓下,我們要進行適度的反擊。在面對國民黨刻意制造的摩擦中,我們還保持著克制,試圖用談判等手段來解決問題。但是這種態度反而讓老蔣變本加厲,認為是我們軟弱的象征,于是我們開始對國民黨的摩擦開始了有力的反擊。
其中張蔭梧部頻繁地在我們后方制造摩擦,甚至一度殘忍殺害了我們八路軍官兵400多人,在面對這種挑釁后,我們決定主動出擊。對于這種頑固分子,在8月24日張蔭梧部被劉伯承一舉殲滅大半,而在全國呼吁合作的壓力下,國民黨也只能對張蔭梧撤職查辦,這也是我們在反摩擦斗爭中得到了階段性的勝利。而這場勝利正是毛澤東極具戰略性眼光的體現以及正確的指導,才讓我們在和國民黨的可以打壓下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