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區法院:打造守護“童心”平臺
當青春期的困惑與成長的陣痛交織,
當沉默的傷痕與迷茫的吶喊被忽視,誰來為少年的心撐起一片晴空?
近日,南明區法院正式上線“南法有愛”平臺,以“法律護航+心理賦能”的雙重守護,為未成年人筑起一座溫暖而堅實的成長港灣。
法律不冰冷,是照亮迷途的星光。“南法有愛”力爭將 晦澀的法律條文化作生動的普法漫畫、真實的案例故事和法官的溫情解讀,力爭從校園欺凌的應對到網絡安全的警示,從家庭糾紛的調解到自我保護的指南,讓孩子們懂得法律不僅是約束行為的邊界,更是捍衛尊嚴與權利的盾牌。
近年來,南明區法院高度重視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工作,在預防、保護、幫教、關愛上持續發力,制定《貴陽市南明區人民法院家庭教育指導工作操作規程(試行)》,自施行以來,通過個案審理發現未成年人保護漏洞,先后發出16份家庭教育責任告知書。2024年以來,開展送法進校園活動15次,舉辦法院公眾開放日2次,模擬法庭活動5場,印發各類宣傳資料千余份,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夯實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
水城法院:“六舉措”繪就校園法治新風景
春風送暖,法潤校園。2025年春季學期,水城法院將法治副校長工作作為護航青少年健康成長、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的重要措施,充分發揮和延伸審判職能,加強“院校聯動”,“六項措施”推動法治副校長工作走深走實。水城法院與教育部門密切配合,建立健全“校院聯動”機制,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共同研究解決校園安全、青少年權益保護等問題,精心選拔36名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熱愛青少年工作的優秀法官擔任法治副校長,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身心特點,精心準備法治課程,精心制作系列普法短視頻,為老師們開設專題法治講座,引導和幫助青少年學法、守法、用法,護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今年以來,水城法院已開展44次“送法進校園”活動,發放資料15000余冊,惠及師生近16000人......這些數據的背后,既是水城法院全力守護未成年人的真實寫照,也是扎實開展法治副校長工作的實際成效。
下一步,水城法院將繼續深化法治副校長工作,不斷創新普法形式,豐富普法內容,為青少年健康成長保駕護航,為建設平安校園、法治校園貢獻力量。
劍河縣法院:“雙語”普法進校園
近日,劍河縣委政法委、劍河縣人民法院、劍河縣教育局等部門組團來到巫庫小學及分園開展了一場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雙語”法治宣傳活動。
同學們身著色彩斑斕、繡工精美的苗族傳統服飾,齊聚操場。法治副校長們結合節日氛圍,為學校師生帶來了一堂生動有趣的法治課。法治副校長詳細講述了少數民族文化習俗及相關權益保護,通過案例及“雙語”解析的講解形式,深入剖析猥褻罪的構成要件和法律后果,教育同學們要提高自我防范意識。
來源:南明法院、水城法院、劍河法院
審 核 :趙映 金晶 汪怡瀟
編輯:沈重陽 封瑜 楊勇 鐘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