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汽車有望再續前緣”
作者|王磊 劉雅杰
編輯|秦章勇
“日產本不該如此!”
這是內田誠(Makoto Uchida)辭職演講中最后的發言。
3月11日,日產宣布,由于公司業績低迷以及與本田的業務整合談判破裂,首席執行官內田誠將于3月31日提前離職,繼任者為公司首席規劃官伊萬·埃斯皮諾薩(Ivan Espinosa),4月1日起生效。
該公司稱,正引入一個煥然一新的領導陣容,同時為其長期增長做好準備。
領導陣營有多新?
以內田誠為首的5人管理層,社長與三名副社長都將離職,整個日產高層將迎來大換血。
整個發布會用了不到20分鐘的時間,在新聞發布會上,內田誠為未能凝聚員工的支持而道歉,表示是時候把鑰匙交給一位新的駕駛員了。
01
新CEO也是剛接到升職消息
原本以為,戈恩之后,日產不會再用外國人當CEO,結果這次選中了一個墨西哥人。不過根據其履歷,選埃斯皮諾薩也情有可原。
46歲的埃斯皮諾薩是日產的一名老將,和內田誠一樣,他入職日產已經有22年。
他畢業于蒙特雷理工大學,早期服務于汽車市場研究公司 JATO Dynamics,后于2003年加入墨西哥日產汽車公司,并于2010年出任日產美洲董事長。在此之前,他曾在東南亞擔任多個職位?。
自2024年4月起,埃斯皮諾薩擔任日產汽車首席規劃官(CPLO),負責產品規劃和開發工作,并管理日產在全球的產品戰略和組合?。有分析稱,日產選擇埃斯皮諾薩,表明日產想要將產品放在更高的優先級。
隨著伊萬·埃斯皮諾薩正式上任,日產迎來了自2017年起的第四位CEO。
據路透社此前報道,對于內田誠的繼任者,日產內部考慮的人選除了首席規劃官伊萬·埃斯皮諾薩,還有首席財務官杰里米·帕潘、首席績效官紀堯姆·卡蒂爾。
三人在現行體制下均為高管,因為拿捏不準各方利益相關者的心理,之前日產官方并沒有官宣最終人選。
埃斯皮諾薩也在發布會上表示,自己剛被告知這一決定,需要時間思考戰略層面如何布局。
除了震驚,埃斯皮諾薩還在鏡頭下表示了自己樂觀的態度,稱很高興能接棒內田誠的工作,幫助日產再次閃耀。
“我真誠地相信,日產的潛力比我們今天看到的要大得多。我將為公司帶來穩定和增長。”
不過當被問及與本田重啟談判的可能性時,埃斯皮諾薩拒絕置評。
他表示,在北美市場,他希望全面審視整個業務,并優先考慮在美國“加強我們的陣容”。在中國,日產在發布N7之后,將繼續為中國推出面向當地的電動汽車。
熱門人選那么多,為什么選擇了伊萬 · 埃斯皮諾薩?
內田誠給出的答案是,埃斯皮諾薩比自己更熟悉技術,可以更好地發揮日產的優勢。
日產董事會主席木村靖司(Yasushi Kimura)則表示,日產現在有多位候選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但董事會認為,埃斯皮諾薩先生是此時的最佳人選。日產將建立一個新的管理結構,以克服目前的低迷狀況。
有日媒分析,CEO 埃斯皮諾薩本質上是一個臨時或過渡領導人的角色。也就是說日產玩了一招緩兵之計,這樣公司董事就會有更多時間尋找新的接班人。
并且內田誠已經到了非離職不可的程度了。據知情人士透露,許多人認為,內田誠對公司業績不佳負有重大責任,他必須離職。內田誠本人在今年2月13日的業績發布會上也表示,“如果有人告訴我日產不再需要我,我就不會堅持(擔任社長一職)。”
內田誠自己也在發布會上表示,他已經陷入無法獲得員工信任的境地。同時也表示,日產不該是這樣的,不該止步于此,希望埃斯皮諾薩能激發員工最好的一面,讓公司重回成長軌道,卷土重來。
與內田誠同時離開日產的,還有日產首席品牌和客戶官星野麻子(Asako Hoshino)以及日產首席策略和企業事務官渡部英朗(Hideaki Watanabe)。
CEO候選人之一的首席績效官紀堯姆·卡地亞(Guillaume Cartier)將繼續擔任該職位,并增加全球營銷和客戶體驗方面的職責。
首席財務官杰里米·帕潘(Jeremie Papin)也是接替內田誠的熱門候選人之一,他將被提升為執行官,并繼續擔任全球財務主管。
此外,日產還對其執行委員會進行多項人事調整,包括AMIEO首席績效官兼管理委員會主席、車輛規劃和車輛零部件工程部公司副總裁、汽車生產工程和開發部的副總裁等人,該委員會將于4月1日向新晉CEO伊萬·埃斯皮諾薩報告。
路透社報道稱,日產或將現有60余人的高管規模(包括外部董事在內)削減20%。
02
合并還有戲嗎?
