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通訊》
我在新豐等你
——訪大名縣新豐農民專業合作社總經理 劉躍龍
武學福
雨水降落,草換新裝。邯鄲市作協小小說作家走進三省交界處,河北省大名縣最東南角的一個村莊——劉辛莊村。
在大名縣束館鎮劉辛莊村,有個大忙人,他個子不高不低,人很結實,寬寬的肩,圓圓的臉,年齡不大,額頭卻堆起了幾道皺紋。一雙飽滿的眼皮下,兩只清亮的眸子折射出理智的慧光,那么柔靜而深邃。他就是大名縣新豐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馬頰河文化旅游開發總經理——劉躍龍。
劉躍龍原是一位在城里工作的機關干部,一次回到家鄉,眼前的棗樹、槐樹、楊樹、柳樹的葉子在陽光下閃著金光。他踩著村莊的小道,兩旁積累了多日的黃葉沙沙的作響。在藍天白云之下,那漂浮的云朵像松軟的棉團變幻無窮。腳下的野生苜蓿,寬葉小草,刺人的蕁麻,隨處可見。小道悠長,靜謐,處處散發著落葉和草叢的氣息,見景生情,四十年前生活狀況又出現在他的眼前。
馬頰河上,波光閃閃的河水,映襯在一望無際的平原之中。劉躍龍懷著一種感召,一種向往的心情,回憶遙遠的學生時代。對于那些激發自己興趣的事情,念念不忘,那個時代的農村生活,風俗民情,活靈活現的出現在他面前。他不忘家鄉,至愛之情的溢于言表,小時候,每天一大早,人們迎著東方升起的太陽開始了一天的勞作,旁晚,大地發出夜幕來臨的信號,農人們踩著斜陽給予的柔情,回到裝滿了夜幕的家,放下鋤頭,點上油燈,抱起柴火,來到灶前,把夜幕煮沸。故鄉的故事飄浮著縷縷奇幻的云,響著隆隆的石磨和嗡嗡的紡車顫音,如豆的燈火,守著滴漏的殘夜,娘用綿密的針腳,串綴著時代的補丁。一年四季生喪嫁娶、牽動著人們苦笑垂淚的心。
走訪他時,劉躍龍說,現在黨的政策向農村傾斜,鄉村振興大有希望。雖然農村生活艱難,但也很有趣,只要肯干就吃穿不愁。這時,故鄉的沃土已生長出春的憧憬。
一出村遠遠望去,一片白色塑料大棚出現在眼前,我急忙走過去,上到二層小樓,大棚一著一個,一眼望不到邊。彎曲幽靜,參差錯落,靜雅中藏著幾分神秘。大棚門洞不高,墻體很厚,彎著腰才能進入。
劉躍龍,一位敢于實踐、敢于創新、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的農技人員,一位宣傳普及農業技術、帶領群眾叩開農科大門的農民朋友,為了少年立下的志向,為了一生不改的理想,為了他熱愛的肥沃而富饒的土地豐收永駐,他把美麗人生都植在了家鄉的農業園圃里。像優秀的種子,播撒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結果,像堅忍的黃牛,俯首耕耘,不問冬夏春秋,像智慧的豐收之神,傳授著每一種農技和選育的品種。每一片新綠,都是一座無形的雕塑,都是一塊無字的豐碑。
經歷了三十載艱辛歲月的磨煉,終于將其融入到創業過程中,一年四季,春種秋收,起早打晚,不辭勞苦,為鄉親脫貧致富奔忙,示范帶動科技強農,積極探索和發展鄉村振興之路,充分體現了一位新時期農民致富不忘鄉親,勤勞致富的崇高精神品格。
入得清綠境,既生喜歡心。這是一塊神奇的土地,神奇的是,寒冷的冬天這里卻結出了五顏六色的果實。棚外冰封大地,棚內溫暖如春,外面北風呼嘯,里面水流潺潺,外面草木凋零,里面果實累累。晴天,打開棚頂遮蓋物,讓光線透進來,雨天,就放下遮蓋物,確保熱量不散失,而這一切全靠電子操控,這就是新豐農業園區。
面對因育苗技術差而嚴重缺苗的情況,他暗下決心解決苗缺乏的狀況,把大部分時間精力投入到了育苗的研究之中,在分析育苗應具備的條件下,進行數十次的試驗之后,終于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育苗新技術,從三個方面對傳統的育苗方法進行改進:一是改冷床育苗為溫床育苗,利用各種槁桿等爛熱物發酵產生的熱量催溫育苗;二是改露地育苗為薄膜育苗,保持溫度,加速生長并防止凍害;三是改長穗扦插為短穗扦插,提高繁育速度。
