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我是“小廢”
一節被主人遺忘的電池
我曾是遙控器里勤勤懇懇的“能量擔當”,但自從電量耗盡,我就成了抽屜角落的“定時炸彈”。今天,我想以我的視角,和大家聊聊關于有害垃圾的那些事。
我是誰?
我能造成什么危害?
以及
像我這樣的“危險分子”究竟該何去何從?
01
“我”的身份揭秘
危險卻容易被忽視
有害垃圾
指的是那些對人體健康或自然環境有直接或潛在危害的廢棄物。比如我——圓滾滾不起眼的電池,但體內藏著鉛、鎘、錳等重金屬;還有我的“家族成員”:堿性電池、碳性電池、充電電池……我們看似普通,實則暗藏“毒素”。
但別怕!有一群“環境偵探”時刻盯著我們。
“有害垃圾是環境安全的‘隱形地雷’,必須嚴加管控!”生態環境局的工作人員常說。
他們不僅通過社區公告、線上推送反復提醒居民:“廢舊電池別亂扔,過期藥品別混投!”,還在春節等重點管控節點前,專門在小區和村落增設臨時收集點。巡查員時常深入社區指導居民分類垃圾,甚至把誤投進其他垃圾桶的“兄弟”救出來。他們說:“只有精準分類,才能讓有害垃圾無處可逃。”
02
“我”的破壞力
從一粒鉛到土壤的無聲哭泣
如果讓我“流落”野外,后果不堪設想!我體內的鉛一旦滲入土壤,會破壞農作物根系,導致重金屬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引發神經損傷甚至貧血。
更隱蔽的是,一顆電池腐爛后,污染范圍可達1平方米土地,若長期堆積,足以讓一片綠地變成“死亡地帶”。我的“朋友”廢油漆桶同樣危險,殘留化學劑會毒害地下水;過期藥品分解產生的抗生素耐藥性污染物,可能讓未來無藥可用……
幸好,“環境衛士”早有準備。
春節前,家家戶戶清理出大量像我這樣的有害垃圾。崇州市生態環境局火速調配10余車次專業運輸車輛,對15個鎮街的170公斤危險品展開“大搜捕”。
轉運時,我們乘上“有害垃圾專用車”,由防爆箱、防泄漏裝置層層保護;并全程通過“四川省固體廢物管理信息平臺”追蹤,確保我們不會中途“逃逸”。工作人員說:“每一克有害垃圾,都要對它的‘一生’負責。”
03
“我”的歸宿
從污染源到資源再生
在崇州市生態環境局的“全鏈條管控”下,我們有害垃圾也有“改過自新”的機會。
比如我,會被專業機構用破碎分選技術分離鋅、錳等金屬,制成新電池原料;廢油漆桶經過高溫清洗,變身為工業原材料;過期藥品則被高溫焚燒,徹底分解毒性……
這一切,離不開一場“科技與責任”的雙重護航。
從社區紅色垃圾桶的規范投放,到集中收儲轉運,再到專業危廢處置單位的無害化處理,只有各環節精密咬合,才能形成對有害垃圾的閉環管控。
作為一枚普通電池,我深知自己的“危險屬性”,但也慶幸有一群人為我們規劃了安全的“重生之路”。如果你家也有像我一樣的“危險分子”,請一定將我投進紅色垃圾桶!輕拿輕放、保持完整,讓我安全踏上旅程。
特別提示
如果您身邊有隨意丟棄有害垃圾的行為發生,歡迎撥打028-82272668舉報熱線或在“崇州生態環境”公眾號留言。
誠邀您成為“環境監督員”,一起助力綠水青山!
來源:崇州生態環境
擬稿:劉雨薇
排版:劉雨薇
審核:李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