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盤雞文言文在江湖上流傳。
前有浸入山東人血脈的倒裝句,后有新疆朋友夸張的亂裝句。
請看VCR:
△來源:抖音@人民日報
憑借著迷人的比喻和夸張的亂序,新疆網友成功進入了方言梗決賽圈并喊話:“捧油,阿達西說倒裝句,把你們一點空氣不給!”
馕言文,到底哪兒好玩?
今天上流君就帶大家學習馕言文,小板凳搬好,下次要考!
新疆朋友說話,不在意語序,圖的就是一個亂序。大膽表白“我喜歡你”,新疆網友的說法是:“哎!朋友,我的心嘛!你的了。”
除了大聲表白,馕言文夸人那也是相當有一套的,當騎著駿馬的新疆小哥對你說,“玫瑰花嘛開得像你一樣的美呢”,這誰聽了不迷糊呀。
是不是想起了山東朋友的魔幻倒裝?誒,別著急,除了倒著說,新疆網友還擅長生動迷人的比喻。
形容刺耳,馕言文說的是“嗡嗡嘛,我的耳朵,蚊子進去了一樣的呢。”可以說那叫一個生動形象,活脫脫讓人有了身臨其境的感覺。
△來源:抖音?@兔瑞克?
還記得那首火遍大江南北的《青春舞曲》唱的那句“我的青春小鳥一樣不回來”,曾經以為歌詞唱的是青春小鳥,到了今天才終于get到斷句原來是“小鳥一樣不回來”。
發現沒,馕言文的秘訣在于把形容詞或者動詞改成生動形象的比喻。咱這不就也學會了嗎?趕緊的,發起馕言文挑戰!
有些熬夜背梗型選手已經提前進入了戰備狀態,評論區仿佛大盤雞文言文大型翻譯教學現場。
新疆話:我車肚子在酒肚子里不在。
=我在車肚子里,但是酒沒在我肚子里。
=人坐車里,人沒喝酒。
這給上流君整迷糊了,到底在哪個肚子里?
頂著本地ip的新疆人們不甘示弱,在馕言文大賽中一邊開展著別開生面的大秀,玩起自家大盤雞文學的梗,一邊又開啟了大盤雞式“威脅”,沒讓人感到一絲害怕,倒是讀出了幾分可愛。
馕言文挑戰是愈演愈烈了,不甘落后的網友們開始總結起了馕言文速成寶典。快跟著上流君一起來學!
先把公式丟在這里:馕言文公式=誰的+描述對象+用來比喻的詞+一樣的+形容詞
再看上流君給你劃重點:
- 語法倒裝
通過誰的 + 描述對象前置主語,形成語法混搭的錯位感。
舉個例子,比如時間過得很快=我的青春小鳥一樣不回來。
這種倒裝如同把句子擰成麻花,在出人意料的位置制造語言暴擊點。
- 萬物皆可大盤雞式比喻
用來比喻的詞常選取馕、葡萄架、辣皮子等新疆符號,比如用“辦公室的葡萄架子上,狐貍的眼睛三十六只有的呢”暗喻職場復雜關系,讓抽象概念獲得羊肉串般的具象穿透力。
- 極致側寫+氛圍感拉滿
一樣的 + 形容詞結構摒棄直述,改用生動形象的描寫。例如“奶茶的吸管嗦得比駱駝嚼草還快”,通過駱駝咀嚼的慢動作反襯摸魚速度,立馬就有畫面感了。
- 勤用語氣詞
比如“鍋嘛你背,羊肉嘛我吃”中“嘛”字的反復使用,形成類似維吾爾語助詞的節奏感,是不是很有語言混搭的朋克美學。
怎么樣,是不是掌握了馕言文的精髓,學會了就趕緊秀出自己的“大盤雞發言”吧!