劉躍龍發現大棚里的試驗點在幼穗分化期父本生長太快,重肥抑制父本生長、噴磷酸二氫鉀根外追肥促使母本趕上、調節其花期,使其準時相配。為了取得更詳盡的第一手材料,他還在自己的家里“造田”試驗和大棚同步進行。有時自己出差了,就交待妻子孩子代為觀察記錄,甚至教她們如果檢查葉齡發現母本生長速度不同時的各種調節辦法。時間一長,讓家里人都成了他的助手。通過式驗一些新品種、新組合的推廣,增產疏菜在10%以上。
我走近大棚區,似乎有點像劉姥姥走近大觀園,目不暇接,驚喜異常。透過一個個潔凈透明的薄膜,清楚地看到大棚內竟是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綠油油的葉子,青凌凌的瓜果,五顏六色的花朵,一架架,一層層爭奇斗艷,讓人賞心悅目,又讓人垂涎不已。我邊欣賞,邊聽介紹,大棚厚墻保溫、散熱保溫的巧妙設計,瓜果疏菜四季管理要領和大棚冬季保溫,夏季降溫通風的措施和相關設施。藥、水、肥結合一體化,遠遠避開了傳統農藥、化肥的使用。
寂靜中只能聽到一股股清脆流水聲的油麥和生菜,一方方,一塊塊,綠油油、清泠泠。清脆的流水聲恰似琴弦上跳出的音符,流淌于蔬菜間。健壯的菜苗在美妙的韻律中歡快的跳躍著、舞蹈著,蓊蓊蔥蔥,清翠鮮嫩,蔬菜根部營養液適時施加和不同季節如何保持作物生長的溫度和濕度。在生長過程中不施加農藥、化肥,是純正的無公害,零污染種植。黃瓜、豆角、茼蒿、芹菜、西紅柿、卷心菜和奶油生菜等幾十個品種,生長周期均為一個月左右,一年可收獲十茬以上。
劉躍龍農業始終堅守著安全、營養的承諾。他們深知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因此在生產過程中嚴格把控每一個環節,確保每一份農產品都能讓消費者吃得放心、吃得健康。同時,他們還注重生態環保和可持續發展。
劉躍龍指著一大片麥田說,這是我在三年前流轉農戶的土地,共八百畝,涉及二百余戶,流轉方式出租,流轉期限七年,流轉價格每年每畝八百元,全部簽訂了規范的土地流轉合同。對流轉土地的農戶,實行優先照顧,在同等條件下優先安排流轉出土地的農戶就業。現已安排就業一百多人,每人每年務工收入可達三萬余元。促進了周邊農戶對新品種、新技術的應用,示范帶動了地方產業的發展。
劉躍龍致富不忘鄉鄰,要讓鄉親們都能過上好日子。他在村支部的帶領下,每年利用春節、端五節、中秋節和重陽節,在全村開展評選好媳婦、衛生文明戶和五好家庭等活動。利用這個機會,請來縣里相關部門的人員,給老人理發、洗腳、檢查身體,進行歌舞、戲曲表演等活動,樹立了文明新風尚,活躍了農村文化生活。活動結束,請全村老年人吃飯,每一次,都殺一頭豬,支起兩口大鍋,叫來十多個人幫忙,摘菜、切肉、包餃子,包包子。對于八十歲以上的老人和腿腳不方便的殘疾人他都一個個送飯上門,對評選出的好媳婦、文明戶和五好家庭發放獎品、獎金和證書。
劉躍龍,大名縣政協委員,馬頰河文化旅游開發大名縣有限公司國家級示范社,大名縣新豐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河北省龍頭企業大名縣立豐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大力發展農業休閑旅游,帶動周邊多名群眾增收致富,年接待游客三萬人次。
二○二二年,新豐被農業部評為全國農民合作社五百強,成為國家級示范社。近年來,劉躍龍連續被評為省種子系統先進個人、市優秀農技人員,其所在公司也連續年被評為省、市科技興農、良種推廣和種子工作的先進單位。
創業艱難百戰多,艱難的選擇,奇妙的成果。人,也許很難忠實于自己的選擇,很難確定正確選擇的道路。因此,也很難對自己的選擇做出一個滿意的答復。
劉躍龍,你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澆灌著豐收的大地,而你選擇的道路是正確的,光輝燦爛的遠景就在前頭,“新豐”的名字也將響徹在田野的歌聲之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