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出現雙證司機扎堆辦理“營轉非”的奇觀,有地區甚至超2萬名司機排隊注銷營運車證
租賃公司焦頭爛額,司機們撂下狠話:“這輩子都不跑網約車了!”
而另一邊,失業人群仍源源不斷涌入,搶單如“餓虎撲食”。這冰火兩重天的矛盾背后,藏著怎樣的行業困局?
運價觸底:跑一單虧一單
“摩的每公里2元,網約車卻跌到幾毛錢!”司機們曬出對比圖:某平臺21公里訂單僅25元,還不夠油費;而三五線城市日均流水不足百元、訂單量低于10單已成常態。
運價與成本的倒掛,讓司機從“多勞多得”淪為“越跑越窮”。
更諷刺的是,超低價訂單瞬間被秒搶,行業陷入“低價內卷”死循環。
涌入的新人加劇生存危機
即便運價低至塵埃,網約車仍被視為就業“避風港”。大量失業者涌入,盲目接單進一步壓榨行業利潤空間。司機們清醒意識到:即便運價回升,蜂擁而入的新人也會分走訂單,最終“大家一起喝西北風”。
行業供需徹底失衡,平臺無節制擴張、車輛數量失控,讓從業者看不到未來。
“與其掙扎,不如徹底離開!”大批雙證司機選擇“營轉非”止損,背后是對行業信心的崩塌。而租賃公司的恐慌、平臺運價體系的混亂、監管的缺位,更暴露了行業生態的脆弱。當從業者用腳投票,這場“圍城”困局已不僅是司機個體的選擇,而是整個行業急需解決的系統性危機。網約車曾是靈活就業的“黃金賽道”,如今卻成為圍城——城外的人想進來分一杯羹,城里的人拼了命想逃離。如何平衡司機權益與市場擴張?怎樣建立合理的運價機制與準入規則?這需要平臺、監管部門與從業者的共同反思。畢竟,當司機連生存都無法保障時,行業的繁榮不過是空中樓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