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東去群英譜
文/李壽謙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是蘇軾寫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開篇第一句。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他是四川眉山市人,北宋文學家、書法家和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這首詞寫于宋神宗元豐五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至黃州。有一次蘇軾游覽黃州城外赤鼻磯時,面對浩瀚的長江,觸發了深沉的歷史感和對個人命運的感慨,于是寫下了這篇流傳千古的佳作。
開篇以滾滾長江為背景,象征著歷史長河,無情地淘盡無數英雄,展現了時間的無情和歷史的滄桑感。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繪了赤壁的自然景觀,畫面生動,氣勢磅礴,體現了大自然的壯美和力量。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英雄美女的畫面躍然紙上。據《三國演義》描寫,曹操南征是為了奪取江東二喬。這不過是小說家言,其實曹操南征是為了實現國家統一。我仿佛穿越時空,看到曹孟德橫槊賦詩,氣吞山河的氣概。看到周郎成竹在胸,指揮若定的英姿。無論成敗,他們都是千古風流人物。
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把周瑜刻畫成一個心胸狹窄,妒賢嫉能的人。這不過是為了襯托諸葛亮的聰明大度,后來又演繹出三氣周瑜的故事。正史并非如此,據《江表傳》記載,江東老將程普,不甘做周瑜的副手,數次凌辱周瑜。周瑜不與之計較,態度謙恭溫和。程普終于被折服,告人曰:“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這是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提醒我們要珍惜當下,把握現在。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掌握生活的真諦。
作者通過對歷史、自然和人生的探討,不僅展現了詞的藝術魅力,更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它不僅是一種文化傳承,更是一種精神寄托。
蘇軾這首詞傳達了一種超越時空,跨越生死的宇宙觀。無論人事如何變化,自然界的壯美與宇宙的浩瀚始終不變,激勵人們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精神的永恒和超脫。
昔日英雄已成為歷史的過客,當今神州大地有千千萬萬的英雄人物。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為實現心中的夢想努力工作著。偉人曾說:“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雅可笑的。不了解這一點,就不能得到起碼的知識。”正是,“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作者簡介】李壽謙(男),泰安肥城市人。高中教師,大學學歷,現退休,寓居寧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