一個人盡皆知的原因是,與本田合作談判的破裂,成了內田誠“下課”的導火索。
此前,內田誠在說明會上明確表態,稱內部在深思熟慮后達成共識,無法接受本田的收購計劃。
緊接著,日產、本田聯合發布了同意終止關于考慮合作架構的諒解備忘錄的公告,合并正式終止。隨后就有媒體報道稱,本田還有意重啟與日產的重組,但前提是日產現任社長內田誠退位。
問題出現的根源就在于,日產董事會內部對成為本田子公司的提案并不完全反對,部分董事會成員是支持這一提案的,比如日產背后的瑞穗財團高層和日產董事會主席木村靖司(Yasushi Kimura)就對成為本田子公司的提案持支持態度。
相比于成為本田的子公司,他們更擔心不和本田重組,日產就沒有機會翻盤,值得一提的是,在合作告吹后,本田方曾這樣表態“如果重組能夠重啟,我們不會拒絕”,顯然,內田誠成為了這出合并大戲的“最大犧牲者”。
現在來看,隨著內田誠的離職,日產可能會愿意重新考慮本田提出的條件。根據金融時報的報道,已經有相關消息源透露,在日產高層調整后,本田已經計劃重啟和日產的重組談判。
其實,立場的原因只是表面,內田誠面臨“下課”的根源在于,在其大刀闊斧下改革的日產汽車業務,并沒有實質性的好轉,反而還在不斷惡化。
由于此前日產高層的丑聞,內田誠“卷入”了社長競選,在日產和雷諾的博弈下,內田誠在2019年爆冷出任日產CEO,而內田誠也被認為是日產內部妥協之下挑選的候選人,任命他也是日產和雷諾之間關系持續緊張的結果。
但不得不承認,內田誠是一個合格的“救火員”,自2019年12月執掌日產,通過其推出的“Nissan Next”和“The Arc日產電弧計劃”,讓日產在2021年扭虧為盈,并在2023年將日產的經營利潤拉升到近5000億日元的高點。
但通過降本增效所帶來的財務狀況看似逐漸好轉,但并未帶來實際的業績增長,在剛過去的2024年,日產再度由盈轉虧。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九個月期間,合并凈營收為9.143萬億日元,同期為9.171萬億日元;營業利潤為640億日元,同期為4784億日元,同比下滑86.6%;凈利潤51億日元,同期盈利3254億日元。
由于第三財季業績極其糟糕,日產汽車再次宣布下調2024財年全年展望,預計凈營收為12.5萬億日元,營業利潤為1200億日元,并將錄得800億日元凈虧損。
最終的結果就是,關廠、裁員,除了宣布全球裁員9000人,還要削減20%的全球產能。
如今,更年輕的領導者將接棒,和此前內田誠接手日產出奇的相似,都面對著一堆爛攤子,木村靖司(Yasushi Kimura)在新聞發布會上也直言:“在這樣的情況下,伊萬的開局將極具挑戰。”
不過,埃斯皮諾薩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規劃,將在北美市場進行全面審視,重點強化日產在美國的產品布局。在中國市場,繼續推進本土化電動車戰略,沿用最近發布的N7轎車路線。
至于效果如何,就交給時間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