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順風車行業的“獨享額外拼”現象屢禁不止——乘客支付了獨享訂單的高額費用,卻遭遇車主私自拼客、繞路接人甚至超載。
這種“花錢買糟心”的體驗,讓消費者對平臺規則的公信力產生嚴重質疑。
據黑貓投訴平臺數據顯示,順風車領域超31%的投訴與“獨享訂單被拼單”相關,部分車主為牟利頻繁試探平臺底線,導致行業亂象叢生
為遏制這一趨勢,哈啰、一喂等主流平臺近期接連升級監管措施。某順風車平臺發布的公告中明確表態“零容忍”:?首次違規車主將扣除50%信用分并凍結接單權限3天;累計違規3次以上直接永久封號?,同時要求車主接獨享訂單時開啟全程錄音功能。
另外還推出“乘客一鍵舉證”功能,若乘客提交行車軌跡偏移、車內陌生乘客影像等證據,系統將在24小時內判定責任并執行處罰。
?重拳之下,已有大批車主“踩雷”?。一名深圳車主在社交平臺發帖稱,自己因在獨享訂單中搭載朋友被乘客投訴,盡管未收取額外費用,仍被平臺判定為“違規拼單”并封號30天。
類似案例引發車主群體爭議:有人認為平臺“一刀切”誤傷合理拼車需求;但也有乘客支持嚴管:“既然選了獨享,車主就必須保證專屬性,否則和普通拼車有什么區別?”。
這場整治行動的背后,是平臺對“規則信用體系”的重構。以哈羅為例,其信用分機制直接關聯車主的接單質量、收益分成和優先派單權。信用分低于80分的車主無法接收獨享訂單,低于60分則全面禁止接單。
?“信用分就是車主的‘命脈’?!?行業分析師王偉指出,這種將違規成本與核心權益綁定的模式,比單純罰款更具威懾力,但也考驗平臺對“故意違規”與“偶發失誤”的判定精度。
然而,嚴監管能否根治亂象仍存疑。部分車主轉而采用更隱蔽的手段規避審查,例如提前與乘客協商線下支付、使用非平臺指定路線接人,甚至偽造行車軌跡。一名車主透露:“現在接獨享單就像‘打游擊’,平臺監控變嚴,但總有人能找到漏洞?!?。
對乘客而言,這場整頓帶來了權益保障的曙光,但體驗升級仍需配套措施。
目前哈啰、一喂等平臺雖承諾“違規拼單全額退差價”,但乘客更期待實質性補償。?“經濟補償只是底線,時間成本和安全隱患如何量化?”?一名遭遇拼單后航班延誤的乘客質疑道。
從行業視角看,這場“零容忍”行動暴露了順風車模式的深層矛盾——?車主追求收益最大化,乘客要求服務確定性,平臺則需在二者間維持平衡?。
交通運輸部專家李明強調:“順風車本質是互助出行,平臺規則應優先保障乘客契約權益,而非縱容車主將共享經濟變成‘灰色生意’。”
當“獨享額外拼”的投機空間被徹底壓縮,順風車行業或將在陣痛中走向更規范的時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