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網購的蓬勃發展,線上購寵的現象愈發普遍。網絡上軟萌可愛的寵物照片和視頻,讓眾多網友直呼“夢中情寵”,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心儀的寵物接回家,但接回家的“它”真的是你心心念念的那一只嗎?“貨不對板”時應當如何維權?近日,沛縣法院大屯法庭成功調解一起因網上購買寵物貓引發的糾紛。
圖片來源于網絡
家住新疆的小張一直想擁有一只屬于自己的寵物貓,去年2月,他在某視頻網站上看到李某發布的寵物代購信息,便通過平臺添加李某微信咨詢買貓事宜。
小張表示,自己想購買一只三花貓,李某立即發來貓咪視頻,小張對視頻中活潑可愛的小貓“一見傾心”,李某表示該寵物貓為幼貓,健康無癬,已打三針疫苗,包運費,反復確認后,小張向李某提供的支付寶賬號轉賬1200元。付錢后,小張便滿心期盼地等待著“毛孩子”的到來,但后續發展卻超出了小張的預料......
兩天后,李某以寵物貓無法通過快遞運輸等為由,要求小張支付托運費、代購費、貓糧等費用共計1100元,小張感到十分不解,但盼貓心切的他再次向李某支付了900元。
歷經一番波折,小張終于收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毛孩子”,但他并不開心甚至十分氣憤:“我收到的不是三花貓,而是一只成年橘貓,身上還有大量毛結,這根本就是‘買家秀’與‘賣家秀’的區別!”更沒想到的是,本應隨貓一起托運過來的貓糧和疫苗本也杳無蹤跡,李某口中的公貓變成了懷孕的母貓,沒多久就生下了幾只小橘貓。
這一系列的“誤差”讓小張無法接受,遂與李某在微信上展開交涉,李某起初以“托運的時候裝錯了”為理由搪塞小張的種種疑問,后直接不予理睬。
圖片來源于網絡
雖然收到的貓不是小張心儀的,但小張還是負責任地照顧它和它的“孩子”們,因此支出相關費用。因多次與李某聯系無果,小張將李某訴至法院,要求解除合同、“退一賠三”及賠償檢查飼養費用等。
“微信號和視頻網站上的賬號都不是我本人,原告也沒有轉賬給我,這件事跟我有什么關系?”聽了李某的這番話,小張傻了眼,自己大老遠從新疆趕來開庭,目的就是為了“伸張正義”,難道找錯人了?購貓時,曾有幾個微信號與小張溝通過,通過分析微信聊天內容之間的聯系,小張堅稱賣家就是李某;但李某拒不承認該寵物貓是其所售,稱自己不并認識收款人。第一次開庭,雙方圍繞被告主體是否適格展開了激烈辯論,但雙方各執一詞,案情“撲朔迷離”......
隨后,小張遞交了律師調查令申請,請求法院調取微信號實名認證信息、轉賬記錄等內容。調取信息后,承辦法官李魁發現其中李某實名認證的微信號與一個微信號有頻繁大額轉賬往來,而該微信號與小張付款的支付寶賬號均為同一人黃某,經向民政局調取婚姻登記信息,確認李某與黃某為夫妻關系,“鐵證如山”下,李某承認存在欺詐,并為自己的不誠信向小張表達了歉意。
在李魁法官調解下,雙方達成一致意見:李某當場退還購貓款并支付三倍賠償金等費用共計8000元,小張無需返還寵物貓。
法官提醒
網絡購寵雖然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選擇,但相對實體寵物店來說購買風險相對較高,應提高判斷能力,盡量選擇信譽良好的商家,通過正規平臺進行交易,樹立依法維權意識,保存好各類交易證據,如遇侵權可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供稿:沛縣法院 黃珍珍(掛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