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菲律賓前總統杜特爾特的命運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據菲律賓媒體11日報道,當天早些時候,杜特爾特從中國香港返回菲律賓后,在阿基諾機場,被全副武裝的警方拘捕,菲律賓總檢察長理查德·法杜隆在機場向他宣讀了國際刑事法院的逮捕令。當天深夜,為杜特爾特安排的包機從馬尼拉起飛,前往國際刑事法院總部所在地荷蘭海牙。
這份由國際刑事法院發布的逮捕令,調查內容主要是杜特爾特在2016-2022年擔任總統期間,實施全國反毒品行動時,涉嫌犯下了“危害人類罪”。菲警方稱有6000多名涉毒嫌疑人被殺,非政府組織則稱死亡人數是該數字的兩倍。值得注意的是,“紅色通緝令”中杜特爾特是唯一被點名的個人。
實際上早在2019年,國際刑事法院開始對杜特爾特展開調查后,菲律賓就正式退出了該組織。但小馬科斯上任后態度發生了轉變,從最初表示不會協助調查,到后來重新考慮加入國際刑事法院,再到現在稱,政府有義務尊重國際組織通緝令,這意味著菲律賓政府首次表示將與國際刑事法院合作。
杜特爾特對這份所謂的逮捕令嗤之以鼻,因為,無論國際刑事法院通過何種渠道通知菲律賓執法機構,都是無效的。在去年菲律賓國會聽證會上,杜特爾特曾表示不懼國際刑事法院,并要求其“加快”調查進度,關鍵是大家都清楚,這完全一場由小馬科斯導演的政治鬧劇。
我們分析一下小馬科斯這么不顧臉面的抓杜特爾特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首先,預防2028年大選威脅。杜特爾特之女莎拉一直視為2028年總統熱門候選人,但小馬科斯通過彈劾程序及逮捕杜特爾特,目的就是想徹底瓦解杜特爾特家族政治資本,為的是給自身或盟友延續執政進行鋪路。同時,也以此來恐嚇其它菲律賓家族勢力,誰敢站在杜特爾特一邊,我就對你們不客氣。
其次,向西方遞交“投名狀”。杜特爾特任內推行“親華疏美”政策,導致菲美關系緊張。小馬科斯上臺后為了討好美國,配合美國的印太戰略,這兩年不斷在南海充當挑戰我主權的馬前卒,以此來換取美西方對菲律賓的軍事和經濟援助,提升菲律賓在南海對抗中國的籌碼,不惜損害中菲關系,不惜損害菲律賓利益。
第三,清除親華勢力。杜特爾特任內推行對華友好政策,而小馬科斯政府則轉向親美路線,如向美軍開放軍事基地、部署“堤豐”導彈等等。這次美國國務院支持國際刑事法院(ICC)對杜特爾特的調查,實質是借“人權”議題,清除菲律賓政壇中的親華力量,鞏固美菲同盟。小馬科斯政府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決心,積極配合國際刑事法院的行動,以此達到打擊“親華派”杜特爾特、對沖中國影響力的目的。
總體看,小馬科斯配合國際刑事法院抓捕杜特爾特涉及到政治權力博弈、家族利益沖突、外部干預、以及選舉策略等多個層面。這些目的相互交織、相互影響,共同構成了小馬科斯對杜特爾特采取行動的復雜背景,這無疑給菲律賓政壇增添了更多變數,后續發展值得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