都說全國各地都有自己的霸總,京圈太子爺給女主端來一碗豆汁,魯圈總裁還在考公的路上,而在新疆這片遼闊的土地,任何在逃女主都逃不出新疆霸總的手掌心。
當網友們嘗試把馕言文代入到霸總的情景里,還真別說霸總+馕言文,有了一股大盤雞的味道。放下了霸總的包袱,少了“暴烈地愛你”式表白,反而多了幾分真誠,倒更像是隔壁村樸實的帥小伙。
△來源:小紅書@學長食堂
說起霸總,你以為他們的必備單品是瑪莎拉蒂,但新疆霸總人手數匹汗血寶馬。你以為霸總同款美食是清晨的一杯手沖瑰夏咖啡,吃飯搭配的單一麥芽威士忌加冰,而新疆霸總吃的是烤包子、大盤雞配82年大烏蘇。
工作閑暇,都市霸總帶你去私人游艇上看海,新疆霸總帶你體驗那拉提草原騎馬,探店喀什老城巴扎。新疆霸總直言,不是所有總裁都姓慕容,我的戶口本寫著 “艾力?買買提”。
比起隱晦矜持的都市愛情,他們直球式的告白,也許更能抓住少女們的心。在天山腳下的私人馬場或是喀納斯湖畔,新疆霸總深情告白:“我的羊群、馬群、葡萄架,連皮帶骨都是你的。”要換作是你,心動不心動?
當女主抱怨工作壓力大,新疆霸總從“承包魚塘”變成“承包棉田”,“明天起,塔克拉瑪干的十萬畝棉田歸你管,累了就躺在棉花堆里數星星。”
當女主沙漠遇險,新疆霸總把“直升機救援” 變成“駱駝隊馳援”,率駝隊穿越沙暴,手持衛星定位儀指揮救援。
還有那些都市霸總劇常見的“壁咚”環節:在哈薩克氈房里,爐火正旺,冬不拉琴聲陣陣,新疆霸總用羊毛毯裹住女主,訴說著綿綿情意。
新疆霸總劇的素材,這不就來了嗎。
△來源:小紅書@春麥的追劇日記
還沒看夠新疆霸總文學?沒關系,各路網友們發力滿足你的心愿,當國產偶像劇的女主擁有一個新疆霸總哥哥:
女主:為什么和他在一起就一定要和家里人決裂啊!
霸總哥哥:哦喲,丫豆子,就他那個皮蹭樣子,不欠臺嘛?(那小子皮松骨癢的德行,也配在我眼皮底下晃?)
△來源:抖音@灰太劇場?
如果用馕言文打開臺劇,你會發現行走的荷爾蒙爆改成孜然味的疆域男友。當女主在大雨中奔跑,男主:這雨下得太大了,你叫個車嗎?別跟勺子一樣一直淋雨撒。?
△來源:抖音@灰太劇場
網友們連小生文學也沒放過,馕言文+書生話的混搭更是別有一番風味。
看了這么多款馕言文新疆霸總,哪一款最受你的青睞呢?
在人均語言藝術家的新疆,不會點玩梗都不敢出門。你以為新疆人只會烤馕?人家張口就是 “文言文十級”,馕式的“浮夸文學”腦洞大到連編劇看了都直呼內行!
地處亞歐大陸腹地,新疆三山夾兩盆的地形像一臺天然 “語言攪拌機”—— 天山、昆侖山、阿爾泰山圍出準噶爾和塔里木兩大盆地,自古就是絲綢之路的十字路口。
△來源:《航拍中國》
游牧與農耕的對沖,帶來了北疆游牧民族的豪放幽默與南疆綠洲文明的細膩調侃,碰撞出 “戈壁冷笑話 + 綠洲段子手” 的復合技能。
粟特語、回鶻語、波斯語在商隊駝鈴里混搭,形成自帶押韻節奏的 “馕式語法”,現代新疆人一張嘴就是千年絲路脫口秀。
△來源:《河西走廊》
新疆13個世居民族的日常交流,堪稱語言界的 “基因重組實驗”:比如 “皮牙子”(洋蔥)在新疆話里能無縫切換成吐槽金句:“生活就像剝皮牙子——越剝越辣眼睛”。
古突厥語的黏著語特性,讓新疆人把 “了、嘛、子” 等語氣詞玩成造梗神器,比如“勞道得很嘛“,自帶 rap 押韻體質。
在歷史上,上世紀新疆雜話早就埋下造梗基因,老藝人們用快板式方言俚語講段子,比抖音15秒視頻還上頭,現代新疆人繼承這種 “三句話必出梗” 的祖傳技能。
戈壁灘的生存智慧把艱苦經歷轉化成 “沙雕敘事”,比如把沙塵暴調侃成 “老天爺免費撒孜然”,也造就了新疆馕言文獨特的整活造梗能力。
說到這里,你get到新疆人的幽默了嗎?新疆人說話自帶 “燒烤味”——直球、熱乎、不拐彎!而他們的幽默,來自于遼闊的草原與野性的生靈。下次遇到讓你心變成半個的事,來一句,誒盆友,事情嘛,沒什么大不了的。
作者| 十一
編輯| 十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