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在一年一度的兩會上,鄧代表提出:“提升我國氦氣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并從戰略布局、儲備體系、研發力度等幾個方面提出了五條建設性建議。誠然,氦氣目前確實面臨國產化不足的困境,而與之面臨相似困境的特氣不勝枚舉。以磷烷為例(提及的磷烷為半導體級,下文亦然),據QY Research預測,2024年磷烷產能預計可達212噸/年,但根據隆眾資訊調研統計,截至2025年3月6日,國內磷烷總產能為185噸/年,同比增長27.58%。
一、高昂的單價將磷烷市值排名推漲至第八
根據浙商證券公布的市值占比情況可以看出,磷烷占比3%,位列第八,但是磷烷的產能僅僅只有不到200噸/年,而位列第七的一氧化二氮產能足足接近15萬噸/年,主要原因是其高昂的價格,目前磷烷每噸的價格尚穩定在百萬元價位。如此高昂的成本催生許多磷烷替代方案,但有機磷化合物、固態磷源等都存在副反應多的問題,很難真正取代磷烷,具體原因如下:
一、 磷烷的分解溫度與半導體快速熱退火工藝完美匹配,可實現精準的摻雜濃度控制。全球大約90%的半導體產線已圍繞磷烷優化設備參數,替換成本極高。
二、 目前國內磷烷純度已達6N,雜質控制技術成熟,而替代品尚未達到同等水平。
三、 雖然砷烷是磷烷未來的可替代選擇之一,但是目前的砷烷單價更高,且產能尚不足磷烷的二分之一,僅僅為90噸/年左右。
二、磷烷產能分布集中
磷烷的主要生產企業為正帆科技及南大光電,總產能達到了140噸/年,占國內總產能的75.68%。從產能分布來看,則主要集中在華東地區,呈現以華東為主的核心區企業集群化特征。陜西啟源領先主要是為以三星電子在化工廠的半導體產業配套,產能較上述兩家少一些,但也是國內(外資)發展較早的磷烷生產企業。其余企業零星分布在廣東及河北等地,產能較少,下游相關配套行業也較少。磷烷的總體產能布局是符合之前的D-Kmeans聚類模型的,磷烷后續的產能發展方向也是以填補空白區域為主。
三、后續公示產能較大 2025年同比增幅預計可達54%
磷烷的主要下游應用為半導體行業,細分領域為邏輯IC及存儲器。DeepSeek出現之前,AI已經寬幅帶動先進制程的發展,并且對高純特氣的需求也越來越大。2025年初,在DeepSeek問世后,再次將AI熱度推到了頂峰。AI的發展,對高算力GPU及存儲器的需求是巨大的,尤其是高帶寬的HBM也就是DDR陣列,鎂光的第六代DDR5達到了9200MHz。
所以說,在先進制程的推動下,市場對于磷烷的需求會愈加旺盛,某公司曾在2022年公示200噸/年產能,但目前尚未有明確的投產計劃,凱益特氣100噸/年的磷烷預計今年年底投產,屆時,磷烷總產能可達285噸/年,同比增長5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