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美國股市迎來“黑色星期一”,納斯達克指數暴跌4%,創下自2022年9月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特斯拉、蘋果等科技巨頭的市值合計蒸發超過5.5萬億美元。這場金融被戲稱是由特朗普對美國經濟衰退的“不排除”表態引發,但深層根源或許在于白宮激進的關稅政策與市場對經濟結構性矛盾的恐慌。而中國同日啟動的對美反制關稅,則進一步暴露了美國經濟在全球化的脆弱性。
特朗普上任后,其關稅政策呈現出“朝令夕改”與“全面擴張”雙重特征,重創了市場信心。高盛的研究顯示,新關稅一旦全面實施,將把美國平均稅率推高至10%,這一數字遠超特朗普第一任期水平。而且這絕非簡單的數字變化,其背后帶來的是企業供應鏈的嚴重中斷,以特斯拉為例,由于零部件供應受阻,其在中國這一重要市場的銷量腰斬,市值較峰值大幅蒸發45%。
與此同時,美國通脹螺旋的隱憂正逐漸浮現,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2月食品價格同比上漲8.7%,而民眾實際購買力因關稅傳導效應下降3.2%。特朗普政府試圖通過制造衰退來壓低通脹的做法,無異于一場經濟休克療法,極有可能引發“滯脹”這一更為棘手的經濟難題,使美國經濟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這對于白宮來說無疑是更大的麻煩。
美國2024年大選后,市場曾因“制造業回流”預期推高美股,如今這一情況已徹底瓦解。機構測算顯示,關稅導致消費者信心指數跌至98.3,創下2021年以來最低水平,這預示著美國經濟內生增長動力逐漸衰竭。全球經濟分析公司BCA Research將美國未來3個月的衰退概率上調至75%,摩根士丹利更是發出警告,稱這種“人為衰退”可能會持續至2026年,讓美國經濟進一步縮水。
當前,美聯儲因通脹粘性不敢輕易降息,而美聯邦債務和GDP的比率突破140%,嚴重限制財政擴張空間,特朗普政策的激進性,本質上是將美國經濟的深層矛盾進一步暴露。此外,全球產業鏈重構的反噬效應也逐漸顯現,加拿大安大略省對輸美電力加價25%、中國反制措施落地等標志著美國單邊主義在全球遭遇系統性抵抗。彼得森研究所測算,全球供應鏈重組將永久性拉低美國GDP增速0.8個百分點,這表明美國試圖以關稅政策重塑產業鏈的做法,最終可能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讓自身經濟付出沉重代價。
同時,美國的關稅政策讓全球去美元化進程明顯提速,中國、沙特等國家加速推進本幣結算,美元在全球儲備占比跌破55%。高盛警告,若關稅戰持續,美元指數可能跌破90關口,這將對美元霸權地位構成嚴重挑戰。資本流向也出現逆轉,多家跨國銀行已下調美股評級并增持中國資產,反映出全球資本正在重新評估風險收益比,對美國經濟前景持謹慎態度,而對中國等新興市場的信心逐漸增強。
當前美股暴跌絕非短期調整,而是美國經濟系統性休克的顯性化。特朗普政府試圖通過關稅重塑經濟格局,卻嚴重低估了世界各國的韌性和反制決心。當政策激進性撞上債務天花板、產業空心化與地緣政治反制的多重壁壘時,美國正為其做法付出歷史性代價。一旦經濟崩潰,美國的貨幣霸權也將迎來終結,到那時候,就算特朗普想再行使霸權,也有心無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